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普通野生稻幼穗离体培养后,随其幼发育过程的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率呈现出由低→高→低的变化,最高诱导率为61.1%,2.4-D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是必须的,不必要附加KT和NAA:且第二种途径比第一种途径有较高的绿苗分化率。  相似文献   

2.
韭菜花序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韭菜花序外植体在附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MS培养基上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基中分化成苗或者不经继代直接分化成苗。在含有NAA的培养基中分化生根,开成再生完整植株。2,4-D或NAA与6-BA配合使用,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最好。NAA与ZT组合地培养基中,苗的分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转报告基因水稻的种子、叶片、茎尖和处于不同发育期的幼穗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研究了最佳外植体的选择,摸索由外植体诱导而来的愈伤组织高频绿苗的再生,以及不同日龄的水稻愈伤组织过氧化物酶、脂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同工酶条带分布的差异与再生能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番茄幼叶或幼茎外植体在BA2mg·L ̄(-1).IAA0.2mg·L ̄(-1)的MS培养基中诱导产生大量不定芽和芽丛,将不定芽转移到IAA0.2mg·L ̄(-1)的MS培养基中,由切口直接产生大量不定根。不定芽分化过程中,5~10d之内过氧化物同工酶活性增强,条带增多.在进一步的发育过程中、同工酶酶谱变化较为平缓。当愈伤组织上不定芽增多时,过氧化物同工酶条带有减少的趋势,相应的强度也有所降低。对番茄组织培养中基因型的影响,以及过氧化物同工酶在不定芽分化过程中可能的作用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华黄芪离体形态发生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黄芪幼苗茎段培养在附加1.0mg/L 6-BA的MS培养基中可形成大量愈伤组织,继而形成大量不定芽。在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酯酶(NES)的活性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同时,电泳扫描图谱表示,酸性蛋白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出现了新的扫描峰,而超氧化物歧化酶、酯酶同工酶扫描峰减少,在不定芽形成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几  相似文献   

6.
采用聚丙烯酸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大叶白麻实生苗、愈伤组织、组织培养再生苗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分析。再生苗过氧化物酶谱带与实生苗基本相似。但是,组织培养再生苗的POD、CAT活性明显高于实生苗,而且脂质过氧化的产物MDA含量也明显低于实生苗。  相似文献   

7.
薏苡胚轴外植体在附加2.4—D4mg/L(单位下同)的 N_6培养基中形成愈伤组织;转至2.4—D0.5中,愈伤组织迅速增殖,出现根、芽分化;在2.4—D4中继代培养的愈伤组织则逐渐老化,并丧失分化能力;外植集在 BA2的培养基中愈伤组织增殖缓慢、褐化、无分化能力。比较了此四种愈伤组织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同工酶谱,前二者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高于后二者,且同工酶谱多两条酶带—E_6、E_7。  相似文献   

8.
芦柑子叶培养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芦柑子叶为外植体,对脱分化产生愈伤组织至再分化产生器官的发育过程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同工酶谱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再分化过程的酶活性高于脱分化过程,根分化过程的酶活性高于芽分化过程。同工酶分析揭示出10条酶带,其中由子叶经愈伤组织到分化出芽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9条酶带,带5(R_f=0.167)为这一过程所特有;由子叶经愈伤组织到分化出根的过程中也先后出现了9条酶带,带6(R_f=0.225)为该过程所特有。  相似文献   

9.
随栽宽杂种幼穗发育过程的进程,其愈伤组织诱导率呈现由低→高→低的变化.通过愈伤组织阶段和幼穗直接分化培养均在第2期(第1次枝梗原基分化期)获得了最高的绿苗分化率.当第6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幼穗诱导的愈伤组织完全丧失分化绿苗能力时,而幼穗直接分化仍能再生绿苗,并且此法具有操作简单,获得绿苗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大麦花粉愈伤组织诱导率与过氧化物同工酶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分析不同大麦杂种F1花粉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低与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关系 ,结果表明 :高诱导率基因型材料过氧化物同工酶的活性也较高 ,且较诱导率低的材料多出一条Rf0 .89酶带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报道了NaCl抗性愈伤组织和敏感愈伤组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醇和苹果酸脱氨酶同工酶等电焦聚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愈伤组织的遗传特性是不同的。这两种同工酶酶谱的差异有可能作为NaCl抗性细胞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2.
蒙古黄芪愈伤组织经场强为±1.0 kV/cm的高压静电场处理后生长速率明显提高,超氧化物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 活性和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过氧化物酶(POD)、吲哚乙酸(IAA)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降低.正负高压静电场处理的结果存在着明显差异,正高压静电场能够有效地促进蒙古黄芪愈伤组织芽的分化,而负高压静电场能够有效地促进根的分化.  相似文献   

13.
月光花素甲对水稻花粉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月光花素甲(Calonyctin A),即药喇叭酸乙酯的低聚巳醛糖甙,加于水稻愈伤组织培养基,能使生长迅速的愈伤组织分化出绿苗,并使那些因根旺盛生长而绿点难于继续分化的组织顺利地分化出绿苗,起了抑制根生长、促进芽分化的作用,最适剂量为1-3mg/l。本文肯定了这种新的天然生长调节物质对水稻花粉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有明显的生理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14.
用PAGE及薄层找扫描方法分析了小麦体细胞胚发生和发育的不同阶段蛋白质组分和过氧化物酶酶谱的变化。胚性愈伤组织,从球形胚、梨形胚,盾片胚到成熟胚不同发育时期蛋白质电泳图谱相似,与对照(非胚性愈伤组织)明显不同。前者有18KD,49KD,78KD的蛋白质组分,其含量随发育进程而上升。对照则无这些蛋白质组分或含量很低,但含有特异的14KD蛋白质。胚性愈伤组织和体细胞胚的不同发育时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极其相似,都具有C_2、C_6、C_93条特异酶带,但活性有差异。对照不存在这3条酶带。再生苗的蛋白质电泳图谱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介于胚性和非胚性组织之间。  相似文献   

15.
红豆草组织培养中不同培养物同工酶谱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豆草组织和原生质体培养中的不同培养物进行了过氧化物酶、细胞色氧化酶和酯同工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再生的正常苗与玻璃苗、再生苗与种子苗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2,4-D和6-BA对水稻愈伤组织培养力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梗稻“日本晴”成熟种子诱导愈伤组织,统计愈伤诱导率及绿苗分化率,分析培养基中2,4-D和6-BA的不同浓度配比对培养力的影响,得到二者的最适配比,愈伤组织的质量和组织培养中再生植株的频率都有较大提高.实验结果表明:2,4-D是诱导愈伤组织必不可少的因子,与6-BA配合使用对愈伤组织的培养效果更好.对“日本晴”而言,当2,4-D为2.0mg/L,6-BA为0.5mg/L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当2,4-D为2.0mg/L,6-BA为0.2mg/L时,绿苗分化率和培养力最高.  相似文献   

17.
野栽杂交花培育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花药培养技术对普通野生稻白叶枯病广谱抗源RBB16与水稻品种垦系3号等一批杂交后代进行花培育种。接种花药79080个,平均愈伤组织诱导率7.94%,绿苗分化率15.08%,从获得一批野栽杂交后代的花培绿苗中选育出T209-1、14-5两个高产、或高抗白叶枯病的稳定新品系。研究表明野栽杂交花培育种技术是克服野栽杂交后代稳定难,育种周期长与加速野生稻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硝酸银在水稻农杆菌转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籼稻、粳稻两种类型的成熟种子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浓度的AgNO3在水稻农杆菌转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农杆菌转化前添加AgNO3可以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适浓度为8~10mg/L,但对愈伤组织的分化没有明显促进作用;转化后添加低浓度的AgNO3可以减轻愈伤组织的褐化,提高抗性愈伤率和绿苗分化率,最适浓度为2-8mg/L。同时发现,无论是转化前还是转化后,添加高浓度的AgNO3对水稻愈伤组织的分化均具有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9.
药用甘薯—西蒙1号的离体茎、叶及块根外植体,在含有不同配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中可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改变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比,可使其再分化形成根.如切取茎尖或带腋芽的茎段,则可直接形成小植株.西蒙1号茎、叶及块根脱分化形成的愈伤组织及再分化形成的根,其过氧化物酶及淀粉酶同工酶活性,以及谱带数均有所不同,这些变化与其分化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刺槐体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采用的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电泳方法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愈伤组织之间表现出的多态性,结果表明,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可用来区分刺槐胚性与非胚性愈伤组织及绿色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