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
所谓生物分子钟是指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奏性。生物通过它能感受外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如昼夜光暗变化等),并调节本身生理活动的节律,使其在一定的时期开始、进行或结束。比如植物在每年的一定季节开花,海滩动物在潮汐周期的一定时期产卵以及人类的生理和行为活动包括激素的分泌、生殖周期、睡眠与苏醒等均离不开生物分子钟的作用。那么,分子钟在何处?它是怎样构成的,又是如何起作用的呢?无论何种生物,分子钟均有三部分组成,即将生物体内周期变化与外部环境变化相联系的输入途径;能够产生每天生理节律变化的自主起搏点以及使生理节…  相似文献   

2.
生物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细胞的生命以细胞周期活动表现节律性,群体细胞的生命活动也同样以节律过程来维持,其节律形成以多个细胞同步生长-静止交替的过程来实现,自组织机制发挥主要支配作用。这一认识有助于理解生物整体结构维持的运动原理。  相似文献   

3.
罗非 《科学通报》1992,37(12):1128-1128
我们知道,动物和人对伤害性刺激的感受性均存在日节律。不仅如此,某些药物的镇痛及局麻作用,游泳及束缚实验的镇痛作用也都受日节律影响。王复强等报道,针刺镇痛的效果也明显地受性节律的影响。 我们实验室过去曾报道,阿片肽参与介导针刺或电针镇痛过程,且不同频率的电针释放的阿片肽不同。有报道说中枢内源性阿片肽及其受体均受生物节律调节,因而,电针镇  相似文献   

4.
俞静 《大自然探索》2017,(12):36-41
<正>月光触发动物交配,月光设定大自然的节律,月光甚至引发种种不可思议的变化……农历月半时分,月球就像一轮皎洁的银盘,高悬于我们头顶的天空上,神秘而渺远。在科学家眼里,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外星世界,受地球引力的吸引与地球相伴相随。从地球上开始有生命以来,月球用它银色的光辉,影响和形成了地球生命的生物钟节律,写入了地球生命的"DNA"中。  相似文献   

5.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每种动物都形成了一种适合于本身需要的眼睛。夜间活动的动物和白天活动的动物的眼睛是不同的,而夜间和白天都活动的动物的眼睛和前两者的眼睛又有差异;捕食性动物和被捕食性动物的眼睛迥然不同;陆上动物和水中动物的眼睛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6.
许多动物都有冬眠的习性。冬眠期内,动物的血液循环大幅度下降,呼吸节律难以捕捉,体温在几乎接近0℃的范围内波动。 很久以来,人们就对黑熊、旱獭、刺猬等动物为了熬过一年中寒冷、饥饿的冬季而长睡几个月的本领感到惊叹,但对这个现象进行认真的研究,还是本世纪中叶的事情。 缺氧也不会变傻 众所周知,脑细胞对缺氧极为敏感,可以说,只要缺氧几分钟,大脑中就会开始出现不可逆转的损伤。然而熊的脑细胞在冬眠的数月中处于缺氧状态却不会死亡,冬眠期它  相似文献   

7.
只要有生命在活动,就有内在的控制生命活动的生物钟。就人体来说,荷尔蒙含量、白细胞增减、血压起伏、情绪跌宕等莫不遵循一定的节律,时而亢奋,时而押制,有条不紊地活动着。控制这些活动的"钟",  相似文献   

8.
沃维汉 《科学通报》1984,29(10):640-640
最近,我们在河北宣化庞家堡长城系高于庄组(约1400—1500百万年前)黑色燧石中,发现一种可能代表丝状蓝藻生长活动的昼夜节律。在光学显微镜下,这种节律在垂直层面的岩石切片中表现为亮暗纹层的交替更迭,形成一种层纹石。  相似文献   

9.
尚玉昌 《自然杂志》2015,37(1):49-52
现今非人灵长动物只分布于全球七大洲中的五大洲,大部分的非人灵长动物都生活在非洲、亚洲和南美洲及其附近的岛屿上。从沙漠到热带雨林,灵长动物的栖息地是多种多样的,但绝大多数的灵长动物都生活在各种不同类型的热带雨林中。在森林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位可供灵长动物占有和利用,这为灵长动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生存方式,并为多种灵长动物能在一个森林中共存创造了条件。灵长动物经常在特定的森林层次上活动和觅食并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灵长动物的进化是与森林中其他动物的进化密切相关的,其他动物作为竞争者、捕食者和猎物对灵长动物的进化有很大影响。灵长动物已经进化出了很多独一无二的捕食策略,使它们能够充分利用生活在森林不同层次上和不同部位的猎物。日活动域、巢域、核域和领域是当前用于灵长动物和其他动物空间利用格局的几个标准名称。  相似文献   

10.
在动物的生命活动中,睡眠与觉醒是两个相互转化的生理现象,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动物的这一习常的  相似文献   

11.
《科学之友》2014,(5):65
<正>昆虫会不会睡觉?对于这个问题,回答是昆虫需要睡觉。和植物或微生物不同的是,昆虫有中枢神经系统,是睡眠的重要特征之一。昆虫的生理节律行为控制着昆虫的睡眠和苏醒。有些昆虫在夜间捕食。糖蛾幼虫就选择在夜间出来觅食,它们会在太阳下山后外出吃树叶,以躲避捕食者。床虱会在夜里趁它们的猎物(就是我们人类)熟睡之时享用美食。相反,在白天活动的昆虫和夜行昆虫有完全相反的生理节律,蜜蜂就是白天活动的昆虫,因为被采蜜的花朵在夜间会合上。  相似文献   

12.
解析生物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建  埃德蒙 《科学》1992,44(4):32-36
生物钟系统负责调控生物体内各种节律性生理活动,对该系统的研究正在三方面展开,即钟在器密组织中解剖定位,细胞内和细胞间的钟网络偶联,钟基因产物的表达和控制的分子时序。  相似文献   

13.
在动物界中,无论是低等的无脊椎动物,还是高等的脊椎动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很多动物都表  相似文献   

14.
时间生物学     
生命物质依时间不停息地运动着。但是,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植物的行为、生理功能甚至形态结构都不是连续不断地活动,而是具有节律性,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5.
光线与动物     
我们都知道人和动物对光线很敏感。人在白天工作,黑夜睡眠。一些动物也在白天活动捕食,夜间休息。而另外一些动物则相反,白天蛰居穴中,黑夜精神抖擞地活动。但究竟亮到什么程度、暗到什么程度才是它们的高峰活动期,也就是它们体内的“生物钟”究竟怎样运行,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运行,研究者就比较少了。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初期,采用电解微损毁、微量注射海人酸(kainic acid)、定点冷却等方法,广泛损毁或阻断孤束核腹外侧区和后疑核的呼吸相关神经元活动,并不能消除呼吸节律,表明过去给予十分重视的延髓背侧组和腹侧组的呼吸神经元并非产生中枢性吸气活动(central inspiratory activity)和形成呼吸节律振荡的起源,只是一种前运动神经元(premotor neuron),能整合来自脑干和高位中枢,以及中枢与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形成一定的吸气和呼气放电形  相似文献   

17.
尚玉昌 《自然杂志》2015,37(4):278-280
多数灵长动物都在一天中的某个特定时段进行活动,除了昼行性和夜行性的种类外,很多灵长动物都在清晨和黄昏时表现出一个活动高峰,而在中午有一个休止期,还有一些种类的活动方式非常不规律,在一天24小时内随时都可能活动。上述的每一种活动方式都有利有弊。灵长动物每天都要进行三项主要的活动,即取食、移动和休息。在一天内、一个季节内和一年内对食物选择的变化是现存灵长动物之间最大的差别之一,这种差别对于灵长动物的生活和形态具有深远的影响。灵长动物的食物大体可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即果实、植物叶和各种动物。灵长动物所吃的食物在空间和时间的分布上有很大的变化。生活在同一栖息地内不同种类的灵长动物,其取食策略存在着微妙差异,这些差异说明在经历了6 000万年进化之后,它们已经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性。任何其他目的哺乳动物都没有像灵长目动物那样具有如此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其中包括跳跃、树上和地上的四足行走、悬挂或悬吊行为和双足行走等。有很多事例都说明,灵长动物的取食姿态在物种进化中所起的作用可能与运动方式一样重要。  相似文献   

18.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自古以来,人们就想方设法驯服它们,让它们为人类服务.这些经过专门训练的动物,不仅是人类从事生产活动的好帮手,而且还在战争中大显神威、建功立业,为世人所赞颂.  相似文献   

19.
被称为"偏侧优势"的现象存在于动物王国的所有动物中,其表现是,在它们的各种活动中更倾向于或者说更喜欢使用某一侧的爪子、眼睛或触须。在危急关头,这种偏侧性倾向甚至会给它们带来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20.
华洪 《科学通报》2019,64(36):3781-3783
<正>在生命的进化长河中,动物定向运动方式的出现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不仅大大提高了动物的生存能力和活动范围,使动物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更迅速、更准确,行动更敏捷,也在动物最后进军陆地的征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与其相关的是两个极为重要的生命革新事件:动物身体两侧对称体制的出现和身体的分节.前者使动物的身体有了明显的背腹、前后和左右之分,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也逐渐集中于身体前端,这些变化促进了动物头部化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