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海兵  王奇  王智  周吉湘 《科技资讯》2006,(32):169-169
本文从文宁和现实案件两个方面对传统用人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正确性进行了探讨,文章从《康熙字典》、《说文》、《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汉字形音义分析字典》等八种工具书对“疑”字的定义中与用人相关的解释入手,运用人本管理的有关理论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疑字进行分析,又通过剖析现实的案例,对“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不足进行了论证,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用人观,即“疑人试用,用人当疑。”  相似文献   

2.
刘胜文 《奇闻怪事》2010,(2):54-55,27
人才是公司首要和根本的要素,但是就用人理念而言,公司界一直有较大的争议,其中“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和“用人要疑、疑人要用”就是矛盾冲突之一。本文就这个矛盾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高校人才交流中心必然起到“蓄洪区”的作用。主要是做好稳定工作,保障实施改革。校内体制改革必然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特别是转到人才中心的“待岗人员”。因此要做好这些人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好培训工作,强化竞争意识;实行人事代理,稳定骨干人员,引导校外就业,实现减员增效,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相似文献   

4.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是一个天才型人才。但是,这个天才型人才却在两种不同的用人制度下经历了两种不同的命运。《西游记》就是通过对孙悟空等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对玉皇大帝和观音菩萨两种不同用人方式以及产生的不同结果的对照,抒发了对封建时代的不合理的用人制度的不满,表达了一种对理想的用人制度的憧憬。  相似文献   

5.
企业的发展在于人才,人才的发展在于环境。良好的用人环境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能够极大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时,又能够培养人才对企业的忠诚意识和归属意识,使企业和人才结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在工作中,人才能够充分利用企业提供的机会,利用自己的技术和管理的优势,发挥自己的才智,展现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使自己和企业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6.
论“希腊人”意识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早期历史经历了民族融合与民族迁徙的漫长过程,形成了独特的城邦制度。在荷马时代之前,并没有"希腊人"这个概念。但在各城邦长期的政治合作、经济交往中.形成了共同的宗教信仰,共同的民族心理定位,"希腊人"的意识也由此诞生。同时还派生出了两个新概念:"异邦人"和"异族人",进一步强化了"希腊人"共同的民族情感与意识观念。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刑法是存在还是消亡,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本文从刑法的制定这个刑法产生、存在最表面的因素出发,由表及里,深挖刑法存在的各种动因,最终从人的动物性欲求阐明刑法的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刑法的"永生"。  相似文献   

8.
从充分认识人才的重要性、科学地选拔人才、合理地使用人才、改革完善用人制度等四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的选才用人观,系统科学地总结了邓小平理论中有关人才方面的方针政策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法律围绕着"人"展开,在过程中处处体现了对"人"的思考和关注,又最终服务于"人"并更好地规制整个社会,民法也是如此。作为一部私法,民法体现了对私权和自由的追求,不管是强调人的自私、理性,还是对弱者进行特殊照顾,都应回到人性解放的最终目的。而在民法的探索和反思过程中,意思自治原则仍然是民法的核心精神。  相似文献   

10.
1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我们党十分关注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然而一些现存的制度明显制约着“三农”问题的解决。为此,必须进行相关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开发智力首先要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训练学生思维的方法。为此,我们要把语文课上成思维训练课。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并靠"疑"推动的。可是,农村小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学生不善于质疑问题,不思不疑,或有疑不问,因而教师应善于设疑、导疑、释疑,从而引导学生敢疑、多疑、思疑,通过"疑"为学生思维"点火"、"加油"、"导航"、"铺路",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教学中,从"设疑、引思","导疑、善思","释疑、学思"等三方面来具体实践"疑思阵阵,收获多多"之理论。  相似文献   

13.
人殉,即用活人为死者殉葬,以卑者殉尊者。我国人殉制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人殉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盛行于奴隶制时代,汉至宋代逐渐式微,到了元明清时期又死灰复燃,犹以明朝为最。明太祖朱元璋首开人殉之制,历太祖、成祖、仁宗、宣宗和景帝五位皇帝,至英宗才被废止。明朝人殉制度的废除受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已有大势所趋之向且与明英宗有着紧密的联系。人殉制度的存在目的是为了维护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严格的等级制度,明朝人殉制度的废除是社会文明与等级制度冲突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蔡德友 《中国西部科技》2010,9(32):80-80,73
"四疑"教学法即是以"设疑、诱思"为起点,以"释疑、应用"为落脚点的教学方法,确立以"问题"为中心的自学为主,点拨为辅的教学模式,目的在于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复合人才。  相似文献   

15.
赖涛 《广东科技》2011,20(2):42-44
本文根据现行环保主管部门对污染源监督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提议在我省推行的"线人"监督机制,建立"环保线人"的长效机制,将"线人"机制纳入我省环境保护法治化轨道建设范畴,为做好污染源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浅显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高校综合改革提出了新要求,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确立了新目标。高等学校应主动适应这一新变化,积极落实高校的主体责任,合理划分高校内部权力关系,健全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尽快实现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多余人”形象是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的典型。《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就是当时社会的“多余人”。杜少卿成为“多余人”的原因既在于乐善好施、仗仪疏财的性格,更在于其追求的儒家的政治礼乐理想。这一形象的深层意义在于对社会的叛离和觉醒,表现为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反叛,对个人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18.
用人八论     
本文认为用人主要在于 :用人不疑 ;求“和”不求“同” ;用人之长 ;要有容人之量 ;对人要有基本估计 ;忌用嫉贤者 ;勿为妄言者惑 ;善任人者操胜券。  相似文献   

19.
马林 《科技资讯》2008,(4):142-142
如何在课堂上发挥教师授课的最大效能,如何激发学生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一直是我们探索新教育模式的动力,本人的"设疑、探究、评估"教学模式就是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的一种新尝试。  相似文献   

20.
阐述周作人五四新文学运动初期的重要文学口号,即所谓“人的文学”这一命题涵盖的思想底蕴与理论内涵:(一)灵肉一致的人性现。(二)尊重个人、利己利他的人道主义。(三)对平民文学的推崇。(四)提倡“为人生”、写实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