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取理雅各、威利和庞德的三种《论语》英译本中的两个句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翻译,探讨译者身份、翻译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对译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三种译文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新的篇章约束辅助的译文质量评估模型,不依赖参考译文,为源文篇章中的每条句子的译文进行打分。首先从句子级别的语义表示和词级别的指代特征的角度建模源文和译文上下文之间的差异,然后设计额外的损失函数,使得模型在预测分数的同时,尽可能地约束两者之间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提高译文质量评估的性能,在Pearson相关系数上较基线系统最高可提升6.6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结合若干科技英语翻译实例,论证其“不信,不达,不雅“的现象.翻译标准是衡量译文好坏的尺度和准绳,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标准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它一直是翻译界的指导思想,是我们的理想和努力方向,“信“的原则是建立在以原文为核心的基础上的,是要语言表达连贯,译文忠实于原文,并没有把“信“和“达“分离开,按照“信“,“达““雅“的原则,只要不背离原文的基本信息,能使读者读懂理解,达到传达信息的目的,那就是合格的译文.  相似文献   

4.
本文译自张汉熙主编《高级英语》第二册最后一课。个人在讲授本课书中见过吉林大学外文系译文,多处确给人有益启发,值得学习,但全篇看来总觉该译文实难很好地为我教学所用。为了较有效地借助汉译让学生尽可能深切理解和正确把握原文,个人重译了这篇课文。另外,本译文最后四段基本上用了《高级英语》教师用书给“课文段落汉译”练习的答案,唯多处与答案译文亦不尽相同;这里多处作了个人对原文粗浅理解的译文处理。限于个人水平,又复资料短缺,自信本译文一定不无多处差错或不当之处,敬希诸老师并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孟翔珍 《菏泽学院学报》2001,23(3):94-96,91
英汉翻译除了一些基本原则之外,尚有许多技巧性问题直接影响到译文的正确与否及质量的高低。一般来说,英文长句的汉译应优先考虑短分译出,然后再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重新组合;其次考虑在做适当处理后,汉语译文仍为长句。在译文风格选择方面,为了译文准确这一基本目标,宁“原汁原味”,勿“天马行空”。在语态方面,汉语译文则应做更多地转换,采用符合汉语习惯的主动语态。  相似文献   

6.
与传统的机器译文评价方法不同,译文质量估计技术旨在无参考译文的情况下对机器译文质量进行评价.针对目前流行的基于深度学习的译文质量估计方法因数据匮乏和模型限制导致所提取的深度学习特征不充分的现状,提出一种多特征融合的方法.该方法将词预测特征、语境化词嵌入特征、依存句法特征和基线特征等从不同模型中提取到的特征分别输入到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下游模型中,进一步学习后采用不同的特征融合方式进行融合,以此来提高译文质量估计的准确性.通过对比实验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多特征融合策略相比于单个特征能更好地对双语信息进行表达,且进一步提高了译文质量估计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等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由于中国主流派翻译理论家几十年一直对西方一种现代流行的翻译理论的核心术语equivalent/equivalence的理解和翻译有误,以至于当前盛行的关于尤金.奈达翻译定义的多种译文都曲解了其原意。在提供奈达翻译定义的最新译文的基础上,对一种错误译文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8.
英汉习语词典型条目习语的义项和释例汉译文之间主要存在四种关系:一、释例译文例示所有义项;二、释例译文例示部分义项;三、释例译文没有例示义项;四、释例译文合并所有义项。  相似文献   

9.
参考译文是衡量读者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标准,但是一篇参考译文似乎并不能完全体现原文所要表达的全部价值、思想境界和内涵,这就提出了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参考译文的多样化。参考译文的多元化应用使读者从文化、音韵和对象的不同角度多方位的理解原文,更加透彻的了解原作中的全部精神。好的文学翻译不可能有定本,参考译文也如此,可以多样化,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从英汉散文语篇结构形式、文体风格以及语言特征等角度出发,采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英国散文家奥立弗的《民族偏见》的两篇中译文一金衡山(1995)和杨自伍(1996)进行评析。研究发现,这两篇中译文在文体风格上与原文存在较大“偏离”,且有几处不符合逻辑推理和汉语表达习惯。从而阐明在散文翻译过程中应注意语篇的结构和连贯性,使译文在形式和意义上与原文对等。  相似文献   

11.
叶海霞 《科技信息》2008,(9):163-163
本论文主要引用伽达默尔哲学阐释学“视界融合”的理论,展示文学翻译中译文的形成是译者的“视域”与文本“视域”在“效果历史”中实现的融合。揭示了文学文本意义的自律性和开放性,文学文本阐释的动态性和循环性,给文学翻译及其评判标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一定程度上,译文和原文一样,是意义存在的方式,是一个提供交流和对话的不可能被穷尽的意义世界,译文是在历史的真实和历史理解的真实中重新再现了原文的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2.
增词法是英汉翻译中最常见的翻译方法,指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在译文中增加必要的词语,目的是使译文准确无误,使之合乎译文习惯,井实现忠实地体现作者的思想。翻译的标准是“忠实”,“通顺”,增词法就是众多翻译方法中非常有效的一种,它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基本上可以在词汇,语法,逻辑、修辞和谚语等几方面得到体现,本文试图探讨增词法的策略,目的,原则和具体应用,主要对它的应用实例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3.
该文提出了一种融合BERT语境向量的多模型集成的翻译质量估计方法,以及基于译文质量估计的多候选译文重排序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这2种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4.
汉语动物词语中动物意象的翻译,涉及到文化意象的传递问题。探讨动物意象的3种翻译方法:保留动物意象、改换动物意象、省略动物意象。指出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或误解的前提下,原文鲜活生动的动物意象应该照直翻译。但如照直移入译文中去后会产生文化阻断,引起译文读者的误解,甚至会歪曲原意时,只能根据具体情况或改变原文中的动物意象,或省掉原文中的动物意象,以保持原作思想内容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5.
汉语习语是翻译工作中的一大难题。本文从“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若干种译文出发,介绍汉语习语的三种英译方法,并通过比较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讨论如何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来选择翻译方法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Nationalities University的可接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大学”英语译文格式存在争论,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UFN和NU两中译文格式。基于对短语“民族大学”的汉语语义及其英译的语法分析,结合对同类校名译文的适用性调查,从语义、语法和文化翻译的角度佐以译例,对Nationalities University译文的可接受性进行了充分的验证。  相似文献   

17.
论译文的回译性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目前为止,评论界对语际翻译、尤其是英汉翻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已归纳出不少翻译原则,本文中,作者从多语转换现象出发,提出了“译文回译性”这个新概念,并对其分类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在从原文到译文的翻译过程中考虑译文的回译性有利于促使译文“忠实”原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神似”、“化境”,也有利于多语转换和文化交流。据此认为,“译文回译性”应成为译文质量的评判标准之一,回译性研究应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分析《红楼梦》译文不同版本对对联翻译的不同处理方式,指出对联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古老的形式,在其翻译时最重要的是注重“意美”,其次是“形美”,再其次是“音美”。  相似文献   

19.
宋然然 《科技信息》2008,(29):167-167
翻译是一种语言使用活动,与人类的认知活动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同一文本的不同译文的对比,认为要保证译文的质量以及使读者能够准确读懂译文,必须对原文本所要表达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作出正确的认识。同时也希望对翻译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意象主义是西方现代诗歌的开端。而意象主义创始人庞德关于“意象(Image)”的定义的翻译在中国却有多个版本。本文选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赵毅衡、裘小龙和郑敏的译文逐一进行分析,发现他们的译文都不准确。之后本文结合庞德的诗学主张,对于“意象(Image)”定义的原文进行分析,提出了比较正确的译文。之后,本文根据这一定义,分析了庞德的意象诗作《地铁车站》。最后,本文认为庞德对于意象的这一定义并无太大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