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间歇鼓泡碳化法合成片形超细碳酸钙,考察了碳化反应温度、灰乳比重、搅拌转速、化学添加荆等因素对碳酸钙粒子形貌、粒径及径厚比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碳化反应温度20~25℃,添加荆质量分数为1.5%~2.0%,灰乳比重d≤1.05,搅拌转速约400r/min.最终制得了粒度为2.0-3.0μm,最大径厚比为10~16,晶型为方解石的片形超细碳酸钙.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链锁状超细碳酸钙的生成条件进行了探讨。研制试样经电子显微镜观察具有链锁状结构。用于橡胶中测试对比,其物理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本综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外碳酸钙填充聚氯乙稀(PVC)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碳酸钙的表面处理,微米和蚋米级碳酸钙改性PVC的物理与力学性能。超细CaCO3对PVC有显的增韧效果,少量纳米CaCO3就可使PVC缺口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而且增韧效果比微米CaCO3的明显。随着蚋米级CaCO3用量增加,PVC拉伸强度提高。轻质CaCO3填充PVC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明显降低。轻质CaCO3仅起着填充或降低成本作用,而纳米CaCO3能有效地增韧增强。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填充材料—超细碳酸钙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油墨填充材料-超细碳酸钙的基本特征和最佳制备条件,并对影响其晶形、粒径及在油墨中分散性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重点介绍间歇鼓泡碳化法、连续喷雾多段碳化法、高速机械振动碳化法、螺旋通道型旋转床超重力反应器等制备纳米级超细碳酸钙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亚微米纺锤形超细碳酸钙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碳化法制备亚微米纺锤形超细碳酸钙,用TEM、XRD等手段分析表征了碳酸钙粒子的形貌和结构,探讨了碳化起始温度、晶形控制剂添加量等关键工艺条件对碳酸钙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碳化起始温度为30~35℃,六偏磷酸钠添加质量分数为0.8%~1.2%时,可制备出粒径200~600nm、长径比约为4,粒径分布均匀的亚微米纺锤碳酸钙;晶形控制剂(NaPO3)6的主要作用是增加碳酸钙生长过程的空间位阻,促进CaCO3成核,抑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7.
通过将CaCl2水溶液与混有结晶控制剂H2SO4的NH4HCO3水溶液进行撞击反应,制得了疏松均匀的多孔性球形超细碳酸钙粉体.在撞击反应体系中CaCl2浓度为1 mol/L,NH4HCO3浓度为2 mol/L,H2SO4浓度为0.4 mmol/L.扫描电镜(SEM)分析结果表明,制得的碳酸钙为内部结构疏松的球形颗粒.对多孔性球形碳酸钙的生成机理进行探讨的结果表明,在碳酸钙制备过程中,采用撞击反应以减少反应物接触时间、反应过程中CO2逸出形成爆破力以及适当浓度的结晶控制剂硫酸,对制得的碳酸钙颗粒形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007年11月30日,在我校召开上海市教委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多孔超细碳酸钙粉末制备及其应用》结题会,结题会由学校科学技术处主持,项目负责人郁平副教授代表项目组作项目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9.
超重力场中微细晶须碳酸钙结晶过程及产品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旋转填充床转子高速旋转产生的超重力场中,以MgCl12或H3PO4为晶形控制剂合成微细晶须碳酸钙,通过反应过程中pH值的变化以及针状晶种存在与否两种情形下晶体形貌的演变对结晶过程进行了研究,同时对产品粒子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无晶种存在时,微细晶须碳酸钙晶形的形成需要经历不规则外形-类纺锤形-晶须状-微细晶须状4个阶段;有晶种存在时,产品粒子倾向于在其表面或周围成核,最终所有粒子短轴与长径比趋向均匀;微细晶须碳酸钙粒子在陈化及干燥情形下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11.
利用Si-6偶联剂改性超细CaCO3,通过直接共混法将改性的CaCO3和SBS制备Ca-CO3/SBS复合材料.利用各种测试手段研究材料的拉伸性能、硬度、热性能、耐老化性能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与纯SBS相比,CaCO3改性SBS复合材料的硬度明显提高,断裂伸长率降低.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规律.与此同时,材料的热稳定性、耐老化性能明显改善,但其加工性能却未见明显变化.当100份SBS中添加10份的CaCO3时,材料的综合性能 达到最佳.该方法的研究不仅可以降低SBS的使用成本.而且还开拓了SBS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2.
超细轻质碳酸钙制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电导仪跟踪CaCO3 乳液碳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生成的CaCO3 粉末材料的粒径与反应温度、石灰乳液浓度及碳化用二氧化碳的通气速率有关,反应过程主要受CO2 的吸收速率控制,但当CO2 的流量增大时则反应速率同时受CO2 的吸收及Ca(OH) 2 的溶解速率共同影响。在研究过程中,试验了各种表面活性剂对产品分散性能的影响,探索单分散碳酸钙的制备条件和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用量的CPE对PVC/CaCO3复合材料界面作用、力学性能、耐热性和流变性能的影响.SEM结果显示,加入CPE可明显改善CaCO3颗粒在PVC基体中的分散性和相容性,提高其界面作用.力学性能研究表明,随着CPE加入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随之增加,当CPE加入量超过PVC的10%(wt),试片很难被冲断,说明了CPE的加入能很好改善CaCO3和PVC之间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4.
改变CaCO3含量、CaCO3种类、偶联剂用量、CaCO3与滑石粉的配比等,对PP/CaCO3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CaCO3用量、种类及滑石粉和偶联剂用量均对体系力学性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改性纳米碳酸钙制备超疏水涂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油酸改性纳米碳酸钙颗粒使其表面由亲水性变成了疏水性,改性后的纳米颗粒与低表面能的有机硅树脂聚二甲基硅氧烷经过混合陈化固化过程后在玻璃表面形成超疏水涂层.实验通过改性后的纳米粒子在聚合物介质上构造纳米/微米尺度的结构表面.用接触角测量仪和扫描电镜分别检测涂层的疏水性能和涂层的表面形态.实验结果表面涂层有优异的自清洁能力,平均静态水接触角达160°滚,动角为6°,涂层表面成功构造了纳米/微米的双重粗糙结构.该方法简单有效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超细硫酸钡制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超细硫酸钡的性质和用途.通过实验研究,找出了利用沉淀法制备超细硫酸钡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温度不超过50℃,过饱和度大于1.1×10-2g/L时,适宜的搅拌强度,使用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出了粒径在40~100nm范围的硫酸钡粒子.  相似文献   

17.
通过无皂乳液聚合制备了纳米碳酸钙/聚苯乙烯复合粒子,研究了单体用量对单体转化率和包覆率的影响。利用TGA、TEM、SEM、分光光度计等仪器分析了复合粒子的包覆率、结构形态及其在甲苯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单体用量下,苯乙烯能以较高转化率聚合并包覆于纳米CaCO3表面;改性后的纳米CaCO3复合粒子在甲苯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良好。将复合粒子分散于苯乙烯中原位合成纳米碳酸钙/聚苯乙烯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比纯聚苯乙烯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高温固相法制备CaCO3:Eu3+,K+红色荧光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红色稀土荧光粉CaCO3:Eu3+,K+,并对样品的煅烧温度、结构和荧光性能进行研究。XRD、荧光光谱、FT—IR和Ram811光谱分析表明,当煅烧温度在560℃以上时,样品的主晶相为三角晶系的方解石结构,掺杂Eu3+和K+离子分别作为激活剂和敏化剂进入到基质CaCO3的晶格中;煅烧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提高样品的发光强度;Eu3+离子在基质中表现出自身的特征电子拉曼跃迁7F0→FJ(J=3,4);样品的最大激发波长位于272呦处,对应于O2--Eu3+的电荷迁移跃迁(CTB);发射峰由’D。一7DJ(J=0—4)的跃迁形成,其中以电偶极跃迁5D0→7F2(610nm)为主,样品在紫外光激发下可以产生强的红色发光,并且Eu“离子处于非对称中心的格位上。  相似文献   

19.
以氯化钙和碳酸钠制备碳酸钙为例,将套管式微反应器应用于颗粒的制备过程,并详细考察了各种操作条件对颗粒制备的影响。对所得产品进行SEM和粒度分布分析,结果表明:颗粒 粒径随着体系总流量和反应物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微反应器混合距离对颗粒平均粒径无明显影响。将套管式微反应器沉淀法与直接沉淀法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直接沉淀法得到的颗粒形貌差,颗粒粒径在8~11μm之间;而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套管式微反应器可以制得平均粒径为0.89μm,分散性良好的球形碳酸钙颗粒。  相似文献   

20.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CaCO3 modified Polypropylene (PP) spun-bonded nonwovens was studied.Then the effect of the additive amount of CaCO3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product was analyzed,and a compatible mechanism between CaCO3 partides and the main component of PP was established.In the end,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the products was studied when the natural light degradation was changed.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adding CaCO3 to the PP spun-bonded nonwovens and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complex coupling agent and organic modification,hardcore of rigid particles and polymer composite elastomers can be combined together tightly and disperse rapidly and evenly in the main part of PP.In addition,CaCO3 can catalyze the light degradation of PP spun-bonded nonwovens.The larger the content of CaCO3 is,the faster the light degradation will b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