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连生  童雪松 《武夷科学》2002,18(1):313-313
浙西南山区垄畦免耕直播早稻病虫害发生特点的系统调查结果表明 :山区垄畦免耕直播早稻病虫害种类与翻耕移栽早稻相同 ,但某些病虫发生轻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苗期稻象甲、稻蓟马 ,蚜虫等发生比移栽稻早 ,为害重 ;水稻分蘖期一代二化螟为害明显重于移栽早稻 ,灌浆乳熟期二代二化螟为害与移栽稻差异不大 ;水稻孕穗期初飞虱发生数量比移栽稻减少 10 .6 %,而蜘蛛数量比移栽稻增加 12 .2 %。第二代纵卷叶虫发生两者无明显差异。在丽水山区由于大面积推广抗稻瘟病的早稻品种 ,稻瘟病发病很轻。纹枯病是主要病害 ,垄畦免耕直播早稻株病率比翻耕稻减轻 5 9.8%。山区垄畦免耕直播早稻穗期病虫简化防治试验 ,示范结果表明 ,在病虫害发生一般年份 ,水稻孕穗末期至破口期 ,使用 4 0 %虱病净 5 0 ml/ 6 6 7.7m2 ,对纹枯病、稻飞虱具有良好的防效 ,且有利于稻株青杆黄熟。一药兼治 ,既可达到省工、高效简化防治的目的 ,又可取得明显经济 ,生态效益。根据山区垄畦免耕直播早稻病虫害发生特点 ,采取针对性综防措施。种子处理用 4 0 2浸种 ,播种时用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4 g拌 1kg谷种可有效防治蚜虫和稻蓟马 ;苗期及时防治稻象甲、一代二化螟 ;中、后期抓好水浆管理以浸润灌溉为主 ,要适时搁田。有利促根壮蘖 ,增强抗  相似文献   

2.
据省农科院植保所稻病组1971~1972年调查观察,小球菌核病与小黑菌核病通常在田间混合发生,但一般以小球菌核病为主。水稻苗期,早、晚稻都能发病。本田期,早稻(绿肥田)于5月上旬开始发病,后期株发病率一般在5~20%之间,影响产量轻;晚稻于8月上旬开始发病,后期株发病率一般在10~40%之间,重病田株发病率可高达90%以上,常成片枯死,严重影  相似文献   

3.
稻瘟病是我县水稻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来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1972年发病与为害程度,比1971年有所增加,如洛东公社据不完全统计:早稻发病面积1,465亩,其中损失在5~20%的有247亩,损失达20%以上的有177亩,颗粒无收的16亩;晚稻发病面积1,700多亩,损失粮食约8万多斤。但有的公社发病面积较小,如新丰公社发病最轻,穗颈瘟平均仅0.61%,病情指数为0.39,比1971年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4.
丰泉 《安徽科技》1998,(4):38-38
1 流行的主要原因 (1)种子带菌。70年代前,早稻多为露地育秧,育秧期间气温低(月均温度16℃左右),且苗期常处于灌水状态,极有利于种子上病菌孢子的形成和发芽侵入,所以种子带菌是次要菌源。而稻草带菌虽为主要菌源,但因受气温的影响,孢子侵入的高峰期直到早稻的分蘖末期才出现,不易迅速繁殖积累稻瘟流行所需的大量菌源,故早稻稻瘟病发生较轻。 70年代末期开始,育秧方式从露地育秧为主改为塑料薄膜保温育秧为主,使秧苗生长温度由16℃左右上升到21℃左右,且播种至三  相似文献   

5.
科技新讯     
连晚稻瘟病中期测报有新技术一套以连作晚稻抽穗前10—30天内日平均空中孢子量为预测因子的稻瘟病中期测报技术,已于不久前由省科委委托省农科院主持通过鉴定。连作晚稻稻瘟病中期测报技术是省科委一九七六年下达,省稻瘟病科研协作组主持,台州地区农科所负责的研究课题。现经八年系统观察研究,已得出了一套以抽穗前10—30天内日平均空中孢子量  相似文献   

6.
富阳县南安公社,地处山区,全公社共4000亩连作稻田要留晚稻专用秧田500亩,早稻只能种植85%。为此,几年来,我们进行了一些试验研究,但倒种春和小苗带土移栽因受山区气候影响,把握性不大;早稻田套播因共生期长,晚稻秧苗素质差;旱地育秧的又因胡麻叶斑病重。所以,迄今为止,上述办法仅在很小面积上采用。1974年,我们从《科技简报》*得到启发,在早稻行间套播晚稻秧。全公社共有3个大队5个生产队搞了7.10亩套播试验。试  相似文献   

7.
据化工部农药工业技术情报中心站《农药工业》1970年第3、4期报导,株州市轻化工研究所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试制成功新农药敌稻瘟。敌稻瘟的化学名称为硫氰乙酸异莰酯。它具有强烈杀菌作用,能抑制孢子发芽,是一种预防剂,但没有治疗效果,其杀菌力较西力生持久。近三年来,经过湘西、海南岛、江西等地区广泛的田间试验和大面积使用证明:敌稻瘟对水稻稻瘟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棉花苗期病害  相似文献   

8.
单季晚稻因插种早,四(2)代稻纵卷叶螟能完成世代发育,增加本地虫源,造成五(3)代稻纵卷叶螟每年重发;连作晚稻五(3)代近年有加重发生的趋势,六(4)代发生较重,中等偏重以上发生年份,有明显的二个卵峰。褐稻虱在单季晚稻上有六(4)代,七(5)代二个主害代的发生,易引起大发生;连作晚稻因近年使用扑虱灵防治,发生较轻。在防治策略上要压缩单季晚稻种植,关键时抓好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9.
汪涌 《厦门科技》2006,(6):60-61
福建省东北部的福鼎县早在20世纪的60年代初期就发现了一种水稻茎节部腐烂并伴有恶臭的新病害,就其症状判断.其病原极可能是一种细菌。沿海平原稻区、低洼田、受淹田发病尤重,晚稻发病重于早稻。若在苗期发病,有可能萌发再生分蘖.拔节期发病则形成枯穗,一般产量损失为10%-20%。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笼统地称该病为“水稻基腐病”,并常将其与水稻小球菌核病、恶苗病甚至纹枯病相混淆。  相似文献   

10.
安岭公社位于台州、丽水、温州三个地区交界的边远山区。山高谷深,气温低,日照短,层层梯田多在海拔700——1000米的山坡上,一年四季云雾缭绕,素有云雾田之称,一直被认为是连作稻的“禁区”。通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毛泽东思想空前大普及,他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掌握客观规律,打了一场粮食翻身仗。1970年,全社种植连作稻1071亩,平均亩产达1062斤,比单季稻平均产量翻了一番。实践使他们深深体会到: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不仅是观察社会、改造社会的法宝,也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的强大思想武器。确是辩证法上高山,人变聪明田不懒,战天斗地创奇迹,云雾田里出高产。  相似文献   

11.
丽水地区和丽水县病虫观测站根据贫下中农的经验,在1970年—1971年用茶籽饼浸出液防治稻瘟病和纵卷叶螟进行药效考查,现将情况简介于下:据去年初步试验材料来看,用10%茶籽饼浸出液对预防水稻穗颈瘟的发生有一定效果。喷药后观察,茶籽饼粘附力较强,不易被雨水冲洗。在早稻上每亩用10斤加水10倍喷雾,其效果可达70—80%,仅次于春雷霉素,相当于温产50%的稻瘟净。另据城关镇新建大队试验,用茶籽饼防治连作晚稻穗颈瘟也取得同样的效果。该队有10多亩黄岩乌咀糯,抽穗前叶瘟发生严  相似文献   

12.
高梁稻是临海县城关镇后山大队一九七八年三月自四川井县农科所引入的一个水稻新品种。该队七八年作早稻试种一分,实收稻谷二百一十斤。折合亩产1050斤。七九年迅速扩大种植早稻8亩,亩产851~1067斤。并在早季收后的田中试种连作晚稻五分,7月12日播种,8月13日插秧,仍获得亩产536  相似文献   

13.
为了摸清黄金百香果在尤溪县的气候适应性,通过调查尤溪县黄金百香果栽培现状,结合百香果的特性和尤溪县各不同海拔高度气象观测点近10年气象资料综合分析,总结划分黄金百香果种植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结果表明,黄金百香果在尤溪县海拔450~600m的区域,花期受雨期和高温干旱影响较小,产量高品质优,为适宜种植区;海拔600~700m的区域,花期受雨期和高温干旱影响较小,但有效花期较短产量偏低,为次适宜种植区;海拔400m以下的区域和海拔700m以上的区域,为不适宜种植区,并提出黄金百香果应对不利气候条件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常规手插稻为对照,研究机插晚稻的生理生态特性,结果表明:生长发育方面,机插稻秧苗素质明显比对照差;单株分蘖数略多,但分蘖发生较迟;叶面积指数在分蘖期和灌浆成熟期较对照低,而孕穗期接近或超过对照,干物质积累始终较低。生理方面,机插稻的叶片叶绿素、氮磷钾含量、碳氮比、籽粒灌浆速率都与手插稻不同。在产量构成因素中,机插稻丛穗数显著增加,穗粒数显著降低,千粒重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机插稻要获得较好收成,必须保证足够的穗数。  相似文献   

15.
我们大队地处丘陵地带,是个人多田少、粮棉兼作地区。自1955年单季改双季以来,种植连作稻已有23年历史。1966年开始实现晚稻超早稻,1972年以批林整风为纲,大搞科学种田,第一年上了《纲要》,1976年晚稻亩产重新上了《纲要》,平均亩产805斤。1977年晚稻亩产突破历史最高水平,亩产达到843斤。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十二年中,有九年  相似文献   

16.
在党的“十大”团结、胜利路线指引下,我县各级党委加强了对植保工作的领导,农村社、队植保队伍迅速成长,为搞好病虫测报工作打下基础。一年来,我们坚持专业测报和群众测报相结合,一批区、社、队测报点认真搞好观测,交流情报,初步形成全县测报网,为及时扑灭病虫灾害,抗灾夺丰收做出了贡献。我县地处浙南山区,地形复杂,气候变化大,耕作制度多种多样,给病虫观测工作带来复杂性。例如:沿溪平原,海拔200~300公尺,为连作稻三熟制区,病虫发生期较早,发生量  相似文献   

17.
“早新糯”,是1971年早季用较抗稻瘟病的“早稻籼糯”为母本,大穗型“创新糯”为父本杂交育成,1972年试种,表现秆韧,结实率高,穗大,糯性。1973年第四代小区产量每亩为764斤,叶瘟发病率为6%,穗颈瘟损失基本没有。1974年全区27个点试种结果,据21个点的统计资料平均亩产839.26斤,比广陆矮4号减产35.9斤,但由于是糯稻,颇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8.
连作晚稻田中的秋籼,对连晚直播粳稻的产量影响很大。含籼1%减产2.5%,但未选显著标点;含籼5%减产17.0%;含籼10%减产22.1%;含籼超过15%减产32.6%以上,均达到极显著标点。所以,连晚直播稻的含籼率临界值为1%。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有效穗和每穗实粒锐减。  相似文献   

19.
龙岩、是福建西南的一个县,地当东经116°49′至117°19′和北纬24°47′至25°27′之间。这个县在九龙江的上游,地势多山,丘陵起伏,很少平地。一般山区海拔在400公尺左右,有些山的主峰却达海拔1500公尺以上。气候温暖,年平均温度在20℃左右,最热的是8月,平均温度达28℃;最冷的是1月,平均也有13℃。雨水很多,年平均雨量是1897.8毫米。相对湿度平均是78.2%。雨日平均约140日,占全年日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境内的地层多数是花岗岩,也有页岩、砂岩和石  相似文献   

20.
稻瘟病是我省水稻的主要病害,全省各地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特别山区更为严重。近几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各地大力推行以选用抗病良种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收到显著的成效。但是,现有的抗病品种远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并且一个抗病品种,经多年种植,往往出现抗病性丧失。因此,不断鉴定、选育新的抗病品种和抗源材料,是夺取水稻进一步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为此,我们将本省收集的980份早晚稻品种和材料,在我系农场(福州连坂)进行叶瘟人工接种鉴定,并对其中部分品种进行穗瘟鉴定。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