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基石和核心,它是"象"和"意"的有机结合,而"象"的具象可视与空间性以及"意象"本身"虚实"的空间性,决定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是种空间(至少是偏向空间)性的艺术。  相似文献   

2.
赵学勉 《科技信息》2007,(27):30-30
语文是一门独特的学科。语文的独特与唯一体现在它与艺术的接壤和交融上,而艺术的第一特质即是审美特质。而《新课程标准》也再次强化了审美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诗歌作为一种最纯粹的文学样式又是文学审美活动中的最高级层面,重视诗歌鉴赏中的美育,对学生在审美能力的培养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诗歌作为语言艺术的一个门类,它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一种集中表现,是人对现实的审美感受的一种最集中最强烈的物化形态.在长期的人类审美活动的历史进程中,诗歌艺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如若丧失它固有的特征,那么,诗歌也就不再是诗歌了.  相似文献   

4.
网络现代派诗歌有其逻辑的内核,荒诞是它的外表形态、特异风格。网络现代派诗歌的荒诞,具有社会批判的意义和希望不灭的光彩,与作品的思想内容构成矛盾的统一体,体现着审美的、个性的艺术要求。网络现代派诗歌的归宿是斑斓地升华而不是绮丽地陨落。  相似文献   

5.
变异是诗歌意义的重要表现手段,也是诗歌风格的重要标志。变异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常规(norm)而言,变异是对常规的背离,诗歌经常在书写、排列、词汇、语法等方面对相对稳定的传统语言模式进行变异,以服务于诗歌的表现意图,本文从诗歌的书写变异角度出发,分析诗歌中书写变异的类别以及它形成的原因,旨在使读者从这一独特的视角来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李金发在1925年出版《微雨》,标志着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端,至30年代,戴望舒又成功地对其进行了整合,使之臻于成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主义诗歌最重要的意义乃是开辟了一条古今融合,中外融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路子。由于它的基本特征是“远离现实,深掘内心”,所以它在反映现实方面显得无力,但在艺术上的成就却令人瞩目。现代主义诗歌的艺术特征是鲜明的,一是具有唯美主义倾向;二是抒发忧郁的情思;三是追求纯诗的理想;四是远距离审美。这些艺术特点被其他诗歌派别所吸收,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新诗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诗歌的各种要素里,“意象”是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它决定了诗歌与其他文体审美的区别。意象的审美特征是:对诗人思想感情的间接性和表现对象的陌生化的追求;生命的鲜活感与空灵美感的滋养与发展;具体与抽象之双重性所产生的模糊美感;艺术审美的多边性;象征价值的诞生。没有意象的发现、经营和创构,就没有真正的诗歌审美,也没有诗歌艺术。  相似文献   

8.
青年诗歌是"'文革'地下诗歌"的精华,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它不仅是"'文革'地下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以其现代主义的美学追求为新时期新诗潮的涌现作了充分的艺术准备。本文详细论述了青年诗歌的成因、思想意蕴、艺术特质及其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9.
漫游中国古典诗歌绚丽多彩的艺术长廊,即会发现古代诗人笔下的夕阳光景多而且美,诗歌艺术天地贯串着暮愁主题。当诗人将夕阳斜晖的点染与悲凉的历史感慨和人生喟叹融为一体时,诗人内心深沉悲凉的思绪便在感应客观境象时成为可以感觉的哀美世界了。暮愁是人类永恒的共感,它具有沟通心灵的价值。作为一种亲情的美、孤寂的美,它是人类心灵丰富、美好而深刻的体现,暮愁主题的表现是纷繁多姿的,长时间里人们颇多欣赏和复制,而很少去  相似文献   

10.
吴海中 《科技信息》2010,(12):I0142-I0142
中国诗歌特别是乐府诗歌在中国艺术长廊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乐府诗歌以它无穷的魅力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乐府诗歌的创作中,唐代的诗人李白更是在乐府诗歌的创作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傲岸不群的诗歌风采、潇洒飘逸的诗歌风神,独立自如、汹涌澎湃的语言气势无不充满着极大的人格魅力,李白的诗歌,是中国诗歌的脊梁。  相似文献   

11.
政治意识形态支配着 20世纪 50- 70年代末的诗歌创作.与政治意识形态关系暧昧的政治抒情诗成为该时代末诗歌的基本形态.其代表诗人是郭小川、贺敬之.这类诗歌本文称之为"政治高歌",它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 为政治服务的神圣使命 ;"小我"与"大我"的趋向和谐 ;诗歌艺术形式的民族化追求 ;革命浪漫主义的诗风.对这类诗歌的失误也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诗歌意象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诗学中,意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范畴。说它重要,是因为它是组成诗歌意境的微小细胞,是建构诗歌大厦的基本砖石。我们只有搞清了意象的审美内含,才能把握古代诗歌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规律。然而,由于中国古代诗论家惯于评点式语录式的写作模式,很少对某个问...  相似文献   

13.
政治意识形态支配着20世纪50-70年代末的诗歌创作。与政治意识形态关系暧昧的政治抒情诗成为该时代末诗歌的基本形态。其代表诗人是郭小川、贺敬之。这类诗歌本文称之为“政治高歌”,它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为政治服务的神圣使命;“小我“与“大我”的趋向和谐;诗歌艺术形式的民族化追求;革命浪漫主义的诗风。对这类诗歌的失误也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14.
论“‘文革’地下诗歌”中的青年诗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诗歌是“‘文革’地下诗歌”的精华,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它不仅是“‘文革’地下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以其现代主义的美学追求为新时期新诗潮的涌现作了充分的艺术准备。本文详细论述了青年诗歌的成因、思想意蕴、艺术特质及其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5.
伊丽莎白·毕肖普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女诗人之一。对于她略带神秘的人生经历和扑朔迷离的诗歌,评论界总试图与其他诗人比较,或进行拆分重组。文章从毕肖普阅读达尔文的感受出发,解读毕肖普诗歌灵感和创作过程,发现她的诗歌是一个艺术的有机整体。在表面上,它就像是现实主义画作,细节描绘栩栩如生;但仔细读来,诗歌更像超现实主义、印象派画作,陌生诡异的意象、壮美的自然景观和惊人的动物正是毕肖普诗歌的独到创新。在顿悟的瞬间,诗歌、诗人与读者的三者合一,产生极强的诗歌效果,提升了诗歌艺术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首先通过对泛神主义的哲学意义的考察,表明了其内涵是神泛存于世界万物之中,世界万物都是神性的体现,它作为一种宗教思想源起于东方,它在艺术领域里突出体现在东方的诗歌艺术中。  相似文献   

17.
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结晶,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则是很多诗歌的精华所在。它的运用有助于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当然这些极具文化内涵的修辞手法也给诗歌翻译增添了不少难度,本文主要探讨比喻、拟人和夸张等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翻译中的处理技巧。  相似文献   

18.
<正> 在20世纪行将告别的时候,中国诗歌呈现出一种多元并存的景观。在文学的大文化空间中,诗人和诗歌都面临着诸多非文学因素的挑战,同时承受着艺术的寂寞和人生的孤独,诗歌也当然地被推向了更为个人化的书写和阅读的极致。但是,诗歌本身并未因此而萎顿,它像奔突运行的地火掠过灵魂的层  相似文献   

19.
意象是诗歌的普遍艺术,也是揭示诗歌内部构成奥秘的一把钥匙。诗歌意象化是对传统式具象化的直述其事和直白式抒情的反拨。意象变形是指诗人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对表现对象原始形态的改造和变形。意象变形同时也是现代主义诗歌最重要的艺术手段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0.
自从毛泽东同志《与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发表以后,全国各地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的评论李贺诗歌的文章。这些论文,对李贺诗歌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作了一些新的研究和探索,从而把李贺诗歌的研究,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但对其诗歌在艺术上的缺点则注意不够和探讨较少,对其大醇中的小疵缺乏必要的分析和批判。诚然,李贺在诗歌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他崛起于诗歌百花齐放的中唐时代,在元(稹)白(居易)、韩(愈)孟(郊)、张(籍)王(建)、刘(禹锡)柳(宗元)争雄的诗坛,不为其中任何一个流派所范围而能独树一帜,他在艺术上独创的成就与探索的勇气,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