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别后相思,人情之常。《诗经》里有“一日三秋”(《王风.采葛》)、“甘心首疾”(《卫风.伯兮》)、“惄(ni)如调饥”(《周南.汝坟》)等语都形容相思之深。为把相思这种心理活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古代诗人为我们留下许多优美的诗句,如“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  相似文献   

2.
一首先,“诗歌的‘散文美’”的提法,根本就不符合诗歌本身这一最为凝炼的文学形式。所谓“凝炼”,这里指的即是诗歌的内容,也是诗歌的表达形式。正如《诗词例话》中说道:“《诗人玉屑》卷六里面提到王安石说的‘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有的和散文不一样,因为诗有韵律的限制,不能象散文那样表达。要是我们用读散文  相似文献   

3.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曾把诗歌分成三境:物境、情境、意境(他说的“意境”指的是以内心意念来构成的意境)。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似乎也涉及到“三境”说:“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两位艺术大师在“三境”的具体含义的论述上固有不尽人意之处,但对我们研究《野草》的意境创造形式,却大有启发。作为散文诗,较之小沈、戏剧等体裁的文艺作品,往往更具浓烈的主观抒情色彩,更具  相似文献   

4.
孝感话的“把”字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孝感市位于湖北省东产经部,属楚语区。孝感话与普通话较接近,但他存在一些差异,如“把”,在孝感话里用法广泛,可用为动词,介词,作介词用于工具语,处置式,被动向,与普通话与有很大的不同,在普通话中有不同的对应形式。这些用法同出一源,孝感话“把”的特点,显示了“把”在地域上的共域上的共时差异,反映了语言历史演变的轨迹,研究孝感话“把”的用法,有助于汉语史和现代汉语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谈意境(下)     
四、意境的优美与壮美 意境有优美与壮美之别。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境界有大小,然不以是而分高下。”王国维在这里所说的境界的大小,就是指意境的壮美与优美。他解释说:“无我之境,人惟于静时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人间词话》)他进一步举例说:“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空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人间词话》)“‘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黄河落日园’,此种境界,可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诗词的意境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然而,意境不仅仅表现在诗词上,其也是评价山水画好坏的重要标准,意境是山水画创作的灵魂,中国画创作的创新就是意境上的创新;本文针对画的意境作一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7.
冯延巳词对花间词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延巳词对花间词的发展张毅冯延巳是五代初词中大家,与晚唐的温、韦鼎足而立。他的词作虽仍有花间之余绪,却对之有明显发展,正如《人间词话》中评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词跟大多数的文学体式一...  相似文献   

8.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的一种常见现象,而语码转换的翻译却很少引起研究者的注意。通过对《日出》和《围城》英译本中张齐治和张吉民两个人物会话中语码转换的译文进行实例研究,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对两种翻译方法进行分析、解释和对比,提出在翻译实践时应该对形式给予充分的重视,将形式与内容统一起来,并强调在进行翻译实践时应该注意具体的语境。  相似文献   

9.
发人所未发 言人所未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是一座语言宝库。举凡典故、轶闻、方言、俚谚、隐语、行话、拆字、歇后语等等,应有尽有。这就决定了研究《金瓶梅》的语言是一项大工程。本世纪以来,先有姚灵犀、陆调安两位先生,做过较为系统的工作。此后,由于历史原因,中断了相当一段时日。在台湾,最早接续上去的是魏子云先生,他出版了三卷本的,《金瓶梅语话注释》,此书在质与量两个方面,皆比姚、陆两先生前进了一大步。在大陆,自70年代以来《金瓶梅》研究形成热点,自70年代末以来,《金瓶梅》研究形成特点,于是注家逢起,著作迭出。相继有吉林文史出版社和中华书…  相似文献   

10.
晏几道的《小山词》在艺术上价值,历代词论家已从不同角度给予很高的评价。笔者认为,《小山词》不仅在艺术上有较高的造诣,而且在思想内容上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两者有机地融合在“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的境界之中。本文从以下三个不同侧面浅析之。  相似文献   

11.
瞿佑的文言小说集《剪灯新话》问世后便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正统七年国子监祭酒李时勉以“假托怪异之事,饰以无根之言”为由请求禁毁,因此,《剪灯新话》便成为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被禁毁的小说。其语言华丽,多为艳语,部分情节过于怪诞以及小说的“诲淫”倾向则是其被禁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王安石说:“诗人各有所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李白所得也。”(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第五)这是赞美李白诗的清新、自然。《静夜思》就是一首绝去雕采,纯出天然,以朴素见长的作品。全诗都是平常话,口头语,字面上没有什么惊人的地方,构思也并不怎么奇崛。然而,深挚的感情藏在平淡之中,经得起咀嚼和回味,受得住时间的洗磨,动人的正是那种平淡,“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相似文献   

13.
我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学贯古今,融中西学于一炉,以其影响深远的美术范畴和意境范畴在中国首创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美学体系。关于王国维的美术范畴,笔者拟另作论述。现在先对王氏的意境范畴作一剖析,以期抛砖引玉。王国维在深入钻研我国古典文学的同时,在《人间词话》一书中系统建立了与其美的形态的分析有一定联系的意境范畴,探讨了艺术美创造过程中艺术家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与客  相似文献   

14.
广丰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北与浙江江山接壤,东与福建浦城毗连,地处三省边界,境内方言复杂。代表方言为县城话,说这种话的占全县人口的绝大多数。本文要讨论的就是这种话。广丰话究竟应该属于哪一类方言,要在对广丰话及其邻近地区方言作进一步调查以后才能得出可靠结论。就目前所了解的一些情况看,语法方面,广丰话存在赣方言的一些特点。如“坐着吃”说成“坐到吃”,“坐下来讲”说成“坐到来讲”,前者的“到”表示动作的持续,相当于普通话的时态助词“着”,而后者的“到来”却相当于普通话作补语用的趋向动词“下来”。又如普通话作状语用的表示频率的副词“再”的意思,广丰话却用“凑”作补语来表示,“吃一点凑”等于说“再吃一点”,“坐下凑”等于说“再坐一下”。从语  相似文献   

15.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文章从对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境界和意境的比较入手,探析了意境形成的主客体原因,指出意境是情景交融中产生的“空间效应”美感,也是诗歌读者心目中的“再生性形象”。  相似文献   

16.
《左传》“君子曰”史评形式内容丰富,形式独特,自成一格,对后世史学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司马迁《史记》继承创新,以“太史公曰”取而代之,成为历代正史所效仿的典范。唐传奇作者评论和宋元话本、拟话本小说之“以诗入话”、“以诗结论”均为“君子曰”史评形式的发展,到《聊斋志异》中“异史氏曰”可谓发展到一个极致。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于中国传统古典文论的概念,王国维的“古雅”以西方美学范畴为基础.在《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一文中,王国维区别了“第一形式”和“第二形式”.其“古雅”概念主要是指“第二形式”,是对美的对象的表现形式,是双重形式,也就是“形式之美之形式之美”,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古雅”和“优美”、“崇高”的互补性.对“古雅”的判断是经验的、后天的,个人和时代的不同也同样制约着对“古雅”的判定,而这种判定同时又需要一种“修养力”.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于中国传统古典文论的概念,王国维的“古雅”以西方美学范畴为基础。在《古雅之在关学上之位置》一文中,王国维区别了“第一形式”和“第二形式”。其“古雅”概念主要是指“第二形式”,是对美的对象的表现形式,是双重形式,也就是“形式之美之形式之美”,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古雅”和“优美”、“崇高”的互补性。对“古雅”的判断是经验的、后天的,个人和时代的不同也同样制约着对“古雅”的判定。而这种判定同时又需要一种“修养力”。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阶段目标”、“实施建议”和“评价建议”中有关“写话、习作”的理念引领着作文考试命题的改革。在实施新课程中,我们从命题的内容、形式及要求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学习礼貌语略说李建信“礼貌”,是对人恭敬和顺的仪容,但礼貌的表现必须借助语言动作,所以《现代汉语词典》释为“语言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由此可知表示谦虚恭敬的动作是礼貌的动作,表示谦虚恭敬的语言就应称之为礼貌语。在交际中有表示对人恭敬的话,如“贵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