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苯胺为原料,经酰基化、碘仿两步反应合成得到了目标产物4-氨基苯甲酸,并采用IR、^1H NMR和^13C 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酰基化反应时催化剂AlCl3的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中间体4-氨基苯乙酮产率的影响,以及碘仿反应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滴加4-氨基苯乙酮速率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在此合成条件下,4-氨基苯甲酸的产率为94.0%,纯度99.7%.  相似文献   

2.
3,5-二氯(溴)苯乙酮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硝基苯乙酮为原料、氯化亚锡为还原剂,制备了对氨基苯乙酮,产率为68.0%.在0~5℃下对对氨基苯乙酮进行氯化和溴化,制备了3,5-二氯对氨基苯乙酮和3,5-二溴对氨基苯乙酮,产率分别为52.7%、60.8%.在亚硝酸钠盐酸体系下对中间体进行重氮化,以次磷酸为质子化试剂,合成了目标产物3,5-二氯苯乙酮和3,5-二溴苯乙酮,产率分别为60.2%、63.3%。并用阿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袁征.  相似文献   

3.
油溶性无色结晶紫内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制备了N,N-二丁基苯胺(Ⅰ)、对二丁氨基苯甲醛(Ⅱ)和间二丁氨基苯甲酸甲酯(Ⅲ).在浓盐酸、二甲基亚砜和尿素混合溶液中反应,N,V-二丁基苯胺(Ⅰ)、对二丁氨基苯甲醛(Ⅱ)和间二丁氨基苯甲酸甲酯(Ⅲ)与尿素的摩尔比为1.1:1:1:1,氮气保护,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7h,可以实现油溶性丁基取代无色结晶紫内酯(LBCVL)的合成,收率为53%,纯度可达94.27%,产品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22℃.经溶解试验证实,所制备的丁基取代无色结晶紫内酯LBCVL具有优良的油溶性.  相似文献   

4.
尼泊金甲酯钠是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的衍生物,是一种新型的广谱、高效食品及化妆品添加剂.本文通过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备尼泊金甲酯钠.确定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为研究配料比、温度、加料方式,获得尼泊金甲酯钠的合成最优化条件.该产品含量99.5%,符合药典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道一种合成α-溴-对羟基苯乙酮的新方法。方法:以乙醇为溶剂,以对羟基苯乙酮和溴化铜原料制备了α-溴-对羟基苯乙酮。结果:α-溴-对羟基苯乙酮的结构通过IR确认,纯度达99.63%。结论:收率达86.3%,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由邻甲基苯甲酸出发制邻氯甲基苯甲酸甲酯的两条合成路线作了比较.着重对邻甲基苯甲酸甲酯氯化时,苯环甲基和酯甲基的活性进行了研究,指出了由邻甲基苯甲酸甲酯氯化法制取不含酯甲基氯化物的邻氯甲基苯甲酸甲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硫酸氢钠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丁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一水硫酸氢钠催化正丁醇与对羟基苯甲酸的酯化反应,合成了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研究结果表明,硫酸氢钠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考察了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醇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时间对酯产率的影响.在典型反应条件(对经基苯甲酸/正丁醇/硫酸氢钠的摩尔比=1:2:0.072,回流分水5h)下,所得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产率为92.8%.该催化剂易于回收且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8.
在三苯基膦二氯化钯/碘化亚铜的催化下,对溴苯甲酸甲酯与苯乙炔发生偶合反应,生成化合物l,化合物l分别与苯乙酮、2-乙酰呋喃、2-乙酰噻吩发生克莱森缩合反应,合成了三种新型β-二酮化合物3(a-c),并利用1HNMR, IR, MS,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单体分子3,5-二(4-叠氮基丁基)苯甲酸甲酯的合成与表征。方法:采用3,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与叠氮化钠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及与卤代烷发生“Williamson”醚化反应,从而形成合成单体分子,该分子叫做3,5-二(4-叠氮基丁基)苯甲酸甲酯。通过1H NMR和FTIR对合成单体进行结构表征。结果:在大量的1,4-二溴丁烷中添加3,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的DMF溶液,反应48个小时后,得到产物3,5-二(4-叠氮丁氧基)苯甲酸甲酯和3,5-二(4-溴丁氧基)苯甲酸甲酯。结论:3,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与叠氮化钠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及与卤代烷发生“Williamson”醚化反应,能够形成3,5-二(4-叠氮基丁基)苯甲酸甲酯。  相似文献   

10.
苯甲酸丙酯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以固载杂多酸盐TiSiW12O40/TiO2为催化剂,对以苯甲酸和丙醇为原料合成苯甲酸丙酯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TiSiW12O40/TiO2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最佳反应条件为:醇酸物质的量比为4:1,催化剂的用量为反应物料总量的1.5%,反应时间2.5h,上述条件下,苯甲酸丙酯的产率为70.5%。  相似文献   

11.
以配体4-烯丙氧基-2,6-二(N,N-二乙胺基甲基)吡啶与三苯基膦氯化钌配位化合物生成新的钌催化剂,催化苯乙酮氢转移反应。考察温度、碱强度、底物浓度及产物等对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N2气氛下,82℃,苯乙酮、钌配合物和KOH的初始摩尔比为250∶1∶12,反应6 h,苯乙酮的转化率达到99.8%,该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相转移催化剂高分子二苯并-18-冠-6催化合成了苯甲酸丁酯.结果表明,高分子二苯并-18-冠-6的催化活性高于18-冠-6,并且高分子二苯并-18-冠-6反复套用15次后催化活性没有明显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以无污染简单易得的天然材料壳聚糖为模板剂合成介孔氧化铈材料,并研究了材料的结构和催化性能.介孔Ce02的孔道结构由直径为5-8 nm的颗粒堆积形成,孔道孔径分布较为均匀,集中在5-10 nm,材料的比表面积约为102 m^2·g^-1.与氧化铈参比样相比,介孔氧化铈具有更好的氧化能力和催化活性,因为材料高比表面积导致了更多活性位点的暴露和表面活性氧的增多.介孔氧化铈的%T50转化率为50%时的温度点)约为300℃,远低于亚微米参比样的430℃.  相似文献   

14.
催化氢化法制备对氨基苯甲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林 《河南科学》2006,24(3):345-346
采用合成氨厂氨合成气代替纯氢气催化氢化对硝基苯甲醚合成对氨基苯甲醚的新工艺,探讨了合成反应条件和对氨基苯甲醚收率的影响规律.在催化剂用量1%,反应温度140℃,反应压力4MPa,反应时间3h的优化工艺条件下,邻氨基苯甲醚的收率达到96%以上.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以氧化铈为载体,通过化学浸渍法将贵金属钯担载在载体上,经后处理,得到以钯为主成分的稀土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工艺。研究了铜组分的添加、贵金属Pd含量、载体种类、焙烧条件等因素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并采用SEM技术对催化剂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以超细氧化铈为载体含量为2的钯催化剂催化效果最好,在30℃时转化率达到84,40℃可使一氧化碳完全转化。  相似文献   

16.
考察了Sb参杂TiO2催化剂光催化降解甲基橙(MO)反应性能。研究了催化剂制备条件、Sb负载量、催化剂用量、H2O2用量、反应时间、光照等实验条件对MO降解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b负载量为5%的TiO2表现出了良好的催化活性。在优化条件下,反应240 min可将浓度为100 mg/L的MO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17.
新型纳米复合光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水解法与柠檬酸法结合制备TiO2-ZnFe2O4复合光催化剂纳米粉,利用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镜对其进行表征,通过复合光催化剂对甲基橙的降解试验研究其光催化性能及其催化作用机理.制备得新型的复合光催化剂,其中含1%铁酸锌的复合催化剂平均粒径为15nm,颗粒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在紫外灯光源及太阳光光源下均表现出较好的光催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制备了一种质子酸离子液体2-吡咯烷酮硫酸氢盐([Hnhp]HSO4),并用作催化油酸甲酯的合成.研究表明,在催化油酸酯化的过程中,该离子液体具备优良的催化活性及稳定性.在醇酸摩尔比为6∶1,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3h,[Hnhp]HSO4用量为油酸质量的12.5%的条件下,油酸酯化率达97.54%以上,且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19.
The ammoxidation of substituted toluenes to their corresponding nitriles over silica-supported vanadium phosphorus oxide (VPO/SiO2) catalysts has been studied. The effects of carrier silica, the addition of phosphorus, the substituents and the loadings have been discussed. Compared with unsupported VPO, the VPO/SiO2 catalysts have higher catalytic activity for ammoxidation of substituted toluenes and much lower reaction temperature. XRD shows that vanadium phosphorus oxides exist as amorphous phase and disperse to a high degree on the silica surface in 10 % loading catalyst. When the loadings are over 10 %, the crystalline α-VOPO4 would emerge, which would decrease the yield and selectivity. Additional phosphorus can form composite oxides with vanadia and play concerted catalytic function, which increase the selectivity of nitriles remarkably. Different substituents or same substituents on diffetent positions have different influences because of the variant electronic stability of intermediates, the hindered accessibility of methyl group or the chemisorption state of the substrate molecule on the electrophilic catalyst surfa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