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知觉二元论与自由意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论文"知觉二元论:二元化的另一种方式"中所表述的知觉二元论为基础,来讨论意识研究中所面临的若干问题,如意识的起源和突现,自我意识与精神事件的关系,心灵存在的判别标准,他心问题,特别是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关系等问题。笔者认为,非决定论并不是自由意志的前提条件,化解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表面冲突是康德为我们设定的一个哲学理想。自由意志与主体知识的缺乏和心灵事件的内在知觉有关。单纯从外在主义的观点来看,自由意志是一个内在的幻象;然而人的内在知觉是真实存在的,从内在主义的观点来看我肯定能感觉到我的决断与行动能改变外在世界中事物进程并为此负责,这就是我们所称的自由意志。  相似文献   

2.
感受性质是当代心灵哲学的一大难题.它不仅对当代西方心灵哲学中自然主义主流思潮形成了严峻挑战,而且也成为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唯物主义的棘手问题.它所指明的是:在大千世界中,即使其他所有的现象包括绝大部分的心理现象都可以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惟独感受性质属于非物质世界.目前,新二元论作为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劲旅已活跃于心灵哲学领域,几乎演变成了推动意识"非还原运动"的主导力量.这种新二元论的崛起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论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波普尔通过宏大归谬论证了心理状态及心灵对象的实在性,并同时回应了不同版本的物理主义.该论证的实质在于诉诸自然选择理论与物理主义心灵观的不相容,从而捍卫一种独特的交互主义二元论.尽管这一工作在当时物理主义的浪潮中遭遇了冷落,但仍然被视为在20世纪中对二元论最具分量的辩护之一.随着近年来在物理主义之外的另类选项声势渐起...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用科学方法研究意识所做的工作,及其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哲学概念上的贫乏.当代英美心灵哲学的主流是各种版本的一元物理还原论,二元论发展明显不足.中国传统道家哲学为新的知觉二元论提供了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新的二元论既与科学的基本成就相一致,又能证明人类精神及其价值的实在性;既能解答科学家关于心脑本体关系问题的疑惑,还能帮助他们对脑科学中的大量复杂发现提供诠释.攻克意识奥秘将需要哲学和科学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关于信息的表征,知觉符号理论不仅体现了具身认知的特点,而且强调空间经验在表征中的作用。然而,知觉符号理论既没能解释空间经验,其基于相似性和图解式概念的核心解释也不完善。大量相关研究在证实知觉符号理论合理性的同时,也证实了心理空间的存在。若将知觉符号置入心理空间的认知语境中,则不仅使该理论的表征相似性转向空间语境同一性,解答了一系列疑惑,而且借用心理空间的拓扑性,知觉表征也更加符合心理现实性。  相似文献   

6.
大脑左右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是心理学和认知科学领域已有上百年研究历史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公众关注的一个关于人脑认知功能的基本科学问题。从19世纪语言区的发现开始,到1981年Sperry因“裂脑人”研究获得诺贝尔奖,至今虽然大脑左右半球存在功能不对称性的观点已被广泛接受,然而究竟左、右大脑半球功能的差别是什么?这仍然是当前认知科学领域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意识的"难问题"及其解释进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笛卡尔提出二元论以来,身心关系一直是一个未解的"世界之结"和"难问题".随着神经科学的快速发展,这个困难问题集中到了主观性和主观特性(qualia),即意识经验如何可能从脑的神经过程中产生出来.为了解释这个难问题是否是一元论还是二元论,一些相应的方案被提出来,诸如,斯佩里的突现相互作用论、塞尔的生物学自然主义和查默斯的自然主义二元论.  相似文献   

8.
在科学发展进程中,科学是怎样成功地取得对事件的技术控制的呢?很显然关注理论再现的正统解释已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判。劳斯(Joseph Rouse)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释。它专注于科学的技巧、实践和技术,认为后者是现代权力关系展开和起作用的场所。这种权力关系,不仅发生在实验室对微型世界的构造过程中,也常常表现为科学对实验室之外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政治影响。权力/知识形式贯穿自然科学之中。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14,(21):61-61
<正>他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一个移民家庭。上学时每次考试,他都是最后几名。他努力过,可是收效甚微。但是,他仍不断地苦读。时间一天天地流逝,学校也在考虑劝其退学,他终日生活在惊恐和同学们的嘲笑中。父亲决定带他出门,目的地是波士顿。父子俩一同坐上了开往波士顿的汽车,可是中途父亲下车买东西没有赶上汽车,汽车  相似文献   

10.
马克·波斯特试图将信息方式的考察发展为一种批判理论,而批判理论的重要范畴是主体问题.因此,波斯特将福柯的全景监狱理论与数据库联系起来,提出了"超级全景监狱"理论,其考察的正是主体的构建问题.作为超级全景监狱的数据库话语,是后现代信息方式下对大众进行控制的手段.超级全景监狱的"超级"之处在于全民都参加了这样一个自我构建过程,把自己构建为超级全景监狱中进行规训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2):110-113
当代西方科学界、哲学界在对脑科学成果进行解读、消化和利用时,形成了多样性的解读和多元化的走向,而二元论就是其重要的走向之一。一些科学家对科学问题与哲学问题模糊不分、概念混淆、变相的笛卡尔主义以及部分论谬误等问题,形成了科学中的二元论错误。二元论的走向与变化对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严重的威胁与挑战,对此,我们理应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commentary on Don Ihde’s paper “Stretching the in-between: embodiment and beyond” I argue that perceptions and observations are based on tacit frames and these frames are expressed through pre-reflexive intuitions thus giving meaning to the perceived content of observations. However, if the objective or given information in perception is incomplete or missing our brain and nervous system will intuitively and unconsciously fill in the missing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act—these particular pieces of added information may not be relevant to the decoding of the given content of perception at all.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考察亚里士多德在《论动物的运动》中的相关论述,试图从心理学和生物学两个层面重构他的欲望-普纽玛-行动模型,并由此指出"普纽玛"在欲望导致行动的过程中,在物理层面上起到了重要的联结作用。这种解释模型为亚里士多德突破身心二元论的传统思路、结合物理层面的因素来说明人类行动者的心理过程提供了关键支持。在此基础上,本文考察了戴维·查尔斯对亚里士多德的思路所做的评论并试图回应可能招致的批评,由此捍卫查尔斯对亚里士多德的解读与辩护。本文认为,尽管亚里士多德在《论动物的运动》中对普纽玛的说明仍存在含混之处,但是他所持的这种心理物理学路线在今天仍然能为我们研究人类行动者的道德心理提供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14.
知觉是主体认识外在世界的唯一途径。不同于传统知觉哲学将知觉视为主体与外在世界之间的神秘之幕,弗洛里迪信息哲学进路中的知觉模型将知觉视为数据提供者,是主体与外在世界相互作用的界面。他的综合抽象层次法和行动基语义学提供了一个实践取向的知觉模型。然而这个知觉模型并不能完全解决知觉过程中规范性的突现如何桥接的难题。米丽肯的符号理论提供了相应的补充,将符号功能实现区分为应该实现的功能、符号使用者意向实现的功能和实际实现的功能三个层次。通过自然主义与建构主义研究进路的结合,可以解释知觉过程规范性的产生,为经验知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西方经济学研究范式变更的历史背景的考察,从科学哲学的视角剖析了实证经济学研究范式与规范经济学研究范式在哲学基础与方法论意义上的区别与联系,提出了经济学研究范式的二重性概念。  相似文献   

16.
基因科技使西方传统的身心二元论呈现为新的形态,并最终使人的身心统一到被技术化的“人体”上来,这是对人性的彻底解构。身心关系问题是基因科技甚至是一切科技所面临的最根本或最后的人性问题,身心统一是科技发展不可逾越的人性屏障。  相似文献   

17.
"感性确定性"表明纯粹的直观是不存在的,作为它的真理而出现的"知觉"揭示出了什么是通常所说的感性对象。这个对象兼具直接性与间接性,它既是感性的,又是普遍的,这就是具有特性的物,黑格尔称之为感性普遍性。自然意识试图将物认识为自身一致的,但是知觉现象学表明,物的本质是一个对立统一体,即作为知性对象的力。就此而言,知觉是感性与知性的中介。因为这个中介,感性与知性不再是康德式的平行关系,而是构成一个线性关系,由感性到知性的运动是向根据的返回。  相似文献   

18.
希兰的知觉诠释学-现象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觉的诠释学-现象学是希兰科学哲学的核心内容。希兰用海德格尔生存论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改造,为知觉的现象学分析奠定了本体论基础。希兰知觉诠释学-现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知觉的诠释学属性、知觉的现象学结构、知觉知识的必然性与多元性等。希兰的知觉诠释学属于多元的实在论。  相似文献   

19.
在意动心理学派中,布伦塔诺提出了内知觉理论,在与内部观察的区分中,确立了人文科学心理学路线的方法论方向。但内知觉与外知觉的区分仍隐含有笛卡尔、洛克的二元论遗产。他的学生胡塞尔对此进行了改进。胡塞尔从显现入手,归谬出内知觉与外知觉并置的矛盾。接下来,他对显现进行澄清,区分出意动、显现对象和实项内容。这样,认识就从内外之分转向了对于对象的认识,在其中存在着相即和不相即的区别。由此,所有的研究都需要从现象入手,从而对意动心理学的方法论做出了重要的推进。胡塞尔的这项工作在今天的研究中仍得到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