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顺福 《科技信息》2013,(2):386-386
本文根据实践经验,介绍了近距离煤层工作面停采位置的选择与停采时的支护方法。对类似条件下煤层的开采,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江成 《科技信息》2011,(34):403-403
本文通过对同煤集团四老沟矿极近距离煤层下煤层回采工作面停采线合理位置的研究,对停采线附近层间距为0.8~2.0m下煤层巷道及工作面采用联合支护方式,成功的维护住了工作面及巷道顶板,达到了预期的支护效果,保证了撤面期间的安全。这对极近、近距离煤层下煤层综采工作面停采线位置的确定和提高煤炭采出率具有一定的借鉴应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全新 《科技信息》2011,(20):309-309
本文针对大采高工作面搬家时实际需要采场的宽、高,分别从停采维护方案的确定以及回撤液压支架技术做了深入的剖析,现场总结经验,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对大采高搬家具有一定的参考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郑忠 《山西科技》2006,(2):122-123
综采工作面搬家准备是煤矿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通过对3层8708工作面末采期停采位置的选择、搬家方法的确定,提出了在地质构造和压力复杂区域搬家准备的新方法,对综采搬家具有指导意义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5.
2127工作面停采线距离下巷皮带卸载点30m,而转载机与皮带运输机本身最小长度78m,通过逐步拆除皮带机架、缩短转载机方式解决末采期间的运输问题从而达到外延停采线的距离是有限的,通过补掘一条运输配巷,联合用刮板输送机代替皮带输送机方式使得停采线得到最大外延。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雁崖矿综采工作面开切眼以及停采维护时的施工工艺及其优点。  相似文献   

7.
史庆春  李威 《科技信息》2011,(3):I0344-I0345
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因受采煤工艺限制,停采线附近易残留煤炭,引发自燃,对煤矿井工开采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本文详细介绍了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停采线综合防灭火治理中的成功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宫栋斌  时俊 《科技资讯》2005,(22):67-67
1.支护设计1.1切眼断面的确定为满足轻放支架的安装要求,设计切眼断面为宽×高=5.2m×2.1m,同时,考虑到炮采工作面仿宋采时,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沿停采线向外3m范围内顶板十分破碎,支护困难,不宜作为轻入大断面切眼的位置,因而设计时,增加了3m过渡段,切眼的最大控顶距为8m。过渡在切眼刷大结束后全部回掉。1.2支护方式选择依据错车杆对破碎复合岩体的错车固机理及对轻放切眼的围岩稳定性分析,我们选择下列支护:A顶板采用锚网梁索联合支护;B两帮用单体支柱背帮;C过渡段用单位支柱和铰接顶梁使走向棚加强顶板;D切眼内视顶板情况,适当用工字…  相似文献   

9.
程弋 《科技资讯》2014,(13):79-79
本文以朱集矿1121(1)工作面为例,对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和现场实测分析,结果表明超前支承压力的范围可达80 m以上,为避免开拓大巷受采动影响而产生大变形,保护煤柱宽度,即停采线到大巷的距离至少应达到80 m以上。  相似文献   

10.
谢芳  程林 《科技促进发展》2013,9(1):114-116
文章就矿山生产中,大量高压电气设备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简要分析,并结合矿山生产实际,提出了露天矿山采场高压停送电的安全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微震-应力联合监测手段,分析工作面回采期间的采动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工作面初采阶段,采动应力的影响范围为70~73 m,覆岩破裂高度集中在40 m以内;见方期间,采动应力的影响范围为140~150 m,覆岩破裂高度集中在80 m以内.相对于初采阶段,见方期间应力集中程度进一步增加.将得到的采动影响规律应用于现场实际,确定了超前支护距离和停采线位置,并对煤体的冲击危险性评价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机床执行机构的组成、机械加工过程以及机床角位置准停控制的原理,并以滑动轴承专用镗床主轴准停控制为实例,讨论了单片机主轴准停控制系统的角位置检测原理、硬件电路组成及控制程序的工作流程,并对关键技术予以特别说明。  相似文献   

13.
针对朱家店矿101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瓦斯埋管抽采能效控制工作面瓦斯涌出量,但同时也会引起采空区遗煤自燃加速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以煤层瓦斯流动理论为基础,通过COMSOL数值模拟软件分析在不同抽采口位置时,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变化情况及瓦斯浓度分布情况,最终确定合理的抽采口位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抽采口远离工作面,氧化带宽度逐渐增大,采空区最大瓦斯浓度则先降低后增加;结合现场实际,当抽采流量为25 m3/min时,最佳的埋管抽采抽采口位置为距工作面40~50 m处.  相似文献   

14.
研究和确定采场周围支承压力高峰位置,对于确定回采工作面的停采线及区段煤柱的大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现场实测研究结果为主,结合有限元和相似材料模拟研究结果,对煤体中支承压力高峰位置进行了研究。认为支承压力高峰位置至煤壁的距离主要受开采深度、顶板岩层的容重、煤体的单向抗压强度、煤层的采高、老顶周期来压步距等的影响,并给出了其计算式。现场可以根据地质条件及开采条件事先进行估算。代入计算式即可求出支承压力高峰的位置,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在总结以往收尾撤面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加强周期来压观测和合理的规划,使停采线成功避开了周期来压,为回撤支架创造了良好的顶板、运输和通风条件,保障了工作面支架安全顺利地回撤。  相似文献   

16.
应用水锤基本理论,针对长距离供水系统的特点,拟定单向调压水箱和空气阀的设置位置、数量及结构尺寸,进行系统试算和比较,对系统事故停泵水锤进行了计算分析,最终确定设置六只单向调压水箱和十个空气阀的方案,以确保供水系统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大采高工作面顶板运动规律及煤壁破坏机理,建立3种不同采高的UDEC数值模型,分析采高和支架护帮板位置对顶板垮落步距、形态及煤壁破坏深度的影响,建立煤壁滑移破坏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初次来压步距受采高的影响较小,均为45 m,周期来压步距随着采高的增大而减小;大采高工作面由于垮落矸石无法充满采空区,顶板易形成悬臂梁结构;采高增大会增大煤壁片帮的风险。计算得出了大采高工作面煤壁能承受的最大顶板压力,给出了煤壁滑移破坏判据。通过建立不同护帮板位置的数值模型,确定了8.8 m大采高工作面的护帮板最佳支护位置。提出了增加护帮板水平推力和支护面积的煤壁控制方法,现场应用该方法使煤壁稳定性得到了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8.
详尽地讨论了具有初速的一维摩擦振动停点的若干问题,给出了最终停点位置,振动次数的条件及所需时间的一般表达式,并对振动变化规律作了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19.
根据山西马堡煤矿地质条件,通过极限平衡理论、内外应力场理论计算出迎采巷道煤柱宽度范围为6.48~8.97 m.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别模拟了煤柱宽度为5~9 m时,在15202运输顺槽掘进过程中,煤柱应力分布、塑性区分布及迎采沿空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煤柱宽度的增加,煤柱峰值应力及塑性区范围不断减小,煤柱宽度为7 m以后,峰值应力减小趋势和塑性区变化均不明显,围岩变形逐渐趋于稳定,综合考虑安全开采和资源高效利用,最终确定煤柱宽度为7 m.通过模拟煤柱不同位置在采掘过程中的应力变化,确定采掘应力叠加影响范围为采掘间距30~-30 m,并结合15202运输顺槽不同位置的围岩变形情况,给出了合理的支护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陕西彬长公司大佛寺煤矿40104工作面是大佛寺煤矿布置的第1个大采高综采工作面。为了确定工作面支架合理的工作阻力,采用物理相似模拟实验的方法,对该工作面的支架阻力与支承压力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实验分析,确定了坚硬顶板条件下采高3.8 m时综采支架的合理工作阻力为6 000 kN左右。将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实验还得出了工作面支承压力的峰值、峰值压力位置与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