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崔冽 《科技信息》2012,(25):241+349-241,349
高职文科专业同理工科专业相比具有行业定位难、岗位技能不清晰、课程设置不突出等困难,培养的学生往往无法适应实际岗位的需求,这也使得文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普遍不及理工科毕业生。本文围绕高职文科专业的教学现状,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从而培养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经过几年的扩招之后,各理工科院校培养出的法学专业毕业生已经开始陆续走向市场,从各理工科院校所统计的数据来看,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显得十分突出。突出法学教育在理工科院校的专业特色,多方面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理工科院校法学专业走出就业困境的必由之路。各理工科院校应理性地面对目前的艰难与困境,充分依据各自的资源来追求自己在法学教育上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本科翻译专业的建设,传统的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模式受到很大冲击,以往的教学翻译已经无法满足就业市场及学生的期待。理工科院校相比综合性大学和外语类院校缺少专业方面的优势,因此,结合院校特色和优势,采用校本位"的定位,创新翻译课程模式,有利于理工科院校走出与众不同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4.
褚楚 《安徽科技》2012,(4):35-36
新形势下,加强文科科研能力已成为理工科院校提升科研整体实力的重要趋势。而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学科的交叉渗透,为理工科院校文科科研发展提供了成长的平台。本文分析了当前理工科院校建立文科科研发展机制的重要性和存在的不足,提出要实现文科科研在理工科院校中的良性发展,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管理体割;设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加强学科交叉;优化科研团队建设:建立健全科研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通过自编就业意向调查问卷及求职清晰度问卷,考察地方重点院校理工科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夕的求职清晰度,发现在不同群体及不同特质学生中存在差异.结合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考研情况、岗位类型及就业单位类型,进一步研究毕业生求职清晰度与就业结果的关系.从求职清晰度的角度为高校更好地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提供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6.
2010年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基于云南省2010年所有高校毕业生年终就业数据进行分类、梳理、汇总,从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及特点进行分析,并按照综合大学、师范院校、独立学院、其他专门院校、高职高专、民办专科划分为6类高校来讨论不同学历层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比较11个专业门类毕业生的就业率,分析当前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推进,毕业生的就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职院校涉海专业作为我国开发海洋产业、巩固海军力量、发展海洋事业的后备人才培养专业,其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就业意向直接影响了海洋相关事业的发展。下文就高职院校涉海专业就业环境分析作为出发,立足于高职院校涉海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和就业意向分析。希望能为广大涉海专业高职院校提供一些浅薄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目前,创业仍不是大学生毕业后的主流选择。因此,大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的挑战,就业难成为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给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然而,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其所培养的实用型高级技术人才能否在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同样受到关注。本文从就业主体高职院校毕业生入手,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浙江省教委对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调整 ,师范毕业生将不包分配 ,同时允许非师范类毕业生进入教育系统就业。对于高师院校而言 ,为了让自己的毕业生更具有竞争力 ,进行课程和专业设置的改革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1 课程与专业设置改革应有前瞻性随着就业市场进入买方市场 ,计划经济体制下就业的时间与空间限制都将被打破。今后 ,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不再局限于高师院校之内 ,而是高师院校的毕业生将与所有高校的毕业生竞争。反观我省的师范院校 ,由于种种原因 ,其综合实力与重点大学有一定的距离。为此 ,高师院校在课程与专业设置的起…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曾经炙手可热的英语专业连续五年被列为红牌专业之一。在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理工科独立学院的英专毕业生们承受着更大的就业压力。该文以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为例,重点分析了理工科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有关英专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田忠喜  张超 《科技信息》2011,(31):457-457,463
由于近年来地方院校集中增设土木工程专业,此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对于地方院校新增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竞争力不强,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的情况。文章在结合实际就业工作的基础上,对如何做好市场定位,如何实现学校培养和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和如何培养特色毕业生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地方院校毕业生的一体两翼的就业市场拓展方式和三位一体的实践培养模式,来保证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2.
高校理工科毕业生就业之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亚平 《科技信息》2011,(1):I0166-I0166
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呈跳跃式增长。因此,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而理工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同于文科类、医学类毕业生就业形势。本文对新形势下,理工科毕业生就业现状、就业困难原因进行探索与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促进理工科毕业生更加合理科学地就业。  相似文献   

13.
为了应对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所面临的毕业生就业问题,英国政府成立了国家层面的大学毕业生创业促进委员会,并通过建立高等教育创新基金为高校的就业创业教育提供专门经费,对英国大学生创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就业回报。但数据也表明,选择创业的毕业生所占比例并不大,院校和专业对毕业生选择创业影响较大。英国高校重视个性化的创业教育、对毕业生进行长期的追踪服务等做法值得中国高校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大学生毕业生能够顺利进入社会、找到自己适合的岗位,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其后期的发展,而且也对高校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更是如此。就业是民生之本。针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问题,该文首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之后对相应的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刘玉丹 《科技信息》2008,(5):233-234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引起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相对理工科类专业学生而言,文科类专业学生的就业面要更加狭窄一些。如何打通高职院校文科类专业的学生通往企业的就业之路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深思的问题。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发现将原有的“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机制转化为“模块式”培养机制,能够更好地针对企业要求培养学生,为解决文科大学生就业难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中小学适龄入学学生人数减少,基础教育市场需求萎缩,用人单位门槛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滞后,毕业生就业观念单一和就业能力准备不足等因素,新建本科院校师范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结合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实际,应从优化专业设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进师范生培养模式、完善就业政策以及加强就业指导等方面入手,逐步解决师范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招生就业角度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婷婷  谭丽春  李家珠 《科技信息》2009,(34):I0201-I0202
专业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招生、学生的培养及毕业生的就业,必须与招生、就业紧密联系。本文从招生就业的双重视角分析专业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专业设置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杨莉  李强 《科技资讯》2014,(5):186+188-186,188
本文探讨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现状,从实际出发对毕业生就业现状和就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国家、社会、学校、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为出发点提出应对这一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大学教育提出变革要求,社会对人才需求表现为多变性。在对民族院校近年来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和就业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民族高校经济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20.
邹小二  颜献忠 《科技信息》2011,(35):262-262,231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特别是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更低。为了促进湖南省地方院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更好的就业,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发,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建议:国家要重视体育事业,为体育教育大学生创造就业条件和机会;学校要加大信息沟通力度,加强就业指导;学生不但要掌握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要精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