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液压驱动舞台升降台同步控制精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液压传动驱动升降舞台,其中,对液压同步控制进行了分类与比较,对电液比例控制在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进行了说明,重点分析了采用电液比例同步控制系统的同步误差与阀控马达回路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2.
以铜包装线液压升降台底座为研究对象,使用Pro/E建立底座的三维实体模型.在合理简化模型以及正确加载载荷和约束下,利用分析工具ANSYS对其进行线性静力分析.分析底座的变形特征及应力分布情况.找出变形及应力的最大位置.为后续的优化设计提供进一步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1 概述我们为重庆大礼堂设计了 13台液压升降台 ,这些升降台采用同一个液压站 ,每个升降台又拥有自己的独立阀站对其进行控制。由于升降台的所占面积和位置的原因 ,故该液压系统中的管道较复杂且较长 ;并且该液压系统采用比例技术 ,对油液的清洁度要求很高。这就使该液压系统的管道清洗变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该液压系统的原理图如下 (不包括液压站 ) :2 系统设计时对管道清洗的考虑根据技术要求 ,每个升降台所需流量为 2 0L/nin ,如果所有管道同时进行循环冲洗 ,那清洗泵的排量需要很大 ,这至使清洗的造价过高 ,不可行。所以 ,我…  相似文献   

4.
两种新型升降平台的液压系统和工作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压升降平台具有载重量大,结构坚固,升降平稳,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等特点,适用于仓库、机场、车站、工厂等需要搬运、装卸和高空作业的场所。本文介绍了作者设计的两种新型升降台的液压系统和工作特性。  相似文献   

5.
运用力学的方法对提高舞台升降台台面框架结构的整体刚度,架体进行了分析计算,建立了其设计的精度的判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一种液压随车起重用平面四杆机构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研究与设计,对机构的平台的运动轨迹、速度、加速度及主支架的受力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供设计用的有用数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某厂型钢轧机摆动升降台传动链板断裂原因的试验研究,找出其断裂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在升降过程中平衡油缸油压下降过大和各链板受力严重不均。针对这一现象,提出若干改进措施,实践证明,使用寿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基于PROFIBUS-DP的水平驱动剪刀撑升降台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水平驱动剪刀撑升降台的特点及技术要求,提出了变频器PROFIBUS-DP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采用S7300PLC作为中央控制器,PⅢ工控机作为监控计算机,SIEMENS6SE70系列变频器作为DP从站,构成了一个基于PROFIBUS-DP现场总线的控制网络.该系统可实现台面的匀速运动和准确定位,且接线简单、维护方便、工作可靠。  相似文献   

9.
杨辉 《科技信息》2009,(32):I0118-I0118
本文针对使用传统方法加工滑枕铣床升降台存在质量差、效率低的问题,将高速切削加工技术引入滑枕铣床升降台的加工过程中,并对滑枕铣床升降台加工工艺进行了改进。高速切削加工切削系统的工作频率远高于机床的低阶固有频率,振动较小,大大降低了加工表面粗糙度,提高了加工质量。基于高速切削加工转速高和切削力小的特点,取消滑枕铣床升降台半精加工工序,提高了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10.
杨辉 《科技信息》2010,(34):I0090-I0090
针对使用传统方法加工卧式铣床升降台存在质量差、效率低的问题,将高速切削加工技术引入卧式铣床升降台的加工过程中,并对卧式铣床升降台加工工艺进行了改进。高速切削加工切削系统的工作频率远高于机床的低阶固有频率,振动较小,大大降低了加工表面粗糙度,提高了加工质量。基于高速切削加工转速高和切削力小的特点,取消卧式铣床升降台半精加工工序,提高了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11.
从创建模拟仿真与真实职业环境相结合的开放型轨道牵引实训中心、校企共建专兼职教师队伍和建立“作业流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入手,探索出一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项目+服务”的新型专业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2.
李甜  李振辉 《长春大学学报》2014,(10):1343-1345
提出了小型先导节流阀一种高精度、快响应、可控性好的微调机构,采用压电马达驱动的调节方式,实现了小型先导节流阀的精密控制。对压电马达的驱动特性进行了实验性的分析与研究,为本课题的下一步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张秀 《孝感学院学报》2006,26(3):83-85,95
讨论了三色驱动级联型三能级模型电磁诱导透明(EIT)现象。首先研究了级联型三能级模型在三色驱动场和单色探测场作用下原子的跃迁情况,据此写出了密度矩阵所满足的方程。通过数值求解,得到了探测场的吸收色散谱并对它进行了分析,发现了两个重要的结论:一个是三色驱动的吸收谱能通过驱动场的相位控制在探测场中心频率处产生透明窗口;另一个是改变驱动场的两个边频的拉比频率相对于中心频率的位相之差能够改变吸收色散曲线的形状。  相似文献   

14.
 对并行蒸发器机械泵驱动两相流冷却系统各个支路散热量不平衡条件下散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并行蒸发段各支路的流量分配同管路的阻力有关,当上下两侧蒸发器的热量不平衡时,质量流量的分配始终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其中,热负荷较大的一侧,阻力不断增加,流量逐渐减小,而热负荷较小的一侧流量在不断变大,并且热量差越大,流量差变化越快;当减小并行支路的热量差有利于蒸发段的散热平衡,热量差越小,系统散热稳定性越强。同毛细泵驱动的两相冷却系统相比,机械泵驱动的两相流冷却系统的散热性好,等温性高,热不平衡处理能力强,并行支路热负荷之差可以达到100多倍,并且能够保持较长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5.
随着输送机向高速度、大功率、大运量发展,目前采用的静态设计法已不能满足应用要求。笔者采用增加中间驱动装置的方案,保证长距离的输送,利用RecurDyn软件建立了线摩擦驱动带式输送机样机模型,采用Harrison启动曲线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中间驱动装置的数量和长度的增加会降低输送带的最大张力,同时会影响输送带最大张力出现的位置,对头部滚筒紧边张力影响较大,而对尾部滚筒松边张力没有影响。线摩擦驱动带式输送机可以在不提高输送带强度和加大驱动功率的条件下实现长距离输送。  相似文献   

16.
将CO2作为新型机械泵驱动两相流冷却系统的循环工质研究其在两相区的工作特性.在对该系统的各个重要组成器件和工作原理进行阐述后,通过实验对系统在变热负荷变流量条件下的动态响应特性进行研究,并由实验数据对储液器与主回路之间的热质交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系统参数和边界条件的改变引起储液器内气液相界面的震动,使得系统的绝对压力有所变化,从而引起储液器内处于两相状态工质温度的变化,而储液器的温度决定了蒸发器的温度,所以在流量改变和热负荷变化的时候蒸发器内工质会产生温度的脉动;由于CO2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和良好的热力学特性,特别是在饱和态下比其他制冷剂更小的液/气密度比,使其作为机械泵驱动环路式热管系统的循环工质不仅减小了系统的设计体积和质量,而且能够实现长距离复杂回路小温度梯度均匀的散热效果和稳定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7.
农业科技园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原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十几年来的发展成效,对农业科技园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产业带动、收入带动和示范带动的内涵和原理进行研究,并结合各地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农业科技园区对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带动、收入带动和示范带动原理。对于各地完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园区对新农村建设的带动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含水层水流在重力势-介质压缩作用下,水头随介质压密而增高,渗流速度随介质压密而减小。含水层水流在重力势-温度差-介质压缩作用下,当温度不足以改变流体的物理性质时,水头与温度分布有关,线性温度分布对水头无影响,而非线性温度分布使水头随温度升高而增高;当温度足以改变本的物理性质时,水头随温度升高而增高。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两种基本的词法分析器的实现,就代码驱动的记号法分析器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方法,并用PASCAL语言给出了实现的程序段。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汽机热泵系统的内可逆数学模型,并基于有限时间热力学对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汽机热泵系统由内可逆汽机循环和内可逆压缩式热泵循环组成.在动力部分保持一定的输出功率和热泵部分保持一定的制热率的前提下,以损失最小为优化目标函数进行优化研究,得到了系统运行参数、汽机效率、热泵cop和系统性能系数随无因次输出功率和无因次制热率的变化关系.算例研究显示动力运行参数随输出功率趋于线性变化,热泵cop的变化明显,系统性能系数随输出功率和热泵制热率的增大均增加.优化结果可为汽机热泵系统运行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