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尔泰山具有低矮植被的辽阔草原,普通牛、绵羊和山羊难以利用、而牦牛及其种间杂种能很好的利用。牦牛对饲料要求不严和不需建筑畜舍的投资,终年放牧在草场,被毛能极好地防寒。牦牛的繁殖力和普通牛一样,先进牧工由100头母牦牛可获得100头犊牛。牦牛是群居的家畜,一名牧工可放牧200—300头。牦牛成熟晚,7岁才能生长结束,成年母牦牛活重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高寒牧区放牧条件下,实施暖季肥育对提高耗牛产肉的确切作用,于1991年进行了暖季肥育的重复试验,对补饲添加剂组,埋植增重剂组与对照组3.5岁耗牛的胴体指标和产肉性能进行了系统测试和研究,三组耗牛的屠宰率、净肉率和胴体产肉率分别为54.51%、43.29%和79.41%;51.17%、39.61%和77.37%;51.85%、40.75%和78.49%。眼肌面积和骨肉比分别为53.22厘米 ̄2、53.86厘米 ̄2和49.41厘米 ̄2;1:4.27,1:3.68和1:3.90。结果表明,放牧肥育并补饲添加剂对提高产肉性能和改善胴体结构具有更为明显的效果,是改进耗牛肉用性能较为有效的措施,试验结果为高寒牧区对牦牛进行短期育肥和麦洼耗牛的选育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牦牛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地植被组成与产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川西高原进行的耗牛放牧试验,重点探讨该区夏秋季进行的6个处理、2次重复的青年牦牛不同放牧强度对植被组成与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放牧牦牛5头的小区为轻牧;放牧牦毛10、15、20头的小区为适牧;放牧牦牛25和30头的小区为过牧。  相似文献   

4.
A处理:75头成年母牦牛,冷季补喂优质青干草3.1千克/头日;B处理:75头成年母牦牛,在集中产犊前进行优质放牧;c处理:148头作为对照。结果表明A处理少减重2.03千克(P<0.05),具有抑制母牦牛冷季体重下降的作用,并且犊牛初生重大1.79千克(P<0.05)和日增重高21克(P<0.01);184天挤奶量高10.72千克(P<0.01),乳脂率高0.6个百分点(P<0.05),繁活率高8个百分点(P<0.05)。B处理仅在犊牛成活与生长发育方面表现出明显效果,提高成活率5个百分点(P<0.05),提高初生重1.53千克(P<0.05)以及提高日增重19克(P<0.05)。重复试验结果与第一次试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影响牦牛初生重因素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影响牦牛初生重的六个因素和众多因子,母牦牛的产犊季节、牦牛的胎次、犊牛的性别对牦牛初生重影响最大;母牛的年龄、营养情况对初生重影响次之;放牧管理水平对初生重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6.
隐孢子虫病为人兽共患病。作者于1986年10月至1988年8月对川西北草地若尔盖、红原、壤塘、康定4县10个牧场(乡)188头牦牛的粪便进行检查,首次在我国牦牛体内发现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感染率为48.9%(92/188)。患腹泻牦牛的感染率[100%(20/20)]高于非腹泻牦牛[42.9%(72/168)];犊牛感染率[46.8%(66/141)]低于成年牛[55.3%(26/47)];不同地区牦牛的感染率亦有差异。在调查牦牛隐孢子虫的同时,检查黑白花奶犊牛19头,藏系绵羊80只,罗姆尼绵羊30只,成都麻羊51只,均未发现隐孢子虫。文中叙述了牦牛隐孢子虫的基本形态大小。  相似文献   

7.
母牦牛的繁殖力及其提高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阐述了母牦牛的繁殖力及营养、季节和遗传等因素对母牦牛初情期、发情率及犊牛成活率的影响,论述了牦牛诱导发情的研究动态及应用前景.最后提出目前能有效地提高牦牛繁殖力的途径是采用冬季补饲(青干草加少量精料)、诱导发情和防止近交等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根据川西北高寒牧区自然气候条件和牦牛终年放牧、不拴不系、无棚无圈的生产条件,通过六年多的试验和实践,在川西北草原牦牛改良研究协作组制定的“应用普通牛冷冻精液改良牦牛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初稿及修订稿)的基础上,修改补充形成本规程。  相似文献   

9.
普通牛与牦牛种间杂交,繁殖具有杂种优势的犏牛,是牦牛生产中能在较短时期内获得较多乳、肉产品,提高饲牧经济效益的一项增产措施。早在商周时代,我国西部古羌人已采用黄牛与牦牛的种间杂交,繁殖和利用其种间一代杂种——犏牛。犏牛的外形间于父母亲本之间,而偏向于母本,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和  相似文献   

10.
我国拥有世界牦牛总头数的90%,有1200余万头。牦牛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优势畜种,具有耐高寒的生态适应性。但人们对它的研究不多,认识还很肤浅。为发挥牦牛利用高寒草场牧草资源的特有能力,提供价廉质优的乳、肉产品,国内外普遍采用种间杂交手段,利用其杂种优势,和扩大牦牛的饲牧区,加快繁殖。(?)10月份围绕种间杂交及其种间杂种雄性不育等,开展了多学科的研究,并获得进展。牦牛应用(?)牛冻精人工授精技术等研究方面,我国居领先地位;在引种饲养,充分发挥牦牛的优势和潜力,风土驯化等系统研究上,与苏联相比尚有差距。2000年我国牦牛生产,预计在乳、肉产量方面,分别提高7倍和4倍。实现这一目标的技术措施是推广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牦牛个体生产水平;加强地方良种牦牛的选育;扩大普通牛冻精杂种牛的比例;提高和控制牦牛的繁殖等。条件是加速培养当地少数民族科技人员,建立牦牛研究所和牦牛育种试验场,成立中国牦牛育种委员会,研究解决牦牛产品价格偏低,比价不合理等问题,以及把牦牛生产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相似文献   

11.
我国拥有的牦牛头数占世界牦牛总数的85%以上,分布在青海、西藏、四川、甘肃、新疆、云南及内蒙古等省区海拔2000~3500米以上的高山草原,国内外某些学者认为,牦牛是人类一万年内所驯化的牛种之一。虽然有着漫长的饲牧史,但人们对牦牛疾病的研究极少,对牦牛的普通病更乏研究。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牧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兰  何启刚 《遵义科技》2004,32(2):57-58
牛球虫病是以出血性肠炎为特征,各种品种的牛都有易感性,2岁以内的犊牛发病率高,死亡率亦高,老龄牛多系带虫病者,多发生放牧期,特别是放牧在潮湿、多沼泽的牧场最易发病,因为潮湿有利于球虫的发育和生存。饲料、垫草和母牛乳房被污染时,常引起犊牛感染。由舍饲改为放牧,或由放牧改为舍饲时,由于饲料的突然变换,容易透发本病,患某些传染病时,由于抵抗力的减弱,也易诱发本病。  相似文献   

13.
牛球虫病以出血性肠炎为特征,临床呈现腹泻症状。近年来,川西北草地牦牛特别是牦犊牛腹泻经常发生,危害严重。为了弄清牦牛腹泻与寄生球虫之间的关系,我们于1986年9月——12月在川西北草地的红原、若尔盖两县八个场(乡)进行了牦牛球虫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使用增肉剂提高牛羊生产性能,增加牛羊肉产量的技术已在畜牧业发达国家普遍应用。本试验通过牛埋植增肉剂药丸,使牦牛在自然放牧条件下,提高产肉水平,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红原县的几个牦牛群流行的“眼病”作了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牦牛的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发病率大牛为37.5%、犊牛为44.2%,发病高峰为6—8月。牛摩拉氏杆菌的分离率为50%。  相似文献   

16.
科尔沁牛公犊早期补饲高档精料60天断奶及阶段育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犊牛5日龄开始补饲高档精饲料、7日龄开始补饲优质干草,丰富了犊牛获取的营养种类,充分满足各种营养需要,早期补饲刺激瘤胃,促使整个消化系统的发育,增强消化吸收能力,从而加快犊牛生长发育速度,日增重可达0.774Kg,60日龄断奶体重可达79.29Kg,公犊进行61~120日龄和121~360日龄阶段育肥(12月龄)体重达513.18Kg,屠宰率达52.43%,育肥牛饲养期缩短6~12个月,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作者用猪瘟弱毒苗预防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短期安全性和中和抗体效价进行了测定,动物短期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用大剂量(每头10~25个免疫剂量单位)猪瘟弱毒苗注射犊牛、成年奶牛、怀孕母牛和牦牛后,对体温、食欲、生产性能及妊娠牛的胎儿均无不良影响,微量中和试验结果表明:成年奶牛每头注射6个免疫剂量单位的猪瘟弱毒苗15d后,有50%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每头注射10个免疫剂量单位的猪瘟弱毒苗15d后,有83.3%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小牛每头注射3个免疫剂量单位的猪瘟弱毒苗15d后,有50%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抗体产生的滴度与免疫剂量成正比,上述结果表明用猪瘟弱毒苗预防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痛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试验组进行放牧加补饲的方法研究了冬季补饲对幼年牦牛瘤胃发酵及血液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牦牛日增重相差820.83 g,差异极显著(P〈0.01);瘤胃发酵指标中pH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氨氮(NH3-N)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瘤胃液蛋白含量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液指标中TP、Glu及PUN的测定结果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1992-1996年调查表明,湖南南山牧场寄生于奶牛体内的血液原虫在瑟氏泰勒原虫,传播者为长角血蜱。据流行病学,该病发生在夏秋季。1992-1994年犊牛5-8月发生,高峰期6-7月;成年牛发生于6-7月。高峰期7-8月。1995年犊牛发生于8-9月,高峰期9月,成年牛发生于8-10月。  相似文献   

20.
川西北草原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缘,在我省的西北部,包括甘孜、阿坝两个藏族自治州的全部,以及凉山彝族自治州和绵阳地区的一部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是我国的重要牧区之一。有可利用的草场1.6亿亩,主要分布在海拔3000—4600公尺的高原上。日照充足,水肥条件较好,夏秋季节牧草生长密茂,一般亩产青草250—300公斤,主要畜种有牦牛、藏绵羊和河曲马。牦牛、藏绵羊适应性强,耐粗饲,在放牧条件下,能提供一定数量的肉、奶、毛、皮等畜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