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自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启动以来,民族传统体育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更加重要.本文在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阐述民族传统体育在河南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民族传统体育应用价值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薇 《甘肃科技》2010,26(17):88-91
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越来越成为人们广泛的共识,为整合民族传统体育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多年来重视西方体育发展取向,忽视对本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认识与借鉴。我们必须凸显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主体性。通过历史地、辩证地弘扬以华夏民族合理精华为主体的体育资源,注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应用价值研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克 《科技信息》2007,(16):187-188
我国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优秀的、各具特色的民族体育。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创造,它包括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民族传统体育和我国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紧密相关,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区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平  姚重军 《甘肃科技》2003,19(1):11-12,5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有着深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底蕴。这种传统体育文化积淀是促进还是抑制、是主动适应还是盲目跟进,这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也决定着民族传统体育未来的命运。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源的核心是宗教。文章从宗教现代化、文化多元性及保护优秀民族传统体育等多角度,阐述了这场文化转型的深刻矛盾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奇葩。研究认为,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价值:首先,具有弘扬民族文化和增强民族认同感的功用;其次,具有培育、弘扬民族精神的功效;第三,具有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经历数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并纳入学校教育中.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不仅有利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弘扬民族体育精神.该文结合在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的武术、抛绣球、多人板鞋、摔跤、抢花炮、珍珠球等项目,对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进行探讨研究,从而达到有利于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的继承、完善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蕴涵着优秀的民族文化,其特性、价值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有着独到之处。而幼师院校是输出幼师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如何让民间传统儿童体育游戏更好地走进幼师院校体育课堂,传承并传播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化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本文提出了民间传统儿童体育游戏进幼师院校的对策,旨在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8.
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及影响,传统体育文化得到了发展与传承.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数据分析法对民俗活动中的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研究,以民俗活动花鼓灯为研究对象,探析民俗活动中传统体育文化特征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并为民俗活动和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之间的关系提供理论支...  相似文献   

9.
学校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桥梁,通过体育教育,把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可操作性强的民族传统项目以课程模式为渠道,纳入学校的体育课程体系,将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更好地弘扬与传播,让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继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布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其传统体育活动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布依族传统体育活动是在特定的区域和社会生活中,经过长期的实践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与布依族的生存环境、节日庆典、风土人情、民俗民风紧密结合在一起,突出了农耕民族文化的特色,是布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受到现代体育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以及缺乏交流的平台,布依族传统体育文化逐步被淡化,有的甚至面临灭绝的边缘。因此,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民族体育科研人员,应立即对布依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挖掘和整理,并保持其原有的民族特色,使其优秀的、健康的传统体育文化成分得以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史永 《实验室科学》2011,14(6):67-69
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会计与财务实验教学区的实际情况为背景,分析了该教学区通过加强实验教学建设,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成效,并进行了有益的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TheLowerCambrianblackshalesequenceoccursinSouthChinaalonganarc parallellinearbeltex tendingmorethan 16 0 0km .Theseorganic richblackshalesformedinvariousmarineenvironmentsandtypicallycontainhigheramountsofmolybdenum ,nickel,vanadium ,andanumberofothereconomical lyimportantmetalsthandoanyothersedimentaryrocks[1,2 ] .Therefore ,thestudyoftheseblackshaleshasnotonlypaleoceangraphicimplicationbutalsoe conomicsignificance .Marinesedimentssuchasblackshalearecom plexmixturesofdetritalphasesandseawat…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2006年以来中央媒体相关报道的实证研究,勾画出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全景图:长三角地区在全国文化产业中具有领先发展的优势地位;上海市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领先地位不可动摇,成为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的驱动力;长三角城市群的文化产业竞争已成雁形方阵展开,初步形成错落有致的差序化发展格局;长三角城市群不同方阵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而方阵内的城市之间的实力差别微弱;长三角文化产业的硬件建设成效显著,但其文化创新能力还要继续发扬光大,文化消费能力还应进一步培育和养成。通览这一全景图,长江三角洲的16座城市当能从中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坐标和方位,从而找准自已的优势、差距和发展方向,发掘以往被忽略的具有巨大潜力的文化生产力,从而推进长三角地区整体的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和町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模式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是政府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消费者调查表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被认可度与消费者年龄有密切关系,休闲需要超越其他需求成为消费者前往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首要目的。因此,集聚区在未来发展中应把提升休闲品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培养潜在消费者、增强品牌凝聚力作为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纳入其整体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5.
地方文化特色与浙南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南物产丰富,水秀山奇,是天然的氧吧。加之文化底蕴深厚,文人辈出,古民居、古廊桥独具特色,畲族民俗风情散发特异光彩,是极具旅游潜力的地区。如何对这一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走文化特色之路,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做好生态文化的文章,让文化融汇旅游之中,并带动地方经济的腾飞,实现全面奔小康,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6.
潍坊地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矿脉丰富而深厚。继承并发展潍坊文化,阐微彰幽,对潍坊文史工作者来说,既是神圣的责任,也有地近易核之便。  相似文献   

17.
岭南走廊是历史上南北交流的必经之路,早在先秦时期已开始形成,走廊沿途遗留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运用"文化线路"这一世界遗产保护理论,使单个的遗产串联起来,有助于把过去对文化遗产的单体保护和聚落保护提升到整体性的保护层次,可更有效地保护和提升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18.
民间信仰中的“小人物”崇拜是一种普遍现象,这些“小人物”一般是为本地区带来现实利益的历史人物、与本族繁衍有关的氏族祖先或文化祖先、具有职业特长的人物及某些特殊人物或神话传说人物。这种现象有其产生的特殊文化背景和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9.
自然旅游资源的化意蕴是旅游资源化的重要内容。珠江源头地区自然旅游资源奇特而丰富,且有着深厚的化意蕴,主要表现在自然景观命名的化意蕴、自然景观特色概括和提炼的化手段、自然景观科学内涵挖掘的化方法、自然景观价值确认的化意义等方面。挖掘和提升珠江源头地区自然旅游资源的化意蕴是该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20.
环境变迁与文化适应研究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传统的生计方式、思想文化等经济文化特征,而这些特征与传统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其居住的地理、生态环境影响与制约的。今后,民族社区的调查有必要将环境与文化的适应状况结合起来,以此来探讨文化变迁的轨迹,也希冀在此基础上从目前的研究趋势业看我们所处时代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