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5年5月13日至17日,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主持召开了一次自然辩证法青年理论工作者座谈会。会议在北京香山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所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的70多位自然辩证法青年理论工作者参加了这次座谈会。会上代表充分肯定了近年来“自然辩证法”工作者由于努力摆脱僵化狭隘的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所取得的成绩,一致认为对科学史、科学哲学、  相似文献   

2.
本刊59年第一期刊载了王雪苔同志的“矛盾法则在祖国医学辨证施治中的体现”一文以后,引起了医学界同志们的注意,大家认为用“矛盾论”观点来分析祖国医学中的理论问题的尝试是有启发作用的,同时也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见。本期刊登的王雪苔同志的文章便是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阐发。另外转载了上海中医学院同志对王同志前文的看法,一并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永恒循环思想,几乎在相同时期被两位工场迥异的思想家──恩格斯和尼采重新发现并予以高度评价,认为是一个“新的世界观”或“新的世界方案”。本文通过揭示其思想的形成背景,对两位哲人的永恒循环学说异同之处加以辨析与评述。作者认为,永恒循环思想无论是对于恩格斯还是尼采来说,都是同某种价值信仰相关联,并作为某种德性论的基础而存在,而不是自然科学模式上的“伦理中立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4.
劳动创造“智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学术界对于恩格斯“劳动创造人”这一基本思想的讨论状况来看,我认为这一学术之争的焦点在于如何透彻地理解恩格斯这一基本思想的原义,而能否取得正确的理解,其关键在于如何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把握“劳动创造人”这一论点中的“人”这一范畴的实际外延和内涵。  相似文献   

5.
《周易》是一部古老的典籍,流传将近3000年。长期以来,《周易》成为古代知识分子用来观察和解释世界的理论依据,在历史上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它是中华民族的古代智慧的宝藏之一。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辩证法的宇宙观,不论在中国,在欧洲,在古代就产生了。”(毛泽东:《矛盾论》)在中国,最早的、较为完整的、自成系统的哲学著作是《周易》,它蕴涵着古代的自然辩证法思想。 本世纪以来,由于西方文化和科技大量涌入中国,关于《周易》的研究一直是处于被冷落的处  相似文献   

6.
毛主席著作不仅是改造世界观的最高准则,并且能指导科学技术工作的发展。最近,我们研究小组学习了《矛盾论》,深刻领会到只有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才能正确地认识与分析事物。只有领会到《矛盾论》的精神实质,我们的行动才能与客观相符,才能真正地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今年的总结工作就是从学习《矛盾论》开始的,在边学习边  相似文献   

7.
曲炯 《科学大观园》2022,(20):46-49
<正>拿着韦布望远镜基于大爆炸理论拍出的照片来反对大爆炸理论,就像什么呢?最近,小伙伴转来一篇网文,发表在“艺术和思想学院”(Institute of Art and Ideas, iAi),上面说:人类斥巨资造了“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N年后上了天,终于看到了“宇宙尽头”的景观。它传送回来的宇宙图像令人惊叹,但对于大多数专业的天文学家和宇宙学家呢?则是令人惊讶,因为这些图像根本不是理论预测的宇宙景观。  相似文献   

8.
天平这一形象化的比喻对西方哲学思想中理性的概念化产生了影响。天平的隐喻与西方思想中的两个不同的理性概念相符合,莱布尼兹对发展这两种理性观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两种对理性的解释同时存在于莱布尼兹的作品中,然而二者实际上是互补的而不是相互竞争的。其中一种解释被称作“公制的”或“运算法则的”,导向了“硬”理性概念,另一种被称为“辩证的”,导向了“软”理性概念。莱布尼兹作为“温和”的理性主义者的一面,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在莱布尼兹思想的这一面可以发现他为理性辩护的策略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能够较好地应对过去和现在理性所遭受的严厉批判。  相似文献   

9.
通过“非达尔文革命”的概念,鲍勒对“达尔文革命”的正统形象提出了质疑。鲍勒认为:达尔文主义不是19世纪进化论的主题,现代“综合理论”的产生相对独立于达尔文所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因此进化论的历史不等于达尔文主义的历史。鲍勒对进化论历史的重建表明,以“发育”模型为基础的进化论在19世纪占据统治地位,“进步”的观念是这种“非达尔文”进化论发展的线索,《物种起源》的出版并没有阻断这个发展过程。由此鲍勒重现了“进步”的观念在19世纪的连续性。对“进步”观念和进化思想之间关系的考察,不仅对于重建进化论发展的历史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而且也是理解我们这个现代世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生态平衡说”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平衡”一词的使用(在更多的情况下已经上升到哲学自然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强调维护生态平衡是人们改造自然、发展经济所必须遵循的主导原则。这种观念产生于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包含有某种合理的思想,但具有片面性。由于它否认打破生态平衡是改造自然和重建高级生态平衡的必要环节,忽略并一概排斥生态不平衡对于自然环境进亿和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因而需要用“生态发展论”来代替它。著名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之所以对人类前执执悲观论,一个重要的思想根源在于作者围于生态平衡说。从生态发展论看来,社会经济发展是有限与无限的对立统一,而不存在绝对不变的“极限”。  相似文献   

11.
毛主席在他所著的“矛盾论”中曾经告诉我们:“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个精辟的论断,揭露了整个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发展的本质。医学科学的研究对象当然也毫无例外地受着矛盾法则支配。恩格斯老早就曾指出来:“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这一矛盾一停止,生命亦即停止,于是死就来到。”由此可知,我们医学工作者的任务就是掌握在健康生活和疾病过程中一切矛盾发展的规律,从而解决那些危害生命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没有一件事物不是一分为二的,但是以杨献珍同志为代表的一些人偏偏强调说:“任何事物是‘合二而一’的。”这些人还要为自己辩解,说什么“合二而一’与一分为二是一个意思。但他们随即自己揭了自己的底,宣称《辩证法就是研究对立面是怎样同一的(统一的),求同存异。”这种观点和一分为二到底有什么共同之处呢?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正确地指出:“事情不是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就完了,  相似文献   

13.
维斯特创立的普通术语学思想在20世纪70年代基本形成后,在30年中稳步前进。自21世纪以来,欧洲对术语学的讨论忽然变得热烈,产生了一些“颠覆性”的质疑。文章介绍了欧洲术语学传统思想的承继者们如何应对这些质疑,以及“现代术语学革新派”突破性的理论思想贡献,并浅析未来的术语学理论发展的趋势和远景。  相似文献   

14.
1989年3月15日,钱三强主任召开一个“一词会”,专门讨论vector在汉语中用“矢量”还是“向量”。参加的有数学、物理等各有关学科的同志。在会上讨论的,后增加了load一词(荷载、载荷……)。关于“矢量、向量”的争议过程是有趣的。在五十年代以前,数学界定为“矢量”(如见1938年的《算学名词汇编》),物理界则用“向量”。五十年代后,可能各自为了尊重对方,数学中改为“向量”,而物理中又改为“矢量”。三十多年过去,目前则有些相持不下。如果把双方的理由写下来,都可罗列若干条。见仁见智,这里不想重复。我的工作范围是力学术语。力学介乎数学和物理之间,在科研和教学中,力学界是两者并用,很希望早日统一。那天,“一词会”的结果却有些令人失望。除了明确“vector”作为单词时定为“矢量,又称向量”(即以“矢量”为第一选择)外,对于所有的派生术语则物理中仍用“矢量”,数学仍用“向量”。于是“state vector space”则将成为“态矢空间”和“状态向量空间”并存。假如三十多年前不是相互“谦让”而是有一方坚持,今天不会有这场争论。三十年来,规定的术语薰陶了一代人,如今派生术语“子孙绵延不绝”,要改动就有人觉得不习惯。其实,我们这个机构的工作主要着眼于将来,对于当前并不有完全强制性。即使统一了,力学界在短期内的学术论文中,仍是各自选择熟悉的写法,出版社的编辑仍可能为了一个词把几十万字的稿件从头到底改来又改去。但是,对照五十年代初,规定了“pressure”用“压强”而不用“压力”。由于这些年内中学教科书的影响,在力学界用“压强”也已较“压力”普遍。当然,“压强”在含义上明显优于“压力”(同指单位面积所受力),而“矢量”和“向量”实在分不出上下。因此为了统一,不妨采用领导拍板、投票表决,甚至“抓阄”确定也可以。为了三十年后,不应该“小不忍”而影响“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15.
认为希腊哲学对于希腊经济学及古典甚至新古典经济学思想的创立、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宇宙和谐的自然秩序观被转化为对于社会经济秩序的理解,“万物皆数”促进了数理理性主义方法的兴起,原予论构成经济学中个人主义和分析型方法论的哲学基础,“人是万物尺度”是劳动价值论及主观效用论的思想萌芽和潜存形式。  相似文献   

16.
民主与科学:永恒的话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陈独秀在《新青年》上撰文鼓吹“德先生”和“赛先生”,认为“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从而竖起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旗。80年过去了,民主与科学仍然是我们今天纪念五四的核心话题。中国几千年封建统治的专制传统太强,而民主传统甚弱,“脸皮厚,心黑,胆子大”的皇帝(季羡林语)同一帮“帮忙”或“帮闲”的大臣(鲁迅语)狼狈为好,大搞“造神”运动,善良的老百姓又总是习惯于把希望寄托在“圣君”或“英主”身上,一但“救星”出现,他就成了民意的当然代…  相似文献   

17.
据悉,最早是前苏联在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中使用过“思想控制武器”,1991年又出现于莫斯科。这种武器是由能产生光线和一联串语言的计算机组成。它可以根据电脑波分析人的个性,并发出一些潜意识信息来影响一个人或一批人,从而有效地控制其行动。在未来的信息攻击中前景广阔。1995年美国入侵海地,在这场“准信息战”中,美军成功地使用了“思想控制武器”,并发挥巨大的作用。目前美  相似文献   

18.
超人类主义的“未来学”思想根植于启蒙人文主义,但又在人类增强与技术想象的不同层面实现了对它的超越。从理论生成与发展的角度看,超人类主义的“未来学”思想包含着批判与建构两个主要的维度。这意味着超人类主义的“未来学”思想首先是在对生物保守主义有关思想、观点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误解的批判基础上得以澄清和呈现的;其次,超人类主义在建构其“未来学”思想的过程中,有着它自身独特的底层运作逻辑,而这种具有哲学未来学意义的逻辑被我们恰当地总结为对人类自由可能性条件的反思。最后,这一逻辑也是深刻把握和洞悉超人类主义“未来学”思想其当代价值的内在依据和标准。事实上,超人类主义的这种未来学反思是一种行动性反思,或者从权力诉求的意义上而言的一种政治性反思。  相似文献   

19.
道家科技观随着后现代主义科学观的兴起,越来越引起学人的再估价。道家“重技轻器”的思想充分关注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朴散为器”的思想呼吁人们在器具的使用上应适可而止;“道进乎技”的思想全面考虑了技术实践对个体、自然和社会的影响,坚持以实现“养生”为根本目的;“道法自然”的思想注重对自然界、社会和人本身自然状态的维护,以“自然”作为包括科技活动在内的一切行为的准则,从而有助于保护生态。此外,道家认为化解自然、科技与人之间冲突的关键在于培育“真人”。因此我们认为道家的科技观对于当今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之争以及科技异化的理解与把握,都可以提供弥足珍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0.
圻文 《科学大观园》2009,(24):35-35
墙上写个大大的“P” 14世纪40-50年代(1347—1353年),对于欧洲是一个极为悲惨的时刻。席卷整个欧罗巴的这场大鼠疫“黑死病”,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大瘟疫起源于中亚,1347年由十字军带回欧洲,首先从意大利蔓延到西欧,而后北欧、波罗地海地区再到俄罗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