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超低位吻合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意义.方法分析1995~1999年76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超低位吻合的低位直肠癌的资料.结果局部复发率低,仅有6.5%,72例(94.7%)患者术后3个月排便次数及控便机能接近正常人,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本手术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直肠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器械吻合技术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 在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基础上,应用双器械吻合技术,对103例低位直肠癌行低位或超低位吻合,随访3年,回顾性分析其根治性、术后排便功能、手术并发症、局部复发率.结果 中低位吻合31例,超低位吻合72例;无切端癌残留,无大便失禁,无吻合口漏;全组无手术死亡;肿瘤局部复发率5.8%(6/103).结论 在全直肠系膜切除基础上,利用双器械吻合技术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保持排便功能,减少并发症,减少局部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器械吻合技术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在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基础上,应用双器械吻合技术,对103例低位直肠癌行低位或超低位吻合,随访3年,回顾性分析其根治性、术后排便功能、手术并发症、局部复发率。结果中低位吻合31例,超低位吻合72例;无切端癌残留,无大便失禁,无吻合口漏;全组无手术死亡;肿瘤局部复发率5.8%(6/103)。结论在全直肠系膜切除基础上,利用双器械吻合技术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保持排便功能,减少并发症,减少局部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器械吻合技术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在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基础上,应用双器械吻合技术,对103例低位直肠癌行低位或超低位吻合,随访3年,回顾性分析其根治性、术后排便功能、手术并发症、局部复发率。结果:中低位吻合31例,超低位吻合72例;无切端癌残留,无大便失禁,无吻合口漏;全组无手术死亡;肿瘤局部复发率5.8%(6/103)。结论:在全直肠系膜切除基础上,利用双器械吻合技术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保持排便功能,减少并发症,减少局部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位及超低位直肠癌TME保肛手术的手术可行性及优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3年3月-2006年6月的36例低位及超低位直肠癌TME的保肛手术治疗情况.结果: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漏;有1例发生局部肿瘤复发,占2.7%.19例(52.7%)出现直肠前切除综合征.结论:TME保肛术可以有效降低复发率并保留了肛门功能,应成为低位直肠癌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术式选择和疗效。方法:317例直肠癌患者中分别采用低位、超低位结肠-直肠吻合手术、Park’s手术、Bacon手术,对163例实施保肛手术。分析术式选择与手术合并症、排便功能、局部复发率及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低位直肠癌保肛率为51.42%。5年生存率和术后排便功能优良率:低位吻合为83.3%和100%;超低位吻合为79.2%和4.17%;Park’s手术为64.0%和12.0%;Bacon手术为66.67%和13.3%。结论:超低位结肠-直肠吻合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主要术式。5年生存率、排便功能在低位吻合、超低位吻合、Park’8手术无差异。低位、超低位结肠-直肠吻合术明显优于Miles和Bacon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国产管状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从1988年至2000年2月,应用该技术行肠癌保肛手术98例,其中低位吻合(吻合口位于复膜返折平面以下者)75例,占76.53%,内65例系低位直肠癌(距肛缘8cm以内),超低位吻合16例,占24.62%,结果:所有患者的吻合器切除圈完整,。术后吻合口漏4例(4.08%),吻合口狭窄3例(3.06%)吻合溃疡1例(1.02%),局部复发4例(4.08%)。结论:国产吻合器吻合法可作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介绍1种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塑料螺纹管对低位直肠癌行结肠-肛管吻合术(Parks)。结果 本组72例,完全恢复正常排便功能的71例(71/72),1例轻度排便失禁(1/71),术后并发症1例(1/71),局部复发1例(1/72),无手术死亡,随访率100%,平均48个月。结论 塑料螺纹管明显提高了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成功率,并发症低,局部复发未见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预后。方法 螺纹管行Ⅰ期改良Bacon术及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45例患者术后3-24个月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 选择术式及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低位直肠是直肠癌的好发部位。传统的手术是腹会阴联合切除加腹壁永久性结肠造口术。随着医学科学和手术技术的发展,对低位直肠癌要求在根治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保留肛门功能。在诸多的保肛术中,应用管状吻合器行直肠前切除低位或超低位吻合是最理想的手术,能提高盆腔内低位吻合的成功率和降低深部操作的难度。本文总结自1988年 6月至1998年10月应用管状吻合器(GF- 1型 34 mm或 GW-1型 32mm)行直肠前切除低位或超低位吻合术82例,对其优点、适应症、禁忌症、常出现的问题和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螺旋CT扫描对直肠癌术前诊断、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手术病理诊断为直肠癌的CT表现,评价CT在直肠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结果螺旋CT术前对直肠癌分期准确率为89.5%,其中T分期准确率为87.8%;N分期准确率为92.6%。结论螺旋CT对直肠癌术前分期与病理分期有良好的一致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直肠上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直肠癌的安全性,减少化疗药物剂量后的疗效与副反应,以及对手术切除的影响。方法:采用经皮股动脉入路作直肠上动脉化疗栓塞术,用表阿霉素30mg,羟基喜树碱20mg(或顺铂30mg),5-Fu500mg化疗,明胶海棉条(大小1.0cm×0.2cm)1条栓塞。并于化疗栓塞术后第二周或择期行肿瘤切除术。结果:16例患者临床症状减轻,CT复查10例中9例肿瘤有缩小,1例无变化为恶性间质瘤,16例中15例顺利完成根治术,尤其术前评估难以切除肿瘤的9例中有8例顺利完成肿瘤切除。结论:直肠上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直肠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可作为直肠癌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延续性护理改善直肠癌术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直肠癌术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68例,依据护理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延续性护理组(n=34)和常规护理组(n=34),对两组患者的正确护理造口、饮食排便、社会活动情况及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自我护理能力、护理满意度、生存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延续性护理组患者中正确护理造口、饮食排便、社会活动比例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5.9%(2/34)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26.5%(9/34)(P<0.05),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躯体健康、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直肠癌术后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术前希罗达联合盆腔放射治疗对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将病症确诊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手术组30例,常规进行手术治疗;联合治疗30例,术前联合希罗达和放疗,然后再手术.结果单纯手术组和联合治疗组的手术切除率分别为83.5%和100%,差异有显著性(P<0.05);保肛率分别为30.0%和86.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6.0%和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希罗述+放疗提高低位直肠癌的手术切除率和保肛率,降低局复发率,是目前较好的新辅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结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对低位直肠癌结肠造口患实施有效健康教育的模式。方法:将72例结肠造口患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接受结肠造口相关知识规范化健康教育,对照组患接受常规示教,采用卡方检验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统计对比。结果:实验组在结肠造口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造口自我照顾能力、遵医行为和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性差异。结论:对低位直肠癌结肠造口患实施规范化健康教育效果优于常规示教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直肠灌水后CT增强显像在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高度怀疑直肠癌的病例46例,先用生理盐水进行直肠灌注后,再行盆腔的CT增强扫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对直肠病变进行诊断,并将所得结果与肠镜活检病理或术后病理结果对照,以判断直肠灌水后CT增强显像对直肠癌诊断的准确率,以及评估直肠肿块局部浸润情况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结果46例病例中,CT增强显像阳性为43例,阴性为3例。其中CT显像病变侵犯肌层,但未突破浆膜层25例;突破浆膜层10例;周围组织侵犯8例;病理确诊为直肠癌有42例。CT增强显像假阴性1例,假阳性2例,CT增强融合显像对直肠癌诊断的准确性为93.48%,局部侵犯的符合率为98%。结论直肠灌注后CT增强融合显像在直肠癌的诊断及判断肿瘤局部侵犯情况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