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道周的学术思想与闽南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其学术批判与强烈的经世取向互为映照。黄道周对于宋明道统论思想的批判集中彰显了其学术思想的包容、开放特质。他对于晚明清初的学术尤其是经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堪称晚明学术思想史上的大儒。  相似文献   

2.
平步清是晚清浙东一位重要的文献学家,他学识渊博,著述丰硕,在刻书、校书及目录学思想上均有独到之处,是浙东学术在晚清流风余绪的传承者。他对乡邦旧籍与乡贤文献的董理、刊刻成绩卓著,为浙东学术勾勒出黄宗羲直至章学诚的传承脉系,在浙东学派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之洞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赞誉为晚清"重臣名儒"的张之洞,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他把兴学育才作为强国安邦的重大举措,一生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其改造旧式书院、创设各类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构建中国近代教育体系的举动,开我国近代教育之先河,堪称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  相似文献   

4.
诗学的演变首先都是基于其主要知识范式的,当"今文学"的权威和神圣光环还没有退却前,它仍旧是晚清"今文学"家诗学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须遵循的金科玉律。晚清"今文学"出现了衰落,并由此造成了"今文学"诗学话语的现实困境以及诗学美学话语的呈现,进而实现了诗学经学话语向诗学美学的裂变,最终导致了晚清诗学知识范式的嬗变。至此,中国诗学也由传统开始彻底走向了近代。  相似文献   

5.
刘师培论汉代今古文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师培是晚清很有影响的经学大家,在经学研究领域成绩斐然.他对汉代经学的出现及其内部的分野有独到的认识.刘认为古今文之争实为利益之争,并不存冰炭不相融,从汉初今文家不废古文、今古文同出一源、今古文学兴衰的内在理路三个层面分析汉代经学的演变.  相似文献   

6.
张之洞作为晚清的一位思想家,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他的中西文化观,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他强调以中学为主,辅以西学,调和中西学的方法则是"会通",以西学来补中学.这一思想理论的提出,在晚清的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由于这种思维模式本身的矛盾性,它不可能达到张之洞所要达到的目的,即"正人心"和"开风气".  相似文献   

7.
晚清学者谭献在学术上既宗仰常州庄氏的今文经学,而又拳拳尊奉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他主持刊刻的浙江书局补刻本<文史通义>,对章学诚思想在晚清的广泛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谭献的学术思想中,"天下无私书,天下无私师"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学术主张.通过考察谭献的该学术主张和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说、"官师合一"说的关系,可以从一个角度察看章学诚在晚清思想史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东莱书说》是吕祖谦的私塾讲义,体现了吕氏基本的经学思想。他持《书序》为孔子作观点,反映其"信古"的经学思想。吕祖谦解《书》于形式上的问答方式和内容上"一字褒贬"、"正君臣名分"、"发扬圣人理想人格"申发《书》的微言大义,是典型"春秋笔法"。对此的探析是研究吕氏思想体系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9.
地域因素是文学发展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在作家的思想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谢章铤作为晚清闽中词坛巨擘,在他的巨著《赌棋山庄词话》中流露出相当浓厚的闽地色彩,词学思想上流露出浓郁的乡邦情结。除此之外,谢章铤对于保存闽中文献亦有着一定的贡献,给闽中词学添上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0.
在清代经学史上,庄述祖是庄存与到刘逢禄之间的中间环节。庄述祖的经学思想既有以汉学为根株,又具有说经宗西汉的双重性格。对后来经学的发展来说,庄述祖的说经宗西汉更具有历史发展意义。他说经宗西汉、攻刘歆作伪、以《公羊》为主遍说群经、重视今古文经学的区分等,都给刘逢禄以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盛宣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享有盛名且颇具争议的洋务派核心和骨干分子,在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既在经济上着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又在政治上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其阶级属性中交织着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探讨盛宣怀在近代企业的经营与商本商办的企业经营思想、抵洋主流思想和买办支流思想,对于深入理解资本主义在中国晚清社会中的畸形发展,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苏轼<论语说>是其身处人生逆境之中完成的重要经学著作之一,他自己十分珍视.正如他把黄州、惠州、儋州之贬视为"平生功业"所在一样,完成于黄州、定稿于儋州的<论语说>,是他对<论语>"蕈思""深念"的自得之作.他对孔子思想的阐释,不受传注成说的约束,注重根据自己的认识体会直取本意,故能"时发孔氏之秘".毫无疑问,贬谪时期所取得的经学成就,是苏轼平生功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晚清小说中的留学生是中国小说史上亘古未有的人物形象,主要由其在国内的活动塑造而成,并受到作者的政治倾向影响。留学生形象的重要特征表现在改装和剪辫上。在晚清小说中,留学生形象大多写得浮光掠影,如蜻蜓点水,唯有《苦学生》以整篇的篇幅来书写。这是晚清小说塑造留学生这一新形象的状况,或者说成绩。  相似文献   

14.
晚清教育以救亡图存为主题,期间吴汝纶“东西合璧”的教育思想影响甚大。该理论既是吴汝纶从古文大师、大文豪转变成倡导经世致用教育实践者的标志,也是他作为教育大师在晚清时期践行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中体西用"思想作为晚清时期起着重要作用的指导思想,在中国近代化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掀起了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的热潮,促进了中国新式教育和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但"中体西用"思想,是传统封建主义思想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  相似文献   

16.
经学诠释问题是唐代经学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议题,贾公彦的《周礼疏》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部疏曾被誉为“五经注疏”中最好的一部,该疏所蕴含的经学诠释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谶纬思想加以利用和重新释解;从经学的疏解理路、话语体系、意义内涵等三个维度重新对“礼是郑学”的命题作出了一定的修正和义理化阐发;在诸经互释与相互证印中发明新意。故而对此相关问题的历史还原与反思勾勒,不仅是我们理解贾公彦个人经学思想的重要方面,更是管窥汉唐经学流变文脉中一个不可阙如的环节。  相似文献   

17.
集君子人格与隐者人格于一身的诸葛亮是从儒家经学模式到以道释儒的玄学模式转变过程中开风气之先的人物.其"观其大略"的学习方法和"淡泊"、"宁静"的学习理念不仅是儒家本色的充分展示,而且表明诸葛亮是稷下刑名之学的实践者,在学习思想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经世主义是中华元典的"伦理-政治型"的传统精神,晚清经世致用思潮是这种传统精神在古今、中西的冲撞对话中的历史贯通。在晚清社会政治巨变时,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的经世思想出现了其如实用性和扩张性等共通性,但也都具有其独特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荒政系"仁政"之一,是政府和精英执政时的主要措施.晚清恰逢中国封建王朝权力中心下移之时,作为地方官和封疆大吏之政治精荚在地方所行之"荒政",成为晚清地方善政的主要内容.李鸿章作为当时的政治精英和封疆大吏,他所推行的一系列善政.使民安居乐业,其褒奖捐赈的劝善措施,形成政府与社会共行善举的公共意识.推进公共领域之善政,成为晚清地方善政的最具代表人物.本文即是以李鸿章为个案,来考察晚清公共领域中地方政治精英之善政的实施概况,并由此得出在晚清王权衰败之时,地方政治精英仍能在其位谋其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学术的现代转型发端于晚清时期,其路径有二,即"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前者主要表现为学术界在救亡图强理念下以经术饰政术导致经学学术规范的解体,对西学的倡导,以及对进化论的引入和宣传导致传统意义的学术发生转型;后者则主要表现为官方在"时局"与"国势"激荡下的"言变",及对西学的倡导。这两种路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