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染料的极谱分析以及在乳剂中的应用试验,对文题化合物与中位乙基取代的噻碳菁染料进行超增感组合研究。结果表明:超增感作用与ESR信号、极谱半波电位之间有一定关系,当超增感剂的氧化电位值低于增感染料,且小于+0.88V时,光谱增感效果提高,ESR信号强度亦增强。其超增感作用的产生可用正穴捕获超增感机理加以阐明。  相似文献   

2.
采用感绿的对称恶碳菁、咪碳菁染料、不对称的恶咪碳菁染料及(?)-2′-菁(SO-Ⅰ)、2,2′-菁(SQ-Ⅱ)中位甲基取代硒碳菁(SM-Ⅲ)染料,通过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染料的极谱分析及其在乳剂中的应用性能等进行超增感组合研究。结果表明:超增感作用与ESR信号,极谱半波电位之间有一定关系,当增感染料最高占有能级接近溴碘化银价带頂部能级时,无ESR信号。超增感剂的氧化电位值小于0.88V,并比增感染料氧化电位值低才出现ESR信号。其超增感作用的产生可用正穴捕获超增感机理加以阐明。  相似文献   

3.
利用单光子计数技术,在纳秒级时间分辨荧光光谱仪上,通过真空升华超增感染料对薄膜的荧光寿命测试,并比较在溴化银单晶上形成的超增感体系的荧光寿命,研究了超增感过程中的能量传递,提出超增感剂的激子能带模型,并以此探讨了超增感机理。同时,对增感染料的固态薄膜的荧光光谱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电容器方法,对六只菁染料对ZnO的光谱增感进行了光电导测试,它们都具有强大的光电导并显示出染料组合的超增感效应。研究了超增感效应与染料吸附状态之间的关系,找到了它们的两两超增感的组合。对于五只染料所组成的超增感组合,超增感效应更为强大,但同时减感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5.
偶氮增感染料在以聚乙烯卡唑为主体的光折变材料复合物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的偶氮增感染料对光折变性能的影响。我们合成了一些偶氮化合物,并对它们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偶联反应发生在间氯苯胺的对位上。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配体N-乙氧基-N-乙基氨荒酸钠(NOET),经元素分析、NMR、IR和MS确证了其结构,采用SnCl2作还原剂,作N3-给予体,经过配体交换两步法制备得到新型心肌灌注显像剂99mTcN(NOET)2,经TLC检测标记物的放化纯度大于90%。  相似文献   

7.
光谱增感染料都是л电子丰富的扁平分子体系,染料分子易于沿某个方向平行堆叠成“柱”体——分子聚集体,在聚集体中每个单分子单元的轨道或电子云向着分子平面上、下扩展,使得邻近分子的轨道相互重叠而形成了传导电子的通道。聚集体对光谱增感特别重要,如卤化银,照相乳剂中一般都含有染料分子的J聚集体;乳剂的超增感作用在J聚集态染料中特别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结构与性能的聚苯胺,因电子或极子跃迁而引起的可见-近红外区的光学吸收特性进行了研究,详细讨论了掺杂聚苯胺分子构象对其光学吸收的影响.从该聚合物的染料增感作用研究中发现了孔雀绿、酞菁铜和分散橙对该聚合物均有增感作用,可较大幅度地提高其光吸收特性.  相似文献   

9.
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研究单晶硅表面键合光敏染料,可获得信噪比强的SERS图。因染料分子中含有孤对电子的氮原子和起增强作用的银离子相互作用,使Ag+成为连结染料分子间的锁,增加染料分子极化率,使拉曼散射截面积增大,从而起到增强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皮秒时间分辨条纹相机技术检测了3种不同染料在立方体和T-颗粒溴化银上吸附后形成聚集体的荧光光谱, 分析了不同染料在不同浓度下对染料聚集体到溴化银导带的超快电子转移过程的影响, 进而分析其对增感效率的影响关系, 并探讨了增感过程的微观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 荧光衰减的动力学曲线与双指数函数拟合得相当好, 存在一快一慢衰减成分, 快衰减成分占拟合较大比例, 认为其源于与荧光衰减相竞争的从激发态染料聚集体到AgBr导带的电子转移. 光致电子转移的速率及增感效率随着染料相对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不同染料增感的乳剂, 其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11.
将11种油溶性染料(其中黄色6种、品红3种、青色2种)应用于银漂感光材料中,研究了各染料在不同高沸点溶剂中对色光、漂白性、感光性等的影响。发现含芳香基为主的染料在TCP(磷酸三甲苯酯)中、含脂肪长链的染料在TBP(磷酸三丁酯)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性能;TBP、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中染料的漂白速度高于TCP.Y-2、M-1、C-2等品种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2.
氧化锌光催化降解六种可溶性染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分析纯ZnO为光催化剂,对活性黄X6G,碱性红,活性红X3B,碱性紫5BN,活性兰XBR,碱性绿等6种可溶性染料进行了光催化降解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分析纯ZnO对染料溶液的脱色效果较好,其光催化反应属动力学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13.
茶多酚对自由基抑制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循环伏安法测定自制茶多酚及标准儿茶素的氧化峰电位.结果表明,前者高于后者,即后者还原能力较强.经加温强化处理的各种食用油,分别加入同量、不同量的上述两种试样;不同来源的食用油加同量的标准儿茶素,用ESR方法测试它们随温度、时间条件的改变引起自由基强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说明:茶多酚、儿茶素均有很强的自由基抑制效应,儿茶素更强(和还原能力较强相一致).该研究对于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并用于食品工业,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化学氧化与还原的方法改变聚苯胺的氧化状态,并借助元素分析,FT—IR、ESR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对所得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聚苯胺的氧化状态对其导电性和结晶性的影响很大,用化学氧化剂和还原剂可使不同氧化状态的聚苯胺相互转化,而且转化过程具有良好的可逆性。  相似文献   

15.
我们利用铁氰化钾兼做氧化剂和沉淀剂,用以氧化[NiLn]~(2+)(L为en、pn和dien,分别表示乙二胺、1.2-丙二胺和二乙三胺)得到比较稳定的3种溶解度较小的暗绿色晶体。经元素分析、穆斯堡尔谱(Mossbauer)、紫外光谱、磁化率、摩尔电导和顺磁共振光谱(ESR)的测定,证明它们是高自旋Ni(Ⅲ)配合物。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研究了龙胆酸在碱性溶液中的自动氧化。发现龙胆酸的碱性氧化不单纯是氧化过程,同时伴随着OH加到芳环上的变化,这种变化经历了醌中间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以太阳光为光源、活性染料活性红为主要研究对象 ,研究了用光化学催化降解有机物的新方法及其催化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 :光可激发H2 O2 的氧化反应 ,加快活性染料的氧化褪色速度 ;TiO2 粉末的光催化作用也较显著 ;一种廉价、无毒催化剂 (CHY)具有很强的光催化性能 ,在同等光照和pH值条件下 ,该催化剂对染料的褪色速度为H2 O2 的 3倍 ,TiO2 的 15倍 ,且与H2 O2 或 (和 )TiO2 具有协同作用 ,使染料的光解褪色速度进一步加快 .高效光催化剂CHY的发现为工业上合理利用太阳能 ,实现光化学降解有机污染的产业化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新途径 .  相似文献   

18.
XRD,ESR对萘氧化制苯酐催化剂中钾助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XRD,ESR方法研究了萘氧化制苯酐催化剂中K2SO4助剂含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解释了过量K2SO4助剂导致苯酐选择性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采用钠萘作还原剂制备C60 负一价离子 ,计量易控制 ,方法简便 .利用复分解反应首次合成了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的C60 盐 ,产物经紫外可见 近红外光谱 (V NIR)、红外光谱 (IR)、电喷雾电离质谱 (ESI MS)表征 ,研究了其电子顺磁共振谱 (ESR)性质和被空气氧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系统分析了以Ar+O2 (2%)为气源, 以直流辉光放电方式激发的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中的活性氧(ROS)成分及其杀菌的生物学效应。采用电子自旋共振(ESR)等技术方法, 对等离子体的ROS成分进行了检测分析, 同时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在水下作用的方式探究了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作用。通过电子自旋共振分析, 直接检测出两种活性氧自由基, 分别是羟自由基(OH?)和单线态氧(1O2), 间接证明了超氧阴离子(O2-?)的存在。同时用臭氧检测仪等对O3和H2O2等进行了定量分析。等离子体能有效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 10分钟杀菌率能达到99.9%。 低温等离子体中含有大量的ROS成分, 并能有效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 可能的杀菌机制是ROS成分诱导细菌细胞内脂质、蛋白质、DNA等过氧化。研究结果提示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巨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