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介绍了山西省主要粮食生产技术状况,阐述了粮食生产技术进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山西省未来粮食生产技术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目前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山西粮食生产所面临的新形势,探讨了解决山西省粮食紧缺的对策及途径。  相似文献   

3.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保障粮食生产、抵御水旱灾害以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农业生产以及农民利益具有直接影响,更有助于促进社会发展。但是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还存在相关问题,影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用发挥,本文则在对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布局合理的仓储配送中心是生产与消费协调配合的关键,为粮食物流系统的平衡发展提供了保障。榆次区建立大型粮食仓储配送中心,可加快山西省粮食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促进山西省粮食物流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带动当地餐饮服务业、商业、娱乐、交通和邮电通信等行业的发展,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多指标灰色评估方法,对粮食亩产类型进行了研究与划分,较单一指标分类更能客观地反映各地区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并以山西省为例计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山西省中低产田的划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山西省的自然地理概况,分析了降雨、蒸发、径流、暴雨、洪水、洪峰、枯水、水质、水资源量等重要参数的水文特征,概括了山西水文情势的基本特点和水旱灾害发生的规律等.对于山西省的水利特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揭示清代关中地区水旱灾害发生规律及对社会经济等所产生的影响。采用历史文献的整理、分析及小波技术运用的方法进行研究。清代关中地区水涝灾害共发生131次,旱灾114次,水旱灾害的发生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水灾具有50年、140年周期变化,其中50年为水灾变化的主周期;旱灾具有30年、60~70年、150年周期变化,其中旱灾变化的主周期为150年;西安和渭南两地水旱灾害发生次数最多,其次为咸阳和宝鸡,铜川地区则最少;局部范围受灾、粮食歉收等为特征的二级灾害发生次数最多;灾害的发生对人口、社会经济、社会道德、社会文化及社会矛盾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山西省的自然地理概况,分析了降雨、蒸发、径流、暴雨、洪水、洪峰、枯水、水质、水资源量等重要参数的水文特征,概括了山西水文情势的基本特点和水旱灾害发生的规律等,对于山西省的水利特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围绕山西省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分析了目前山西"三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尽快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粮食作物生产在山西省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优良品种对于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已达40%左右。但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主要国家的新品种选育工作都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为此,有必要在继续抢救野生种质资源基础上建成山西省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以拓宽山西农作物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东北区旱涝灾害特征分析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东北区1751~2000年旱涝灾害资料,分析了该区近250年来旱涝灾害演变的特征.根据气象因素和旱涝灾害的关系,引入了转移概率、太阳黑子相对数和厄尔尼诺方法,导出了未来旱涝灾害预报的方法和公式,对该区2001~2010年旱涝灾害趋势作了预测.结果显示,20世纪东北区旱涝灾害较以前都有所加重,尤其是干旱灾害.2001~2010年东北区会出现2次以上的干旱和1~2次的洪涝灾害,且2007年左右是发生洪涝灾害的危险期.该项研究为东北区实际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开封市近60年来旱涝发生规律及对农业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中给出的旱、涝标准,对开封1951—2008年近60年的降水资料进行旱、涝等级分析.分析表明:开封市旱、涝的地域分布很不均匀,出现旱的次数明显多于涝.一年四季中以出现偏旱到旱的次数最多,特别是在冬、春两季较为显著;而夏秋两季旱、涝分布则基本相等,夏季出现偏涝到涝的次数多一些,秋季出现偏旱到旱的的次数略多一些.由于开封灌溉条件较差,干旱仍然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首要不利因素,作为水资源比较短缺的城市,人工增雨是开发云中水资源、缓解农业旱情的有效途径.在农业生产中,要着重抓好春季和夏季的旱涝防御,防旱和防涝两手抓.  相似文献   

13.
小波分析在长江中下游旱涝气候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小波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并根据武汉和上海两个代表性测站523年的旱涝资料,利用小波变换技术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旱涝周期进行了比较和诊断。同时,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未来的旱涝趋势作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小波分析在气候预测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历史时期气候灾害特征及影响因子,建立了清代1644-1911年云贵地区的旱涝指数序列,采用滑动t检验和总体经验模态分解(EEMD)分析了清代云贵地区旱涝灾害的突变特征和多时间尺度周期性特征,研究表明:清代云贵地区旱涝指数整体较平稳,呈现先明显增加后减少,然后趋于平稳,清末又明显增加的趋势,旱涝指数序列具有多个跃变点,且具有显著的2.8 a和6.6 a年际周期,13.0 a和40.2 a的年代际周期.由旱涝灾害年次和年均县次比的空间分布图发现,其具有同旱同涝的空间分布特征.由于13.0 a的周期与太阳黑子相对数序列的周期接近,故采用交叉小波分析着重探究了太阳黑子活动对云贵地区旱涝变化的影响,发现云贵地区旱涝指数序列同太阳黑子相对数序列在3~6 a的时间尺度具有强凝聚性共振周期.  相似文献   

15.
清代珠江流域旱涝灾害变化特征与R/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整理清代1644-1911年的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统计了珠江流域以及各个子流域的旱涝灾害发生频次.利用滑动平均、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清代珠江流域的旱涝灾害演变趋势和周期;通过R/S分析计算Hurst指数,预测未来旱涝变化特征,并通过近50年的气象降水资料计算的SPI指数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清代珠江流域洪涝灾害的频次整体高于干旱灾害的频次,其中1695年、 1860年和1894年既发生了流域性干旱也发生了流域性洪涝;旱涝频次的主要振荡周期为32~34 a;珠江流域未来的干旱、洪涝灾害整体变化将与过去的变化趋势一致,且流域洪涝序列的Hurst指数比干旱序列的Hurst指数更为接近1.0,说明清代珠江流域洪涝序列的趋势延续性比干旱序列更强.  相似文献   

16.
杨宝时 《河南科学》1991,9(3):97-101
本文从分析历史上的水旱灾害着手,简明地阐述了水旱灾害的发生和危害性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文中把水旱灾害放在一个大系统内来进行研究,进一步提高对水旱灾害的认识.文中指出的减轻黄河洪水危害、提高河道排涝标准、加强水利配套工程、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适度发展引黄灌溉、增加科研投入、加强多层次的系统研究、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昌盛等,都是在对水旱灾害新的认识基础上提出来的综合性减灾措施.最后,作者得出,水旱灾害是一个动态概念和战胜水旱灾害的相对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我国近50年旱涝灾害时空变化及监测预警服务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根据近50年来旱涝灾害灾情统计资料,分析了我国干旱、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统计结果是表明:近50年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降水呈现南方偏多、北方偏少的变化趋势,致使我国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增加的同时洪涝灾害也不断增加,农作物受灾和成灾面积增加趋势明显,损失日趋严重。此外,为做好防灾减灾服务,及时向政府有关单位提供旱涝监测实况信息,国家气候中心自1995年开始开发了实时逐日早涝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利用全国600个基本气象站点的降水量、气温、湿度等气象观测资料和未来7天降水预报资料进行统计,确定气象干旱监测、预警指标,并结合气象部门农业气象站土壤湿度监测资料和卫星遥感干旱监测结果,发布《中国旱涝气候公报》,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服务。  相似文献   

18.
张祎茗 《科技信息》2010,(21):I0160-I0161
本文总结了重庆城区近百余年来的旱涝变化,详细分析了重庆市干旱灾害、洪涝灾害的分布、特点、形成以及发展的机制,在此基础上,从气候背景、环流特征、地形以及人文因素方面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最后针对重庆市旱涝灾害减灾防灾工作所存在的问题,相应地提出了重庆市旱涝灾害的减灾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利用贵阳近500年(1470~2008年)旱涝等级资料,对贵阳旱涝展开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58年,贵阳出现极端旱、偏旱的频次明显高于过去近500年的平均状况;汛期出现偏旱和旱的次数明显增多,旱重于涝的趋势非常明显。从年代际和百年际尺度看,210年周期是贵阳旱涝振荡的主周期,而50年周期是次周期,且20世纪80年代的干旱程度高于历史上任何一个年代;从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24年周期是贵阳旱涝振荡的主周期,而7年周期是次周期。借助IPCC AR4最新的模式预估数据集,预估贵阳2011~2020年夏季降水处于旱涝交替频发期,且从本世纪20年代初至40年代中期将处于少雨阶段,可能会出现较长时期的干旱期。  相似文献   

20.
采用样本均值-标准差方法将六安市1960~2007年汛期降水量分成5级,利用加权马尔可夫链预测方法对六安市未来年份汛期降水状态进行预测并运用马尔可夫链性质得到了各降水状态发生的极限概率。结果表明,这种预测方法客观、准确、简便,是区域降水量中短期预测的科学有效的新途径。六安市汛期干旱和雨涝年份出现的概率大体相当,偏涝年份出现的概率明显大于偏旱年份,重现期短于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