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用α1B-肾上腺素受体(α1B-AR)密度分别为(6336±913)和(773±164)fmol·mg-1的两株克隆HEK293细胞,分别用高表达和低表达α1B-AR表示,比较去甲肾上腺素(NE)持续作用下不同初始表达水平的α1B-AR发生密度改变的差别.结果显示: 10μmol·L-1NE持续作用48h可使高表达以α1B-AR的密度发生下调,却可使低表达α1B-AR的密度发生上调.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RO-31-8220或Calphostin C可消除NE对高表达α1B-AR的下调作用,但对低表达α1B-AR的密度上调无影响.PKC激动剂PMA不仅可模拟NE对高表达α1B-AR的下调作用,而且使低表达α1B-AR的密度也发生下调.肌浆网/内质网钙泵抑制剂CPA和内钙螯合剂BAPTA-AM不影响NE对高表达α1B-AR的下调作用,但可部分抑制低表达α1B-AR的上调.以上结果提示,NE持续作用可对初始表达水平不同的α1B-AR密度产生不同方向的调节作用,作用机制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大鼠血管α1-肾上腺素受体不同亚型减敏差异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尔丹  韩启德 《科学通报》1996,41(24):2273-2276
α_1-肾上腺素受体(α_1-adrenergic Receptor,α_1-AR)根据药理学特性和分子生物学特点被分为α_(1A),α_(1B),α(1D) 3种亚型,它们在大鼠血管中的分布、信号转导及其调节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我们曾报道在主动脉中占主要功能地位的α_(1D)-AR远较在肾动脉中占主要功能地位的α_(1A)-AR容易产生减敏.本文利用特异性工具药在磷酸肌醇(InsPs)蓄积实验和离体血管收缩功能实验中,对产生上述减敏差异的机制进行了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动物  (?)Wistar大鼠,体重(165土10)g,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1.2 药品 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育亨宾(Yohimbine),普萘洛尔(Propra-nolol),去甲丙咪嗪(Desmethylimipramine,DMI),间甲肾上腺素(Normetanephrine,NMN),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氯化理(LiCl),氟化钠(NaF),佛波脂(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购自Sigma公司;3~H-Inositol为 American Radiolabled Chemicals公司产品.1.2 方法  相似文献   

3.
乳鼠心脏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放射配体结合实验和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_PCR) ,分析Wistar乳鼠心脏α1 肾上腺素受体 (α1 AR) 3种亚型的分布 .结果显示 :乳鼠心脏上α1_AR 3种亚型的mRNA均有表达 ;α1 AR总数量 (Bmax)为 ( 1 34± 4)fmol/mg蛋白 ,与12 5 IBE2 2 5 4的亲和性 (Kd 值 )为 ( 1 6 4±5 2 )pmol/L .α1 AR亚型选择性拮抗剂RS1 70 5 3,( + )Niguldipine ,5_Methyl urapidil ( 5_MU) ,BMY7378,WB41 0 1均呈浓度依赖性竞争抑制α1 AR与12 5 IBE的特异结合 ,其竞争抑制曲线均呈双位点特性 ,α1A,α1B和α1D分别约占α1 AR总结合位点的 2 5 % ,5 0 %和 2 5 % .  相似文献   

4.
苯氧烷胺类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方浩  卢景芬  夏霖  张礼和 《科学通报》2000,45(15):1630-1634
运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MFA)对已知活性参数(IC50)的降压新药DDPH及其衍生物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以DDPH单晶为模板,比较了不同的计算电荷的方法和网格设置对构建CoMFA方程的影响。所得最佳模型的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为0.481,回归系数(R^2)和标准误差分别为0.997和0.102。研究结果显示立体场比静电场对活性的影响更大。该方程不仅可以帮助推测药物与受体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大鼠主动脉和肾动脉中的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根据药理学特性α_1肾上腺素受体(α_1-AR)曾被分成α_(1A)-和α_(1B)-两种亚型;据此我们曾系统观察这两种亚型在大鼠血管中的分布、调节及信号转导等方面的差异,提出在大鼠主动脉和肾动脉中的功能性α_1-AR分别属于α_(1B)-和α_(1A)-AR亚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发现α_1-AR实际上还包含第三种亚型,即α_(1D)-AR亚型。因此有必要对我们曾报道的根据两种分型所观察到的大鼠血管的α_1-AR分型重新进行研究。本文采用离体血管收缩功能实验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研究3种α_1-AR亚型在大鼠主动脉和肾动脉的分布情况及其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6.
许多研究表明:人早期胎盘是一个复杂的神经内分泌器官.我们已观察到人早期胎盘中不仅存在多种调节肽,而且存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E)等多种单胺类神经递质;它们在胚泡着床和早期妊娠的维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有关人早期胎盘绒毛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受体的研究,迄今未见报道.作者最近已成功地制备了DA和NE抗独特型抗体,并证实它们分别对DA和NE受体具有特异性免疫反应.本实验用以上两种抗独特型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法,探讨了DA和NE受体在人早期胎盘绒毛中的分布,为研究该两种神经递质在胎盘中的作用及其机理提供形态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剂兔DA和NE抗独特型抗体(Anti-idiotypic antibody)均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本实验室自制;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复合物(PAP),由第四军医大学组织胚胎教研室提供.1.2 胎盘绒毛石蜡切片的制备由人工流产胚胎取得新鲜的胎盘绒毛(7~8周)6例(由北京市海淀医院计划生育门诊室提供),立即用生理盐水洗去血液,剪成小块,然后用Bouin液固定;石蜡包埋,制成5~7μm的连续切片.  相似文献   

7.
心脏是甲状腺素作用的主要靶器官之一,甲状腺机能的改变常常伴有心脏功能的异常.其中最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对交感_儿茶酚胺反应性的改变.已有研究表明这些变化与心脏肾上腺素受体密度的改变密切相关.在甲状腺机能亢进时大鼠心脏β-肾上腺素受体(β-AR)上调,α_1-肾上腺素受体(α_1-AR)下调;在甲状腺机能减低时心脏β-AR下调,而α_1-AR的变化报道不一.心脏α_1-AR可分成α_(1A),α_(1B),α_(1D)3种亚型,心脏β-AR可分成β_1,β_2两种亚型.对甲状腺机能改变时心脏α_1-AR与β-AR上述亚型的改变则至今少见报道.本文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大鼠甲状腺机能改变时心脏α_1-AR及β-AR各亚型mRNA水平的改变,从基因转录水平上观察甲状腺素对大鼠心脏肾上腺素受体的调节作用.1材料与方法1.1 动物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20±15g.经腹腔注射L-T_4(200μg/100g体重/d,10d)或在饮水中加入0.2%2-thiouracid,20d,造成甲状腺机能亢进或减低,对照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或饮不含药的水.到期用20%乌拉坦(5mL/kg体重)腹腔注射麻醉大鼠,经腹主动脉取血,然后取心脏,立即存放液氮中保存.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T_3,T_4浓度.  相似文献   

8.
许开明  韩启德 《科学通报》1997,42(10):1110-1112
<正>α1肾上腺素受体(α1-AR)是介导血管平滑肌收缩的主要受体,它在调节血压、血管阻力及器官血流量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大鼠大脑皮层、海马、输精管及脾脏等组织对WB4101,5MU及(+)Niguldipine等α1-AR 拮抗剂的亲和性和对氯乙基可乐啶(CEC)的敏感性,α1-AR曾被分成α1A及α1B2种亚型.  相似文献   

9.
10.
同源于hMIP-1α的vMIPα对人趋化因子受体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HIV感染靶细胞须以人CD4^ 白细胞膜上的趋化因子受体为共受体,与此共受体结合的趋化因子类似物可阻HIV进入靶细胞。实验目的是了解与人趋化因子单核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同源的人疱疹病毒8K6基因编码产物vMIPα是否具有结合人趋化因子受体的功能。首先用蛋白质同源分析及蛋白空间结构模拟等对比vMIPα与人趋化因子的结构异同,用PCR扩增出K6片段,克隆于哺乳类细胞表达载体,转染于NIH3T3细胞,得到条件培养液。然后将K6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得表达产vMIPα。结果显示转染K6的NIH3T3细胞含有vMIPα单一分子量的mRNA,此转染细胞的条件培养液及大肠杆菌表达纯化的vMIPα可与人趋化因子^125I-hMIP-1α竞争结合外周血单核细胞的CCR5受体,而且此条件培养液及vMIPα不引起外周血单核细胞对ICAM-1的黏附反应。研究证实K6编码产物vMIPα与CCR5培养液及vMIPα不引起外周血单核细胞对ICAM-1的黏附反应。研究证实K6编码产物vMIPα与CCR5结合但不引起细胞黏附反应,即封闭HIV的CCR5共受体,提示有用于防治HIV/艾滋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朱笛霓 《科学通报》1990,35(13):1024-1024
研究资料表明,脑内性激素受体与经典神经递质神经元,尤其是儿茶酚胺(CA)能神经元有密切关系。已知下丘脑内侧视前区(MPO)内含有大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神经元,刺激MPO可引起GnRH和黄体生成素(LH)分泌增加,而CA对GnRH的分  相似文献   

12.
杨小毅  范高峰  黄有国  杨福愉 《科学通报》1996,41(12):1131-1134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真核细胞内Ca~(2+)浓度为10~(-7)~10~(-6)mol/L,细胞外侧为10~(-3)mol/L,即细胞膜的两侧存在1000~10000倍的跨膜Ca~(2+)梯差。当细胞外信息跨膜传递时细胞外Ca~(2+)内流,胞浆中的Ca~(2+)浓度升高,细胞膜两侧的跨膜Ca~(2+)梯差降低约10倍,即膜内外两侧的跨膜Ca~(2+)梯差为100倍;而信息传递完成后胞浆中的Ca~(2+)会通过质膜上的Ca~(2+)-ATP酶或Na~+-Ca~(2+)交换运出细胞外以维持膜两侧合适的跨膜Ca~(2+)梯差。因此,细胞膜两侧的跨膜Ca~(2+)梯差在维持细胞正常功能中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但这种跨膜Ca~(2+)梯差对膜结合蛋白,尤其是对参与构成信息跨膜转导体系的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朱笛霓 《科学通报》1992,37(7):649-649
内侧视前区(MPO)与下丘脑腹内侧核(VMN)是脑内与性行为关系密切但作用相反的两个核团,它们均富含性激素受体。已知与下丘脑有直接纤维联系,并富含去甲肾上腺素(NE)能神经元胞体的蓝斑(LC)内也含有大量性激素受体。刺激发情期雌鼠MPO可激活LC中NE能神经元放电,而刺激非发情期雌鼠MPO则抑制其放电。推测VMN对LC中NE能神经元可能也存在调制性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索不同性激素水平时中枢儿茶酚胺能神经元的活动规律,本工作以不同性周期雌鼠LC中NE能冲经元放电为指标,观察刺激MPO、VMN对它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高洪娟  陈鑫磊  石磊  刘以训 《科学通报》2000,45(11):1179-1184
甾体激素合成灵敏调节蛋白(StAR)是甾体激素合成的关键调节因子,甾体激素的合成需要将胆固醇从细胞质转运到位于线粒体内膜的细胞色素P450侧链切除复合体上,这是甾体激素合成的限速步骤,它依赖于StAR的从头合成成,以成年大鼠假孕模型,用原位杂交和免疫互组化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大鼠黄体中StAR mRNA和抗原的及其受IFNγ对StAR表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小鼠宫角注射为动物模型,用0.1μgmL lactacystin抑制子宫中泛素-蛋白水解酶复合体通路,检测小鼠围植入期(妊娠第5-7天)子宫胚胎植入数量变化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和Flk01)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抑制泛素-蛋白水解酶复合体通路后,小鼠胚胎植入数量显著下降,半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注射lactacystin除引起子宫中VEGF及其受体mRAN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外,也使VEGF转录调节因子HIF-1的α亚基(HIF-1α)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以上结果表明泛素-蛋白水解酶复合体通路可能通过调节HIF-1α而影响VEGF的表达,同时该通路也参与VEGF受体的表达调控,这可能是影响小鼠胚胎植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G蛋白α亚单位q/11亚型(Gαq/11)的调节及其可能机制。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有[^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细胞蛋白质合成,采用免疫印迹法VSMC Gαq/11的含量。结果显示,AngⅡ刺激VSMC1,6h引起Gαq/11蛋白的下调,刺激12,24h可使Gαq/11蛋白明显增加(P<0.01);而[^3H]-亮氨酸掺入量在AngⅡ刺激24h才明显增加,应用I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A1receptor)拮抗剂losartan,PLC抑制剂U73122可完全阻断AngⅡ引起的Gαq/11下调和上调的双相反应。这提示AngⅡ可以调节VSMC Gαq/11的含量,从而诱导VSMC肥大,其信号转导途径主要是经由AT1受体-PLC通路介导的。  相似文献   

17.
马业伟 《科学通报》2003,48(5):443-446
腺病毒5型E1A(Ad5E1A)作为一个抑癌基因, 由于具有较强抑癌作用及显著的化放疗增敏作用而受到人们的关注. 但由于它能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长期表达, 并能使Rb基因失活, 使动物细胞永生化等而引起人们的担心. 为了避免E1A在基因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设想以E1A蛋白进行探索. 首先构建了E1A真核表达载体(pPIC9/E1A), 转化毕赤酵母(GS115), 筛选高表达重组菌株. 经摇瓶试验, 甲醇诱导表达3 d后, 分泌型的E1A蛋白经HiTrap Q 和HiTrap SP两步柱层析, 获得了较高纯度的E1A蛋白, 并经SDS-PAGE 和Western blot 鉴定. E1A蛋白经Chariot介导能顺利进入细胞, 并大部分定位在细胞核, 使LN686细胞发生明显的G2/M期阻滞, 体外能显著抑制LN686肿瘤细胞生长. 为利用E1A蛋白在肿瘤治疗中应用的可能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