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膜分离技术,是利用一张特别制造的有选择透过性能的薄膜,在外力推动下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提纯、浓缩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环保、能源、核工业、食品、饮料、医药和生物工程等领域。本文将对膜技术在我国水处理范围内的应用加以阐述与探讨,以期让读者对此项新型技术能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水处理过程中常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随着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提高,该工艺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饮用水的要求。膜处理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水处理技术。本文介绍了膜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的相关内容,并且就膜技术在制水工艺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凯能(新加坡)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6月,最初的业务范围仅局限于提供传统水处理技术与设备,诸如介质过滤、化学处理、软化等应用水处理。1992年,凯能开始涉足应用于工业领域有膜产品及膜分离设备的制造和销售,并将膜技术逐渐应用于水处理领域。通过自主研发,凯能已能将膜过滤  相似文献   

4.
《华东科技》2005,(1):88-88
凯能(新加坡)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6月,最初的业务,范围仅局限于提供传统水处理技术与设备,诸如介质过滤、化学处理、软化等应用水处理。1992年,凯能开始涉足应用于工业领域有膜产品及膜分离设备的制造和销售,并将膜技术逐渐应用于水处理领域。通过自主研发,凯能已能将膜过滤工艺应用于各种不同领域。  相似文献   

5.
采用膜分离技术来制取电厂锅炉补给水、处理电厂循环冷却水及废水,具有效率高、占地小、操作简单、安全环保的优点,尤其是缓解了传统的离子交换技术所带来的环保问题。在废水处理及回用方面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就膜技术在电厂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希望对膜技术在电厂水处理工艺中的推广使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影响和制约膜分离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关键材料与技术瓶颈,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介质与设备"创新团队经过多年自主创新,在高性能分离膜材料、膜过程强化关键技术和高效膜分离装备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科研成果,部分成果在调味品、水处理、中药等行业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提高我国膜工业研发与应用水平,缩短我国膜分离行业与国外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促进膜分离技术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2011计划"的实施为地方高校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与传统科技创新模式相比,协同创新在创新导向、服务方式、组织形式、绩效评价上有较大的变化。地方高校在推进协同创新战略过程中,要处理好培育与认定、牵头单位与协同单位、中心建设与高校整体发展的关系,建设协同创新中心,要优先从机制体制改革、提高创新培养能力、加快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培育、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8.
<正>"国土资源开发与保护协同创新中心"(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Land Resource Developmeng and Protection)是四川省首批成立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心依托四川师范大学,主要协同成都理工大学  相似文献   

9.
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污染防止战略,膜技术为造纸行业清洁生产新工艺提供了技术支持。文章介绍了膜分离技术的在造纸废水处理、回用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概况。指出了膜技术应用于造纸行业清洁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乳状液膜分离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节能型分离手段。介绍了乳状液膜分离技术,综述乳状液膜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超滤、纳滤、反渗透、离子交换膜分离、渗透汽化、气体分离、膜蒸馏、亲合膜分离、膜生物反应器等膜技术在生物工程中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液体分离膜技术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液体分离膜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及电渗析等.膜分离性能通常表示为透过通量和截留率,操作模式则分为浓缩和渗滤两种.我国约有300多家从事膜分离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研究机构及工程公司,综述了上述膜技术在海水、苦咸水淡化及软化、饮用和医用纯水制备,半导体及微电子工业超纯水制备,电泳涂装和电镀废水处理及其在食品、医药、化工冶金等行业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正"教育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旨在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四川省的基础教育大数据平台,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教育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提供各类教学应用和数据服务,为我省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2015年10月,中心被正式认定为"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教育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由四川师范大学牵头,主要协同西南交通大学、四川文轩教育科技有限公  相似文献   

14.
乳状液膜分离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节能型分离手段.介绍了乳状液膜分离技术,综述乳状液膜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组建格局的分析,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政府如何构建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方法】对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组建格局的相关数据从纵向、横向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数量不足;面向基础学科及文化传承类的较少;工学、医学所占比例较大,而人文社会科学较少;不同类型的协同创新中心主体参与情况均较好。【结论】协同创新中心作为"2011计划"的实施载体,理应得到以资金资助和政策支撑并重的支持。基于"汇聚资源、激发活力"的基本原则,建立以导向性经费资助政策、多元化薪酬绩效分配政策、专业化公共服务政策为主体的支撑保障政策体系,进一步夯实政府主导、高校引领、企业主体的协同创新中心发展建设格局。  相似文献   

16.
文章梳理了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出台的一系列科技创新政策,详细介绍了"三张图"勾画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路径,中关村先行先试的"1+6"及"新四条"政策,教育、经济等领域的全面创新改革措施,为了激活创新要素制定的"人财物"方面的政策措施,"三城一区"、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及"28条措施",并且总结了2014年到2017年"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定位确定以来取得的成效及政策实施的现状,最后从政策制定和落实两个层面分析了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河南科学》2016,(3):446-452
运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基于扎根理论对我国第一批"2011计划"中的8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创新生态环境、创新保障体系、创新生态组织、创新生态动力和创新生态能力是我国协同创新中心生态机制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协同创新中心生态机制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8.
2012年8月1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两校一所")联合举行"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启动仪式。"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是首个由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育的协同创  相似文献   

19.
"政校企协"四方联动是专业镇协同创新发展的一个新思路。论文首先对"政校企协"协同创新中各创新主体的角色定位及作用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政校企协"协同创新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分析,最后以东莞市横沥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为例重点对"政校企协"协同创新的主要思路与举措进行了论述,提出政府主导是前提,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项目推动是载体。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膜分离技术的基本概况、特点以及膜分离技术新进展,并对膜分离技术在工业水处理中应用情况作了系统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