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理学是中国传统儒学发展的高级阶段,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学有诸多学派,朱熹之前已有濂洛关闽之分,在朱熹之时,亦有江西之学、湖湘之学、浙东之学诸派.朱熹之后,历朝同样有诸多学派.朱子学派称"闽学",但朱子学不等于"闽学".朱熹称二陆之学为"江西之学",但陆象山之学不等于"江西之学",江西之学发脉于欧阳修、曾巩,经李觏、王安石,而成于周敦颐、张九成、陆象山."江西之学"以二陆心学理论特色得以"孤行于天下".江西是理学开源、心学萌生之地.朱熹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上饶.朱子学不入于江西,但江西是他讲学论辩任官施教的地方,朱子学与象山学同样在江西广泛传播,历宋元明而不衰.所以,江西是宋元明时代理学发展的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2.
发展特色农业,是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的深化和延伸,是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的突破口。近年来,山东省青州市以实施农业产业化为总抓手,以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效益、创汇型的特色农业为目标,立足实际,依托优势,重点突破,区域种植,规模发展,抓特色产业,建特色基础,出特色产品,出现了一个区域一个主导产业,一个主导产业带动一方经济的“特色板块农业”新格局。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花卉、瓜菜、果品、肉蛋鸡、牛羊、猪为主的具有青州特色的农业“六大板块体系”和以大小棚菜、冬雪蜜桃、干瓢、食用菌等为主的八大主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积极发展果菜茶、食用菌、杂粮杂豆、薯类、中药材、特色养殖、林特花卉苗木等产业,创新发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乡村手工业,培育一批家庭工  相似文献   

4.
洞庭湖区域是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中心的经济腹地,对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中心的发展极其重要,具有农产品供给、生产要素供给、资源供给、承接产业转移和对接产业分工、提供工业产品销售市场等功能。洞庭湖区应实施绿色涉农消费品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建设专业化基地农业、标准化品牌农业和工厂化制成品农业,打造肉制品、米制品、油制品和果蔬茶制品的涉农消费品产业集群,申请创建国家级"洞庭湖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江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了江西区域特色文化资源整合的必要性,从以地域文化为依托,构建区域特色文化信息识别系统;以产业集群为框架,整合区域特色文化资源;以"一带一路"为契机,进行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等方面,论证了江西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化发展资源整合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发展休闲农业旅游是实现农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以广西为例,从数量、类型、等级和空间属性4个维度构建了区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综合指数,综合运用资源丰度指数、变异系数、自然断点法和相关系数等方法,探究了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空间特征,并提出了空间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县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整体质量水平一般,吸引力有限,组合类型不够丰富,但是有一定的资源数量规模,开发潜力比较大。(2)县域资源的等级空间表现出连片团状、零星状和环状的发展特征,具有星棋罗盘状、不规则"田"字型格网状、浅"V"型、长带状的空间组合形态特征。(3)区域资源的等级空间表现出连片团状、带状、圈状和环状的发展特征,具有"扁担"型、"马鞍"型、"川"字型、星棋罗盘状的空间组合形态特征。(4)区域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水平与区域空间规模、资源数量规模密切相关;在资源类型有限的条件下,通过整合空间和资源,发展特色休闲农业,构建3个发展核、2个发展区、8条发展带和3个发展圈,可以优化区域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空间,满足城市居民和旅游者的休闲需求。  相似文献   

7.
特色农业与县域经济综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山东省寿光市蔬菜生产发展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论述了区域特色农业的发展进程,重点剖析了蔬菜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推进机制,认为特色农业发展是推动寿光县域经济综合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从山西特色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结合山西地域气候特点、区域优势、生态优势及特色资源优势,提出了政府应重点支持特色农业,给山西科技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多学科渗透农业,使山西农业科技走向新的融合;采用高新技术改造农业,使山西农业科技的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扩大国际农业合作领域,使山西农业科技在全国及世界农业高新技术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等加快山西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特色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优势,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本文依据特色农业的内涵要求和张掖市设施葡萄优势产业发展的区域环境条件,从特色农业视角,分析了其发展的实现路径与成效。  相似文献   

10.
特色农业的发展重在一个"特"字。与特色农业相关的科普工作当然也要紧紧围绕这个"特"字做文章,才能实现有效的科学传播。地理标志农产品、经过深加工的专利农副产品等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项目是建设特色农业的重要保证,借知识产权之力,是一种有效的科学传播方法。依托知识产权的支撑,区域性的特色农业只有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真正将特色"特"起来。在特色农业与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借助于知识产权的力量,可以进一步有的放矢地开展好科学传播。通过有效的科学传播,再进一步促进与农业相关的知识产权工作,更好地保证特色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四川新民村、湖北平阳坝村、海南保定村、浙江高阳村和山东山上李家村等5个村庄为案例,研究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研究表明,特色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中蕴含着"共建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逻辑。"共建"体现在各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化生产组织形式并创新销售方式的特色农业发展之中;"共享"则是特色农业发展在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同时,也为村庄基础设施完善和社会服务优化创造了条件。从经济方面的"共建"到社会领域的"共享",特色农业发展之路正是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之路。研究也总结了乡土资源、科学技术以及合理的生产组织方式对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发展特色农业经济是指以提高农民收入、农业经济效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依托区域各具特色的农业相关资源,生产出有区域特色的具有较高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并进行产业化生产经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京九”铁路的开通,发展特色农业已成为赣南农业的当务之急。所谓特色农业,就是从当地实际出发,发展具有独特的区域优势和产品优势,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显著的经济效益,有一定规模和一定产业化程度的农业。 一、解放思想是发展特色农业的前提 特色农业的产生和发展是新形势下农业自身的一次革命,在指导思想上和传统观念上都应有深刻的变化。一要破除“原料农业”的观念,树立商品农业的思想,改革原料输出和效益低下的  相似文献   

14.
磐安是一个以低、中山为主,经济较为落后的纯山区县,动植物资源丰富。改革开发以来,磐安农业生产,尤其是特色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已成为推进本区域发展的主要力量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在阐述磐安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分析特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磐安县特色农业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国务院《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提出的建设滨海开发带、发展特色农业的要求为依据,在深入相关区域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北省沿海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资源优势,明确了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经验,提出了清晰发展理念、优化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机制、改革经营体制、延伸产业链条、强化市场开发、改善发展环境等河北省沿海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师范大学区域地理实验室项目组在2003-2020年先后申请并执行了"区域农业旱灾灾情形成过程中的脆弱性诊断与分析"、"区域农业旱灾灾后恢复性评价方法与综合减灾机制研究"、"区域农业旱灾适应性评价模型与风险防范模式"和"区域农业旱灾综合风险防范凝聚力模式研究"等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发展了区...  相似文献   

17.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该文基于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应用出口导向与技术进步耦合的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导向,因地制宜构建出口导向下县域特色农业产业耦合发展理论框架,并对古田县黄田马蹄笋特色产业发展阶段划定及其动态跃迁进行深入分析。同时,优化设计了以马蹄笋开发为特色的产业发展路径,并提出以特色农业资源优化配置与挖掘生产要素聚集潜力、以农业要素结构优化升级促进高品质绿色产品生产、以农业技术进出与有效替代促进特色农业双循环发展、以机制创新促进区域特色优质产业高质量跨越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剖析河南省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着手,运用区域经济和市场机制的相关理论,寻求河南省区域农业发展之路;从一个全新的分析视角,引入市场理念,探索具有一定特色、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的区域农业发展战略。旨在推动区域农业的高效发展,促进区域农业结构的战略调整,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天津农学院     
《实验室科学》2014,(5):F0002-F0002
<正>天津农学院坐落在美丽津城外环线旁的大学城区,是一所以服务都市型现代农业为主要办学特色、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地方高等农业学府。学校现有东、西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049亩,校舍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网络中心、体育场馆等设施。现有在校生1.3万余人。建校近40年来,学校秉承"严谨,求实,团结,创新"校训,坚持"植根办学、紧贴三农"的办学宗旨,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的发展战略,坚定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和  相似文献   

20.
宁夏沿黄经济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宁夏沿黄经济区农业结构,发展区域特色农业,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论述了宁夏沿黄经济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资源,用SWOT分析方法对其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思路.可为沿黄经济区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