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012年10月25日,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北斗"区域导航卫星星座建成。到2020年,还将建成"北斗"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与GPS等系统相比,"北斗"导航系统有何特殊之处?它又有什么样的用途?  相似文献   

2.
<正>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的新兴产业,预计至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产业年产值预计将超过4 000亿元人民币。北斗导航产业也是上海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科技创新重大方向。《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导航与遥感技术的发展,开展新一代导航卫星等前沿技术攻关,掌握未来高精度导航产业技术制高点。  相似文献   

3.
我国"一箭双星"成功发射2颗北斗导航卫星9月19日3时1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第14颗和第15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这是我国第2次采用一箭双星方式发射北斗导航卫星,也是今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的第3次发射。此次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快速组网技术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4.
新观察     
<正>"北斗+"推动产业发展新业态"北斗+"就是"时空信息+""位置服务+",它基于我国自主可控的北斗技术,与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融合。2014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1343亿元,增长29.1%。国内卫星导航市场新增销售产品及系统超过80%已采用北斗兼容技术。专家指出,"北斗+"包括三个方向:一加技术;二加行业;三加规模。"北斗+"是智能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媒体纵览     
正中国成功发射第五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2月1日15时29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五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同时也是中国第21颗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北斗系统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该星入轨后,将与先期发射的四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共同开展星间链路、新型导航信号体制等试验验证工作,并适时入网提供服务。星间链路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亮点,不经过地面基站,就能实现卫星之间的通信,堪称"空间高速互联网"。根据北斗系统全球组网建设计划,2018年将率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将建成国际一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来源:新华网2016年2月2日)  相似文献   

6.
《太原科技》2011,(8):81-81
7月2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组网的第四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该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坚实一步。按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2012年年底前,中国还将陆续发射多颗组网导航卫星.  相似文献   

7.
创新驱动发展是国家战略,科技创新在我国全面创新中具有核心地位和引领作用。科技创新对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及北斗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意义重大,不仅有助于我国北斗系统积极参与国际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激烈竞争,而且能不断提高我国北斗产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与GPS对标分析,对科技创新驱动北斗产业发展进行全方位战略分析,为我国北斗产业发展奠定科技创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引领。  相似文献   

8.
科普中国     
正我国"一箭双星"发射成功1月12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二十六、二十七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工程第三、四颗组网卫星。卫星入轨后,经测试及入网验证,可对外提供服务。按照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2018  相似文献   

9.
<正>[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8/30]11月5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24和25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中国北斗三号第一、二颗组网卫星,开启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新时代。北斗三号卫星将增加性能更优的互操作信号B1C和B2a信号,在进一步提高基本导航服务能力基础上,按照国际标准提供星  相似文献   

10.
观察     
<正>我国成功发射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4月10日4时4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次发射是今  相似文献   

11.
<正>1成功发射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关注指数:]2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7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相似文献   

12.
科技博览     
《石河子科技》2011,(4):69-70
<正>我国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北京时间27日5时44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组网的第四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该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坚实一步。专家称,目前,中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系统已建设完成,正在抓紧开展星地联调和测试评估工作,经初步测试系统运行良好,将于今年年底前为中国及周边大部分地区初步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和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满足交通运输、渔业、林业、气象、电  相似文献   

13.
<正>5月17日,2016年度《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在中国测绘创新基地正式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产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到2118亿元。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直接相关的芯片、导航数据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达到808亿元,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的贡献率已达70%。四成以上的手机支持北斗定位2016年国产低功耗、高集成度智能手机北斗定  相似文献   

14.
<正>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的新兴产业,我国卫星导航位置服务产业伴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正迈向大发展阶段。2018年是北斗系统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北斗系统建设任务最为繁重的一年。高强度、高密度的发射建成了北斗三号系统。我国在12个月内成功发射19星,创下了世界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奇迹,也是我国航天发射的新纪录。2018年11月19日,随着两颗组网卫星顺利升空,我国完成了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迈出北斗导航系统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5.
<正>"认星先从北斗来,由北往西再展开。"小时候,父母总是教孩子辨认北斗星,只要找到了北斗星,即使在野外迷路也能找到回家的方向。如今,当人们抬头仰望夜空时,也许很少有人知道,一颗新的"北斗星"正在天空闪耀——2015年3月30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这颗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17颗北斗导航卫星,也是北斗系统全球组网的首发星,其发射成功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  相似文献   

16.
<正>经过1年多的"勤奋"组网,中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开始提供全球服务。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宣布了上述消息。至此,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截至目前,北斗建设历时约20年,已经在导航定位、交通运输、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减灾救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收集北斗导航卫星的实际数据,计算北斗系统卫星一个轨道周期内的卫星位置,并分析北斗卫星在亚太地区不同纬度情况下的可视情况。结果表明,北斗卫星的利用率在亚太地区比GPS卫星更好。  相似文献   

18.
科普中国     
正中国北斗已各就各位作为北斗导航"排头兵",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卫星团队始终高举自主创新旗帜,致力于打造高性能、高可靠、高效益北斗导航系统。2月12日,北斗三号第五、第六颗导航卫星从西昌升空进入轨道,以圆满成功迎接农历新年的来临。从北斗一号双星导航定位系统研制,到北斗二号服务亚太地区,再到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组网建设全速推进,近20年来,中国北斗彰显着英勇善战的品格和创新攀登的自信,为建设"世界的北斗"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通过收集北斗导航卫星的实际数据,计算北斗系统卫星一个轨道周期内的卫星位置,并分析北斗卫星在亚太地区不同纬度情况下的可视情况。结果表明,北斗卫星的利用率在亚太地区比GPS卫星更好。  相似文献   

20.
“北斗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高科技系统工程,使用好、维护好北斗系统需要在科技创新上不懈的努力,要瞄准核心技术、面向市场和产业应用,避免高技术和产业的无序发展造成产业缺乏有效核心技术的支撑陷入低附加值陷阱。”9月2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名誉会长徐冠华在第二届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会上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