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研究鲢、草鱼幼鱼对三种不同形状网目定置网片的反应,并探讨草鱼幼鱼反应节律性。结果表明:定置网片对两种幼鱼均有一定的诱集作用,其作用大小与网目形状有关.不同形状网目对鱼的视觉诱引力相同,而扁形网目对鱼的触觉诱引力大于长形、方形网目.穿网能力的顺序:方形>长形>扁形可用穿网系数K来定量表述.草鱼幼鱼趋网、碰网和穿网尾次数具明显昼夜节律性.  相似文献   

2.
初步研究了草鱼幼鱼对三种缩结定置网片的反应特性。结果表明;缩结对草鱼幼鱼在水槽内的分布特征没有显著影响,即无论在水槽内放置哪种网片,草鱼幼鱼均喜欢在网片邻近区域长时间停留,趋网、碰网尾次数及碰趋比也不随缩结不同而发生明显变化,但缩结对穿网尾次数、穿趋比和穿碰比有显著影响,扁形网目阻拦作用最大,长形网目次之,方形网目最小,推测穿网尾次数、穿趋比及穿碰比均与网目高度、鱼体高度之差和网目宽度、鱼体宽度之差的乘积成正比。  相似文献   

3.
在实验水槽内观测了许氏平鲉Sebastods schlegelii幼鱼对4种不同结构钢筋混凝土材料模型礁的行为反应,并统计分析了模型礁的集鱼效果。结果表明:水槽内无论有礁还是无礁,许氏平鲉幼鱼均喜欢栖息在水槽四壁,对比4种礁体投放后的结果可得,对许氏平鲉的诱集效果最好的YJ1型礁,诱集效果一般的YJ2型、YJ3型和YJ4型。这或许受试验礁体模型的结构的影响,YJ1型礁阴影遮蔽效果较好,所以集鱼效果最好,而其他几种礁型虽然也为水泥材质,且有效空间较大,但是阴影遮蔽效果稍差,因此试验集鱼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4.
鱼礁模型对黑鲷的诱集效果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行为解析法研究三种不同口径鱼礁模型对黑鲷的诱集。结果表明:三种鱼礁模型对黑鲷具明显诱集作用,当模型放入后,鱼在模型放置区的分布率明显增加,群体重心在模型周围移动,个体间平均距离相对于无礁置放时减少。方差分析得知:三种不同口径的鱼礁模型对黑鲷的诱集作用无明显差别,说明黑鲷对不同口径鱼礁均表现出明显的趋集反应。  相似文献   

5.
石斑鱼增殖放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使用体外挂标志牌和体内注射着色液(入墨法)方法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和青石斑鱼Epinephelusawoara幼鱼(人工培育幼鱼和野生幼鱼)和野生成鱼进行标志放流试验。结果表明:石斑鱼幼鱼和成鱼移动范围不大,幼鱼最长经651d、成鱼最长经48d的移动均在2n mile以内,其栖息习性均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挂牌标志法只获得放流当年重捕记录,入墨法获得当年、第二年和第三年的重捕记录,室内水泥池暂养标志鱼有1/3标志牌脱落,说明体外挂牌标志对石斑鱼不太适合。放流入墨法标志幼鱼各水域重捕率第一年1.4%-4.5%、第二年3.1%-13.4%、第三年0.7%。此标志法对研究群体生长较理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在饲料中添加促生长剂用以饲养鲤鱼和罗非鱼幼鱼,以探讨饲料中促生长剂之添加对鱼体生长的影响。两期试验结果显示HBM2号、郁金和奎乙醇具有明显的促鱼体生长的作用IHBM1号和HBM3号促鱼生长作用不四显;氯化胆碱似乎无促鱼生长作用。此外,促生长剂的添加.并不影响鱼体肌肉的品质。文章还对促生长剂促鱼生长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用视界表面引力的定义,即相对于视界静止质点的固有加速度和红移因子的乘积在质点趋于视界时的极限、Klein-Gordon方程与Hamilton-Jacobi方程3种方法研究了稳态Kerr-Newman-Kasuya黑洞视界表面引力.其结果表明黑洞的视界表面引力与黑洞所带电荷、磁荷和角动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淡黑镊丽鱼(Labidochromis caeruleus)幼鱼个性的影响。【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驯养淡黑镊丽鱼幼鱼14 d,驯养期间水温为(25.0±0.5)℃,考察0、35、100 lx等3种不同光照强度对实验鱼勇敢性和社会性的影响。【结果】与驯养在常规养殖环境(光照强度为100 lx)中的实验鱼相比,在弱光照(光照强度为35 lx)和无光照(光照强度为0 lx)的饲养环境中的实验鱼首次进入开阔区的时间有所延长,进入开阔区的频率和靠近刺激鱼群时间比有所减小,两者的勇敢性和社会性均有明显下降。【结论】淡黑镊丽鱼幼鱼在不同光照强度的饲养环境中呈现出不同的个性行为响应,它们的勇敢性和社会性呈正相关变化。  相似文献   

9.
范镇基 《广东科技》1994,(8):11-12,21
氨基酸诱鱼的研究可追溯到60年代末,桥木、鸿巢从事鱼饵成份分离鉴定工作,确定了主要成份是氨基酸,他们是氨基酸诱鱼剂开发的先躯。近十余年以来,水产捕捞业捕获量锐减,世界各国都在计划发展鱼类养殖业,为提高鱼捕获量,诱鱼剂的研制和生产势在必然。另一方面,由于钓鱼者日增,为了要钓到鱼,提高钓鱼的成绩,在日本诱饵“科玛屑”被大量使用,造成了各地的海水、湖泊及河水的污染日重。“科玛屑”是以往常用的诱鱼剂,用磷虾、沙丁鱼的幼鱼、肉蟹、贝类、蚕蛹等经绞碎器绞碎,或其它贱价的鱼加工而成,亦有少数鱼种鱼饵是用大米、糠麸、面粉、甘薯等植物材料制作而成。这些诱饵撒到了水中,被鱼吃掉的仅少部分,大多数随水流失或沉下水底,腐烂后便会造成水体环  相似文献   

10.
于2003年4~5月开展了(鱼免)鱼幼鱼对配合饲料的气味、颜色、质地等若干性状的选择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鱼免)鱼幼鱼对不同气味的饵料有较明显的选择性,对重腥味饵料的摄食率最高;喜食软性饵料;对饵料的颜色几乎没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外加稳恒电场下悬浮颗粒的等效电偶极子模型,计算了两种特殊情形下电偶极子链对外围单个电偶极子的短程吸引力,提出了对分散颗粒在结构和材料上进行设计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以乙醇为溶剂,从11种海藻中获得乙醇提取物,采用菌饼法测定它们对圆弧青霉(Penicillium cyclopium)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48 h的培养,红藻门的3种海藻的乙醇提取物对圆弧青霉菌丝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鹿角沙菜(Hypnea cervicornis)的抑制作用最强;但在8种褐藻中只有2种有抑制作用,其余6种对圆弧青霉菌丝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中海带(Laminaria sp.)的促进作用最明显,48h达到28.1%.分析结果表明:菌丝的生长在12、24、48 h 3个不同时间段的相对抑制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对实验数据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藻种和时间这两个因素对相对抑制率的影响是极显著的,但两因素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环境因素对鱼类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影响鱼类免疫应答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季节以及各种水质因素等,在临界温度之内,鱼类抗体免疫应答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强,而低温可增强非特异性免疫作用,粒细胞的活力与季节密切相关,水质因素,如放射性物质,溶解于水中的有机,无机,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影响鱼类机体健康,同时对鱼类的免疫功能具有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4.
放养鱼类对淡水生态环境的下行影响(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养鱼作为我国内陆水体中重要的人类生产活动,可利用天然水体中的各种饵料生物资源,但这种生产性养鱼活动势必对水体中其他生物群落以及整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一定的下行影响,本文着重论述了放养鱼类对淡水水域大型水草、浮游生物、土著鱼种等的影响及其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并论述了下行影响原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秋刀鱼舷提网集鱼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刀鱼舷提网属船浮敷式灯诱敷网,利用集鱼灯诱集鱼群至网中,起网捕捞。因此,集鱼效果的好坏对秋刀鱼生产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集鱼效果与集鱼方法有直接关系。在2003-2004年生产和研究的基础上,对舷提网集鱼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总结了一套集鱼方法。  相似文献   

16.
营养盐的过度积聚是富营养化的主要表现,而以富营养化和底层生物沉积为主要特征的浅海网箱养殖自身污染是制约网箱养殖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之一.浅海网箱养殖中养殖生物、污损生物和野生鱼类等排泄,水-土界面营养盐的交换是养殖系统自身污染营养盐的主要来源.而开展鱼类环境动态负荷、污损生物及其他生物的资源量与生态效应,颗粒物/沉积物中营养盐再生等是进行自身污染营养盐来源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青藏高原某高坝工程为案例,重点关注鱼类在坝下洄游过程中,生境水力学条件的变化及生态行为学响应.通过综合采用生态调查、原位观测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定量识别鱼类集群效应与上溯路线,解构鱼类集群喜好水深、流速和紊动强度.通过对3—6月过鱼季节典型运行工况的反演,提出适宜鱼类洄游需求的生境水力学条件,实现对过鱼设施效果定量评估和对鱼群行为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用积分方程方法计算了二分量带电胶体悬浮系统的等效相互作用,研究了耗尽作用的影响。发现在所有情况下,耗尽作用在胶体球靠近时都是吸引的,这种吸引作用减小带电胶球的排斥作用,而在硬球情形下产生吸引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