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卡夫卡,这位20世纪西方文坛的“怪才”,他不属于任何一个具体的文学流派,他属于整个文学;他不属于某一民族,而属于超越了民族的片面性和狭隘性的世界性作家。正是因为他自成一体,所以各种“主义”都从他那里获得了启示,各种流派都从他那里找到了根源,许多当代伟大的作家都将他当作借鉴的榜样。  相似文献   

2.
声音     
《华东科技》2009,(10):9-9
“目标是开辟中国天使投资的新模式”前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 刚从谷歌离任的李开复表示,他的创业计划是开创一个天使投资+创新产品和团队的平台,名为“创新工场”。他还表示,他只来得及用一个星期时间去正式拜访投资者,而整个创新工场也只筹备了29天。  相似文献   

3.
《华东科技》2004,(1):96-97
“他是儒商!”,和刘剑鸣打过交道的客户如是说。见到刘剑鸣,在与他的整个谈话过程中能深深地体会到刘剑鸣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也许只有亲身聆听过他演讲的人,才能了解什么叫做“用生命分享事业”,在完成吴祁宪的采访时,我最大的感触莫过于此。整个采访中,吴祁宪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创造生命中的无限可能”。纵观他的人生历程,似乎他的整个生命也着力于此,注解着这句话更现实的涵义。  相似文献   

5.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重要思想家,对西汉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思想可以归纳为以“天命论”为指导、以“人性论”为基础、以“德主刑辅”为主要内容、以“经权要义”为法律实施依据的逻辑体系,而在法哲学的框架和视角下,则可以从法之本源、法之功能作用以及法律渊源三个维度对其中的法律思想进行理解,这样他思想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将会更加显著和清晰。  相似文献   

6.
“正名”问题贯通了刘师培“变节”之前的思想脉络。刘师培一方面看到中国的意义系统在西方冲击之下需要依照“公例”来修正,另一方面也意识到在西方所主导的世界格局中,此一公例只会将中国置八这一霸权性关系,因而他的“正名”冲动意在同时“克服”中西弊端.也引导他走向无政府主义革命。刘师培的“正名”冲动呈现出晚清知识分子回应中西古今冲突的独特方式.此种冲动的兴衰起伏正相符于刘前后变化的轨迹。“正名”可以说激发出一个新的“起源”瞬间名物之间的关系的重新整理与确认,而且这一“视野”的边界不单是中国,甚至涵括进整个世界。刘师培激进的“乌托邦”政治观正是更大的“正名”问题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刘师培、章太炎和鲁迅关于“语言”问题思考的同异也暗示着他们对于中国未来的不同设想。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3,(5):I0001-I0001
17世纪法国大思想家帕斯卡尔曾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人只是一根芦苇,是所有生物中最脆弱的生物,但这是会思想的芦苇。一滴水可致他死命。但是即使整个宇宙来反对他,他仍然高于自己所有的凶手,因为他能够认识死亡,而盲目的力量是没有意识的。所以我们的全部优点就在于我们能够思想……”  相似文献   

8.
要探讨(招魂)之主题,我们还得溯源于(史记)的(屈原列传):屈平“虽放流,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语,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其赞又回:“余读(离骚)、(天问)、(招魂)、(袁鄂),悲其志。”太史公的话,对整个屈作作了高度的概括。“锦顾楚国,系心怀王”,是屈作之情;“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是整个屈作之创作意图;“存君兴国”才是整个屈作之“志”,即我们在本文中所要探讨的主题思想。其中的“一篇”我以为也是从整体而言的,即他所举出的诸篇作品中的每“一篇…  相似文献   

9.
当加拉加斯发生政变,查韦斯总统被围困在总统府准备誓死抵抗、英勇就义时,卡斯特罗与查韦斯通了电话,帮助他冷静分析形势,劝他“不可殉难”、“也别辞职”。建议他谋求“有尊严地妥协”、“出国而不放弃权力”,等待时机东山再起。查韦斯接受了他的建议,从而避免了当年智利前总统阿连德的悲剧。  相似文献   

10.
综观苏轼的一生,他首先是一个政治家。他从出仕伊始,终其整个政治生涯,一直关心着、细审着北宋王朝军政和防卫的问题与需要,形成了一整套合理、实用而又独具特性的强兵思想,包括强兵的宗旨、强兵的要术和制敌的方略。他积极争取强兵思想的实施,以之批评时政,更在有限的职权范围内努力实践:惩治腐败,整顿军纪,练习技艺,整军效果达“诸郡之冠”。  相似文献   

11.
元初诗文评论家刘将孙的《如心室画记》一文很明显地反映他文艺观念上的师心倾向。他的“如心说”一定程度上继承并绾合了前人“师法内心”和“师法自然”二义,丰富了中国古代“师心说”的内涵,并且他将这样一种观念贯穿于他整个的文学批评中。刘将孙的师心倾向既受父辈的影响,也有对他们的超越。他的师心言论使他迥异时俗.这也是元初庐陵文风屡受批评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是北宋社会“超然独骛,众莫能及”的风云人物。他在文学、史学、经学、政治等领域里独领风骚,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但他在音乐艺术领域里的成就却鲜为人知。他的音乐实践与音乐美学思想和他在其他领域里的贡献一样,是他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音乐历史画卷上也应有他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价值论及其局限性的说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海德格尔价值论及其局限性作了分析说明。文章认为:海德洛尔在本体论上提出和坚持的“时间分析范式”是他整个哲学体系的基础,其价值方面的论述也是由此而展开的。海氏认为人的“曾在”和“将在”都是一种“虚无”,而人的“此在”作为人的“在”的现实样式,其存有也是有限的,必然最后转化为“将在”而归于“无”。因此人在根本上是一种虚无,人的存在是毫无价值的。人的价值产生于人在自为的生成过程中对“虚无”的逃避而显现的自主性,价值是一种人的自我设计,是一种主观性的人为规定,是相对的。文章认为,海氏的价值论是以个体人为基点的,忽视了人存在的社会性特征,是狭隘而片面的。  相似文献   

14.
略论苏轼的强兵思想(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轼的一生,首先是一个政治家。他从出仕伊始,终其整个政治生涯,一直关心着、细审着北宋王朝军政和防卫的问题与需要,形成了一整套合理、实用而又独具特性的强兵思想,包括强兵的宗旨、强兵的要术和制敌的方略。他积极争取强兵思想的实施,以之批评时政,更在有限的职权范围内努力实践:惩治腐败,整顿军纪,练习技艺,整军效果达“诸郡之冠”。  相似文献   

15.
性格中的“阴性特质”塑造了“诗人”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复杂形象。这不仅表现在他的应激反应上,还体现在他与“师姐”独特的爱情形态上。同时,“阴性特质”还导致了他在与女性交往过程中特有的“泛滥的专一”状态。通过对于“诗人”性格中“阴性特质”作用的分析,希望可以使我们对于这个独特的形象有所理解,并对于其复杂而矛盾的精神状态有所探索。  相似文献   

16.
张爱香 《科技信息》2009,(28):153-153,155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他的“怪异”除了人们所说的另辟蹊径和离经叛道之外,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矛盾人格”。本文着重论述他的“矛盾人格”的表现:率真而又伪情、狂放而又收敛、愤世而又随俗。  相似文献   

17.
袁燮是南宋时期宁波著名的心学家和政治家,他提出自己的世家理念。袁燮认为,能称得上世家者,不在于权势和钱财的延续,而在于精神与气脉的传承。精神气脉的传承在于传“心”,而传“心”又寓于谨严的家法之中。袁燮的世家理念,来源于孟子的“世臣”观念,与他自己显赫的家世有关,对于今人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做“食品安全科技”专题的过程中有幸结识了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吴清平。我们在采访他的时候,他谈得更多的是他的专业——生物安全监测与控制,而谈到自己,他一再谦虚地表示:“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情,我的生活很简单。”  相似文献   

19.
《明良论》是龚自珍早年一组议政之作,收入其自刻本《少作》。这组文章的写作,与嘉庆十八年的“禁门之变”以及河南、山东天理教起义有关。它作于整个事变完全平定之后,嘉庆十九年的春夏间。“明良”二字,出自《尚书》,意思是“君明臣良”。龚自珍以“君明臣良”为中心议题,针对“今病”,开出“古方”,强调“君明”则“臣良”,要求君主正确地对待和使用士大夫,提出君臣“共治天下”的理想。他对君主专制的官僚政治的批判,是尖锐的、有力的;他提出的“共治”理想,虽然大胆、难得,却是不切实际的。《明良论》展现了青年时代龚自珍的政治抱负与议政风采,当时有人把它比作贾谊的《治安策》。  相似文献   

20.
朱熹各是我国南宋时期的著名理学家,他的认识论与其整个哲学体系是相一致的,从总体上看,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但其中也包含有不少合理因素.关于未表认识论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实质,已有不少学者论及,本文主要就其合理因素谈一点看法.一、在认识要素的构成问团上,朱流首先分析了人和物之间的同与异,强调了“人之所以与物导者”,就在于人“识妇睡,有知识”,“无不知,无不能”llj,进而确立7人与物之间的“主”与“客”关系.在他看来,“天地之间,上是天,下是地,中间有许多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人物禽兽,此皆形而下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