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如今,交通的发展,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发展,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水平及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笔者主要就临沧地区加快高等级公路建设问题作一些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人民性是判断某种理论、政策、制度或实践是否符合唯物史观的分析范式。人民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本质,因为人民性不仅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提出、实现的全过程,而且还渗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方方面面。它集中地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出发点、动力观、判断标准和价值取向上。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滁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工业强市战略,坚持以工业化作为推进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以工业化为基础促进现代化。然而,滁州市的工业强市,已不再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而是要走出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滁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工业强市战略,坚持以工业化作为推进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以工业化为基础促进现代化。然而,滁州市的工业强市,已不再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而是要走出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相似文献
6.
2006年初,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天津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津党发[2006]10号)。今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立昌在视察蓟县时指出,“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目前对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研究十分必要。本文试图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研究,对我国制定更有效的环境经济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西部是欠发达地区,也是多民族地区,没有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小康,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康,是不完整的小康。甘肃省属西部地区,多民族聚居的省份,由于历史、社会、文化的原因使甘肃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沿海和中部地区落后,且少数民族地区更为落后。因此,实现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是甘肃省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也是甘肃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现状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矗钦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9):56-57
对数字图书馆发展建设的概况及现状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并通过对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分析,提出我国由传统型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化过程中必须经历3个阶段,即自动化管理阶段,单体数字化图书馆阶段及互联网数字图书馆阶段。 相似文献
11.
巫云仙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7(2):21-29
美国公债的发行始于1776年,在其发行的历史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并且具有市场化、金融资产性以及债权人分布多样性等特点。公债的发行为多次战争和摆脱经济衰退筹措经费,并在弥补财政赤字、为政府各项支出融资、干预经济生活以及进行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应。与美国相比,我国公债发行的特点是为了筹集资金进行经济建设,弥补国家财政不足,1998年以后主要是为了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发挥了积极的国债效应。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应认真总结中美两国发行公债的经验,使国债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资源再分配的桥梁和纽带,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实现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三农”,如何促进“三农”发展已经成为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胡锦涛“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及两者相互转化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为我们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的“三农”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方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按照十六大的精神和我省山区工作会议的要求,我市也相应提出到2020年完成"三步走"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就必须不失时机地大力抓住我省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机遇,加快山区经济的发展.本文就如何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山区农村经济发展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4.
邢百军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08,(18):139-139
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新世纪新的发展阶段,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贯彻落实到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指导思想。本文在总结“三农”发展现实和分析“三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按照党的十七大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探讨了新时期“三农”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品格,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过程其实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社会实际相结合的过程。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最根本的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和推进我们的工作,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下的江西高校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也是教育的竞争,江西要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奋斗目标,迫切需要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要更新观念,开拓思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不断整合高校优质资源,形成“雁”字阵发展模式,产学研相结合,市场化经营学校,大胆引进国内外名校资源,积极打造江西高校的“世纪品牌”;以高校新园区为载体,增强竞争力,带动江西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我们在农村经济工作中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统筹指导全市“三农”工作。 相似文献
19.
人才强国战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分析世界经济政治发展趋势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在科学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三峡区域经济发展较快,农业、工业、城镇化、移民迁建、就业形势、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呈现出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也存在着资源分割、产业空虚化、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竞争力不强、经济发展边缘化等问题。在“十一五”新的历史时期,构建以水电业、旅游业、汽车制造业等为经济优势和特色的全新经济区域,对于推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协调整个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