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本论述重点介绍了不同种类化学品火灾的扑救方法。与普通物品相比,危险化学品容易发生着火、爆炸事故。危险化学品的种类不同,发生火灾时的扑救方法也不同,如果采取不当的灭火方法,不仅不能扑灭火灾,反而会使火灾进一步扩大。其危害不同于一般的火灾事故,具有危害途径多、时间长、范围大等特点,危险化学品火灾的扑救是一项艰巨、危险的工作。由于化学品本身及其燃烧产物大多具有较强的毒害性和腐蚀性,极易造成人员中毒、灼伤。因此,危险品化学品火灾的扑救已成为难以对付的几类重大火灾之一。  相似文献   

2.
建筑物多室火灾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应用场模拟和区域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建筑物多室火灾过程,是计算机模拟多室火灾过程的一种新方法.这种新方法的主要思想是用场模拟的方法模拟着火房间,对于与着火房间相连的非着火房间,则采用区域模拟的方法.本文正是基于场区模拟这种新方法对双室火灾过程进行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3.
以民用建筑煤气泄漏火灾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际民用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厨房进行建模,对煤气泄漏时的流体力学模型和燃烧模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使用非预混燃烧模型同时加载k-ε湍流模型和P-1辐射模型的方案,并引入场模拟方法,给定了合适的边界条件,对由煤气泄漏所引发的室内火灾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形象化数值模拟,并在不同的泄漏时间、泄漏流量、通风速度条件下对火灾烟气蔓延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展示了火灾发生、发展的过程.应用火灾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成果,可以对煤气泄漏火灾中火灾发展蔓延的机理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对煤气泄漏火灾的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根据餐饮业油烟道火灾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油烟道火灾的特点,提出了机电一体化设计方案,研制了一套防火和灭火相结合、有效抑制油烟道着火以致成灾的装置,并对安装、调试、定期定标及烟道清洗做了较详细的介绍。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具有自动报警、防火、灭火和方便清洗烟道的功能,能有效避免餐饮业油烟道着火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运用火灾模拟软件FDS(fire dynamic simulation)及人员疏散仿真软件Pathfinder对某高层住宅内人员遇火灾时的安全疏散进行研究,并基于火灾模拟结果及疏散模拟结果提出安全疏散措施及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火灾发生时,通过关闭建筑内部的防火门可有效阻止着火房间烟气的蔓延,增大出口宽度可有效减少人员疏散时间,采用不同的楼梯电梯协同疏散方案会导致疏散时间的不同.因此,对高层住宅业主加强火灾安全教育,在火灾发生时采取合理的疏散方案可有效提升住户的逃生率.  相似文献   

6.
陶荻宇  袁骏 《科技信息》2010,(33):371-371,390
通过对电力电缆火灾起因和危害的分析,提出了防止电力电缆火灾的三点对策。首先要防止电缆本身和外界因素引起电力电缆着火,其次要防止着火后蔓延扩大,第三要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煤粉气流着火特性和计算煤粉燃烧所需要的时间,指出了影响无烟煤着火和稳定燃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采用多风道燃烧器、降低煤粉细度和提高二次风温等关键技术,以实现无烟煤在水泥回转窑中稳定燃烧.  相似文献   

8.
为进行连续介质到非连续介质转化的数值模拟,实现结构破坏过程的仿真分析,将固定和旋转的弥散裂缝模型与变形体离散元方法结合应用于混凝土、岩石等准脆性材料的受拉开裂过程分析。通过对比三点弯梁试验的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能够定量预测裂缝的发生及开裂过程中的变形,获得了合理的结构荷载位移响应曲线,同时旋转裂缝模型同固定裂缝模型相比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剪切锁死现象。方法为连续非连续介质统一力学模型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地铁列车着火后在隧道内行驶的安全速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铁列车着火后在隧道内行驶的安全性对火灾应急救援具有重要意义,而行驶速度是决定着火列车安全性的关键因素.文中以热释放速率为0~10MW的火灾为原型,在1∶8的隧道模型内进行列车火灾模型实验.经过相似变换的模型火灾的热释放速率为0~55 kW.采用正庚烷为燃料,利用变频风机提供的流场模拟列车在隧道中的运动情况.通过测定不同行驶速度、着火部位及火源位置时,风速与火灾热释放速率的关系、列车周围的温度场以及火灾烟气蔓延规律,并以北京地铁为例,得到着火列车在隧道内行驶的最佳速度为41.83 km/h.  相似文献   

10.
在工业和民用建筑发生火灾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灭火系统需要联合使用,从而起到最大限度降低火灾危害、保障人身财产安全、降低损失的目的。对于火灾抢救而言,第一时间发现灾情并做出及时响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自动报警系统在火灾当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就工业以及民用建筑发生火灾时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以及消防联动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分别在海拔4290 m的高高原航空安全实验室与海拔470 m的民机火灾科学与安全工程重点实验室开展了FXL型航空电缆低压与常压条件下的燃烧实验.测量电缆的燃点、点燃时间、烟密度、CO、CO2、O2和氧指数及质量损失速率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低压环境对FXL电缆护套层和绝缘层燃烧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低压下的点燃温度和时间均大于常压,其次,低压环境导致电缆不完全燃烧且化学反应不充分所以烟密度小,而且航空电缆材料的发烟量比较大,因此飞机舱内发生电缆火灾,需在60 s左右及时扑灭;再者,低压环境中燃烧的质量损失速率更小,而且受氧浓度的影响力更小;此外,低压下燃烧时间更短,而且氧浓度更低.研究结果揭示了低压环境下飞机电缆燃烧特性,可为预防飞机电缆火灾、增强航空电缆安全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油页岩粉尘着火爆炸危险性,利用化学反应动力学、传热学以及Thomas热自燃理论,建立了稳态条件下粉尘层着火的不对称理论模型.利用热板测试装置测试了我国4大产地油页岩粉尘层的最低着火温度,结果介于503~613 K,最低着火温度随粉尘层厚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产地油页岩粉尘着火温度高低依次为:抚顺桦甸龙口茂名,与油页岩挥发分含量成反相关.利用测试结果确定了油页岩粉尘层燃烧动力学参数值,代入不对称着火理论模型,计算得到相应厚度粉尘层的临界着火温度,和实验结果对比,误差在10%以内,为预测生产过程油页岩着火危险性提供了可行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认识地铁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达到为消防设计提供相关资料并采取合理消防措施的目的,采用缩尺盐水实验与计算机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地铁火灾进行研究.研究受限空间火灾烟气运动的手段主要有全尺寸火灾实验、小尺寸模拟实验和计算机数值模拟3种.实验模拟了列车着火和站台着火2种情况,得到了地铁火灾的烟气流动规律,比较并分析了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与盐水实验得出的烟层无量纲高度和无量纲时间.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与盐水实验得到的烟气到达楼梯口所需时间相差为1.5—2s,到达远侧楼梯口所需时间相差7.2s.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误差,但误差不大.同一时刻,数值模拟比盐水实验得到的无量纲烟层高度高0.1左右,变化趋势一致.结果表明,实验条件选取合理,方程模型选用和边界条件设置恰当,盐水实验与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方法模拟地铁火灾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处理复合火灾传感器信号的模糊方法.首先提取传感器输出的烟雾和温度信号特征,包括幅度、持续时间和变化量等,然后通过适当的隶属函数模糊化,再由模糊语言规则推理得到有烟明火、无烟明火、阴燃火和非火灾的判决结果,最后利用质量中心法去模糊得到系统的火灾报警/非报警输出.实验表明,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探测试验火,并能克服干扰、减少误报警.  相似文献   

15.
采用非稳态湍流模型和湍流与化学反应相互作用的涡耗散燃烧模型,对套室内扩散燃烧的火灾进行了三维空间数值模拟.给控制方程添加不同源项以反映化学反应净产生速率对流场的影响,采用交错网格有限容积法将计算区域进行离散,用SIM-PLE算法求解离散控制方程.通过对套间内3种不同释热率情况下火灾的数值模拟,研究了套间内火灾发展、烟气温度分布和燃烧产物浓度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火源释热率的大小对烟气温度场的影响较大,对燃烧产物CO2浓度场的影响不很明显.释热率较小时,较短时间内仍能产生大量的烟气;释热率较大时,烟气层迅速形成,温度上升程度更为剧烈.此研究结果对于准确预测套室内火灾传播规律、有效阻止套室内烟气扩散和设计合理的排烟结构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图8,参12.  相似文献   

16.
针对综合管廊电缆火灾的危害性,建立了截面尺寸为1:1的综合管廊模型,重点研究电缆桥架火灾造成的受限空间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烟气的沉降作用可将垂直温度场划分为顶棚射流层、中间热烟气过渡层和底部冷空气层;封堵端口会加快顶棚烟气温度的纵向衰减速度,并分别提出了封堵侧和贯通侧的温度衰减预测模型;对于火源功率较小的电缆桥架火灾,火源功率与顶棚最大温升满足线性关系;通过建立顶棚最大温升预测模型,发现实验值与预测值之间的误差大多维持在30%以内,其中最小的预测误差为14.73%,模型的整体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以公路隧道内小轿车着火、客车驶经火源的场景为例,依托某隧道工程建立火灾计算模型,利用重叠网格技术和火灾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车辆运动速度对隧道火灾温度分布的动态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车辆以11.11m/s的速度经过火源时,火源中心横、纵截面隧道顶部的烟气温度最低;当车辆诱导气流对温度分布的影响达到最大时,横断面烟气温度呈现出由着火车道至车辆经过车道先降低、后升高的规律;在最高温度点上游15m范围内纵向烟气温度平稳衰减,且在车速为11.11m/s时衰减速率最大.  相似文献   

18.
浅谈中庭烟气管理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庭和其他大空间建筑中没有传统的建筑分隔,这些建筑分隔对于防火保护有重要作用。而且,在这种大空间建筑中,喷淋系统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庭烟气管理系统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它的主要作用是:在中庭中保持一个极限环境,从而使人员不会受到火灾所产生的烟气热的危害。这就要求在规定的逃生时间内,保证烟气层存在于规定的逃生安全高度以上。中庭烟气管理系统主要有3种方式:烟气填充、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文中简要的介绍了这种方式的设计方法和原则,从而保证在中庭火灾中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室内火灾烟气层高度的理论与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室内火灾中烟气层质量守恒方程的求解,得出了烟气层稳定高度的数学表达式,分析了影响烟气层下降速度和稳定高度的因素,并运用CFAST区域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室内火灾烟气层下降到一定高度将达到稳定,下降速度和稳定高度与火源大小、房间几何尺寸等因素有关;火源功率越大、房间面积越小、通风口越小,烟气层下降速度越快;房间面积和房间高度越大、通风口越小,烟气层的稳定高度越小,改变火源如果引起烟气净累积量增加则稳定高度减小,反之,稳定高度将增大。  相似文献   

20.
在0,0.6和1.2m/s机械通风条件下,实验研究不同火源距离和火源位置时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的火灾行为、引燃特性及烟气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风速的增大,XPS表面火焰蔓延速度逐渐增大且较早出现结焦现象.通风风速和火源位置相同时,XPS引燃时间与火源距离近线性相关;火源位于垂直墙面位置时,风速从0.6m/s增加到1.2m/s,XPS最大引燃距离从0.2m缩短至0.15m.与其他工况相比,风速为0.6m/s时,烟气温度达最大值,且氧气、二氧化碳及一氧化碳浓度变化量最小,XPS燃烧速率随着风速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风速较小时,氧气浓度增加对XPS燃烧起主导促进作用;随着风速的进一步增加,其热效应对燃烧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