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书号:978-7-100-11958-0定价:315.00元出版日期:2016年3月该书借鉴当代词汇学、语义学和语言学的前沿理论和研究戍果,借助前人注疏以及《说文》等小学专书,结合出土实物和简帛文献,发掘"三礼"名物词的词源义,归纳其命名理据。在此基础上,建立"三礼"名物词的物类、词义两大系统,总结普义结合规律,并与上古的历史文化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农学家和植物学家夏纬瑛先生的<植物名释札记>是专门研究汉语植物命名的重要著作,它不仅对于植物学、医药学等自然科学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汉语语源学、名物命名学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在植物名语源与物性二者之间更倾向于物性上的观察,在运用语言方法说解名物语源时存在随意音转、破假借、拆裂联绵词、误释词义等错误方法.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动物类名物词在语文辞书释义演变中体现出的精细化、科学化和系统化特点,指出传统辞书释义所择取的最典型、最简明的语义特征的方法与认知语义学指导下的原型辞书释义方法殊途同归,可以用来解决辞书释义精细化与简适化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正闻人军著:《考工司南:中国古代科技名物论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3月,373页,88元,ISBN:978-7-5325-8348-5《考工记》堪称中国先秦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科技经典文献,其影响长盛不衰。近代以降,该书更受到科技史界的重视和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为数可观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从各个方面进一步研究《考工记》,至今方兴未艾。指南针作为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已家喻户晓。近年来,围绕着与指南针史密切相关的司南之谜,学  相似文献   

5.
专名的摹状词理论可以用于两种不同的目的:第一,用来说明专名的意义;第二,用来说明专名指称其对象的指称方式。根据这两种用途,关于专名的摹状词理论相应地可以区分成"专名的摹状词意义理论"和"专名的摹状词指称理论"两种形式。克里普克认为专名的"摹状词意义理论"相比其"摹状词指称理论"来说要更为基础,理由是:当摹状词被用来说明专名的指称方式时,这种说明必然预设了"摹状词被首先用来说明专名的意义"。笔者将论证,克里普克在上述两种专名的摹状词理论之间建立的必然关联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独立地使用摹状词理论来说明专名的指称问题而无需以"专名的摹状词意义理论"为基础,也即:"专名的摹状词指称理论"可以独立地被运用。以上述论证为基础,笔者将讨论克里普克对于"独立"使用的"专名的摹状词指称理论"的反驳——"语义学"论证,认为克里普克的"语义学论证"并不成立,因为该论证是建立在对"指称关系"的错误理解之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6.
卡普(Ernst Kapp,1808-1896)和德克斯(Henry Dircks,1806-1873),两人所处的历史时代相同,虽人生路径和学术进路各异,但都在晚年走上了自觉研究技术哲学的道路。前者构造"技术哲学"一词,于1877年出版《技术哲学纲要》;后者构造"发明哲学"一词,于1867年出版《发明哲学》。在今天的技术哲学界(如SPT、CSPT),前者被视为技术哲学的创始人,后者迄今无人提及。卡普和德克斯各自开创了不同的技术哲学研究传统:卡普是人文学的技术哲学代表人物;而德克斯则是工程学的技术哲学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7.
自罗素起,限定摹状词就成为逻辑哲学、语言哲学以及心灵哲学的核心话题。迄今为止,国外学界相关研究已经历时一个多世纪,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文章以限定摹状词理论发展过程中问题域的转换为基本标准,把整个发展历史截成"确立"、"反驳"与"澄清"三个阶段,并在严格界划"语言"、"心灵"与"世界"三重区分的前提下,通过"限定摹状概念"理论的提出,对前述成果的成就与不足进行批判性考察。  相似文献   

8.
正书号:978-7-100-11518-6定价:56.00元出版日期:2016年3月该书第一部分是对人工智能主体的高层次描述,人们可以用自己熟悉的语言和这个人工智能主体自由交谈。第二部分分析了自然语言的主要结构,也就是说者和听者模式下的命题内和命题间函词论元结构、并列结构及共指关系。第三部分定义了用java实现的英语片段的陈述性规范说明。该书为计算语言学相关的研究人员和学生以及软件工程师等提供了一个对自然语言交流进行理论  相似文献   

9.
<墨经>"闻知"中的推理,多认为是一个三段论.但是本文认为其中含有等词并提出其理由.另外从现代逻辑的等同逻辑入手,通过对"闻知"中的三个关系推理的逻辑结构分析,运用等词替换实现了等词推理,进而由已知推出未知.最后说明这些推理是逻辑知识的讲解而非逻辑知识的应用."闻知"中有带等词的推理,就为<墨经>在关系逻辑中争得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physical infrastructure和soft infrastructure是一对政治类术语。文章通过梳理"infrastructure"的起源、发展以及分类,找到physical infrastructure和soft infrastructure的定位,即它们是"infrastructure"按照性质划分的一组下位词。文章还对现有的翻译版本一一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最后通过图片、考查同类术语、文献三种方式进行验证,得出以下结论:physical infrastructure可译为物质性基础设施或硬基础设施; soft infrastructure可译为软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1.
《墨经》正文训诂追求概念定义的单义性与不可通约性,排斥同义词近义词,表现出非历史性、非地方性以及非情境化的特征,其训诂方式与话语的形成来自文本中数学、物理等自然名物知识内容的概念定义要求。相对先秦时期以同义词近义词训诂为主的"相似性知识"认识型而言,《墨经》正文训诂实为一种"逆相似性知识"认识型,揭示了问题式变革的理论视域。  相似文献   

12.
学者们对"中国"一词在英语中译为China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就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却因缺乏足够的历史文献而难以令人信服.本文从构词法和音韵学的角度出发,对此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佐证其中的一种观点:China是"秦"一词音译的结果,而且China一词有"中国"之意在前,而后才有了"瓷器"之意.  相似文献   

13.
主要讨论了由三个词组成的术语的抽取问题。首先从实验语料中抽取了三个词组成的词串,利用语法规则剔除了不符合要求的三词串,最后对剩下的三词串进行了人工判别,判断其是否为术语。研究发现:1)由三个词组成的术语数量相对较少;2)所获得术语中被赋予新含义的术语占多数;3)同一领域术语间的流通性不同;4)三个以上的词组成的术语仍然存在,只是数量直线下降。  相似文献   

14.
运用形态学的方法将西方工程伦理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理论分析和逻辑整合发现:西方工程伦理形态沿着三条螺旋式上升的主线演变,即"德性-规则-德性"、"道义-功利-道义"和"经验-理性-经验"。西方工程伦理形态的演变,实质是西方工程伦理在思想理念上的演变,在价值行为选择上的演变。伦理形态的演变规律,对于当下工程伦理的理论研究以及工程伦理的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究竟谁在中国最先使用了"科学"一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科学"一词在汉语典籍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作者指出:1、康有为、严复、王国维、梁启超均非在中国最早使用"科学"之人.2、最早使用"科学"一词之人似可溯及到唐末的罗衮.3、近代以前,"科学"一词虽在汉语典籍中偶有出现,但大多指"科举之学".4、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而言,或许英语翻译出身的晚清著名企业家唐廷枢才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使用"科学"之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合伙人     
导演:陈可辛 编剧:周智勇/张冀 主演:黄晓明/邓超/佟大为/杜鹃 类型: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香港 语言:英语/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2013-05-17(中国大陆) 片长:112分钟 又名:中国先生/三个中国先生/American Dreams in China 剧情介绍 《中国合伙人》讲述了"土鳖"黄晓明、"海龟"邓超和"愤青"佟大为从1980年代到21世纪,30年的大变革背景下,三兄弟为了改变自身命运,创办英语培训学校,最终实现"中国式梦想"的"屌丝逆袭"故事.  相似文献   

17.
"侯"的本意是射箭用的靶子.中国宗法制度早在商周成熟,严密的等级制度规定了衣、食、住、行、用的等级界限,作为礼器的侯必然因等级不同而形制各异.射侯是先秦最重要的礼射内容之一,射礼是五礼六艺中最重要的礼仪制度,后世出土的有关射侯的青铜礼器较多,甲骨文、金文及传世的经书类文献也庞杂了相关内容.前代学者从文字训诂学层面上对侯...  相似文献   

18.
词与短语的模糊界限表现为两种现象:某一语言形式不是典型的词或短语,出现了“中间地带”;在发展过程中,语言形式在词与短语间变化,转化期间的跨越界限是模糊的。从结构讲,词(主要是复合词)和短语的概念结构有共同之处,都有核心成分与边缘成分,但也有不同之处。可从概念的三个主要功能入手,分析词和短语在归类、推理和叠加方面的不同表现,来确定某一语言成分的属性。  相似文献   

19.
一、主要技术内容 "高效宽幅远射程机动喷雾机"系"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项目编号为:98-781-02-03. 该项目的技术关键为: (1)设计研制宽幅远射程多头组合喷枪、宽幅远射程环形组合喷枪和宽幅远射程长杆形组合喷枪,三种组合喷枪均已申报专利; (2)设计采用高速陶瓷柱塞泵作为机动植保机械的主要工作部件;  相似文献   

20.
技术知识是人们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技术原理、技术规则、技能的综合,技术原理构建、技术规则制定与技能熟化是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知识生成与转化的三个重要环节。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知识的过程本质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技术知识逻辑过程,即以技术目的为逻辑起点,技术原理构建、技术规则制定和技能熟化的过程;二是技术知识选择过程,是通过试错机制选择有效技术知识的过程;三是技术知识建构过程,是技术知识日臻完善并逐步适应用户个性化要求的过程。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知识的过程本质可以概括为遵循技术逻辑基础上的"选择-建构"过程:"选择-建构"的主体是处于社会文化之中的技术共同体以及社会成员;"选择-建构"的对象是由技术原理、技术规则和技能构成的行动纲领;"选择-建构"的标准包括技术逻辑和社会文化尺度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