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是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和完善.针对泉州市洛江区马甲仰恩小流域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内涵,提出了在该区域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小流域既是天然集水单元,又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单元和经济开发单元。小流域综合治理就是以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为中心,以提高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基本农田优化结构和高效利用及植被建设为重点,建立具有水土保持兼高效生态经济功能的半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红河州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和实践过程中,通过总结各县(市)小流域治理的成功经验,提出小流域综合治理既作为水土流失治理的单元,又当成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经济开发的单元,把治理与开发融为一体,把治理水土流失与脱贫致富融为一体,把水土保持的宏观生态、社会效益、与农户的微观经济活动及地区的经济发展融为一体经营格局,具体从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注重开发小流域效益、建立商品生产基地、进入市场经济和完善有关配套政策和措施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开发与水土保持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快速城市化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厦门翔安区为例,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生态安全问题的辨识与诊断,以及安全格局的资源基础的识别与分析,提出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框架模式,从生态安全建设的角度提出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5.
滇池流域面山的景观格局及其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对滇池流域面山的景观格局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初步揭示了滇池流域面山生态系统类型的演替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强度的关系,这种演替规律和关系,是滇池流域进行生态规划和面源污染区划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确定水土保持整治区域,引入小流域生态安全健康状况为水土保持整治区域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采用相对熵原理将模糊层次分析(FAHP)法与熵权法(Entropy)耦合得FAHP-Entropy耦合赋权法,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小流域生态安全状况关联度来表征不同年份间生态安全状况的变化次序,通过雷达图分析导致小流域生态安全状况变化的内在缘由,以此给出小流域整治的主要目标因素和方向.结果表明:阳春小流域1960年至2017年生态安全状况指数总体呈现:先下降,后平稳,然后再上升的总体趋势,生态安全状况由相对稳定过渡到良好状态,再逐渐接近良性循环,有望一直维持在良性循环的最佳状态.实例证明,FAHP-Entropy耦合赋权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法结合可为科学决策小流域是否到达整治条件的评审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生态安全格局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物种多样性的有效方法.确定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是区域规划、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齐齐哈尔市辖区县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划分出相对安全等级,提出了基于生态安全的市域空间格局概念规划.  相似文献   

8.
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对滇池流域面山的景观格局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初步揭示了滇池流域面山生态系统类型的演替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强度 的关系,这种演替规律的关系,是滇池流域进行生态规划和面源污染区刊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RS、GIS技术,基于DEM将河北太行山区划分为22个小流域.根据PSR模型,选取对山区生态安全起关键作用的29项指标建立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结合的赋权方法——AHP结合熵权法对各评价指标赋权.通过加权和法确定各小流域的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该区域生态安全处于较差状态,进而深入分析其主要驱动因素,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小流域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过程单元,以小流域为研究单元,可以从中观尺度认识库区的地理规律,从而推动库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研究区域选择丹江口库区,以30 m分辨率的DEM为数据源,采用ESRI公司开发的ArcGIS软件,研究流域的自动提取的方法.先对DEM数据进行填洼和削峰的预处理;再经过水流方向的确定,汇流...  相似文献   

11.
日益增强的人类活动严重影响区域生态安全,如何科学预测和模拟区域生态安全已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该研究基于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构建生态安全指标体系,分析陕西省2005—2015年间生态安全的时空分异;以Maxout为激活函数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且以栅格作为最小评价单元,预测和分析陕西省生态安全时空分异及其等级的时空序列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2005—2015年陕西省生态安全综合状况逐步好转。生态安全等级空间格局由"南低北高"向"南北高、中间低"转变,即北部和南部大部分区域转向安全状态,中部局部仍处于不安全状态,但有缓解趋势。②构建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精度为83.98%,能够对陕西省生态安全进行预测。③预测结果表明,2016—2021年陕西省生态安全综合状况持续好转,且中部向高安全状态转变。文中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安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生态屏障格局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分析了我国生态系统空间分布特征,明确了区域主要生态问题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出对保障我国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的关键区域,建立生态区位的概念和评价方法,认为生态区位是某一区域(或区段)对维持生态安全的重要程度及森林对某一区域生态功能影响力大小的标志。评价生态区位可以采用汉明分类与专家系统分类结合的方法。根据区域的生态区位重要性和中国生态屏障确立的基本原则,综合考虑中国国情,提出中国生态屏障格局包括四横、两环、一纵,总面积达3 176 076 km2,生态屏障涉及434个国家、省和县级自然保护区,240个国家森林公园,5个国际重要湿地,6个国家湿地公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生态屏障格局实施的建设方案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1977年MSS及1990,2000,2005年TM影像数据为基本信息源,运用3S技术及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对四合木分布区的景观构成和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动态分析,探讨了景观格局变化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0年来,四合木分布区景观构成变化较大,其中四合木种群面积不断减少,耕地、城镇、工矿等人工景观类型不断增加,沙地与其他植被面积扩展明显; 研究区景观多样性增强,优势度降低,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并向异质化发展.这必然会导致景观稳定性及其抗干扰能力下降,产生土地退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区域生态安全问题,因此,应加强四合木及其生境保护,控制景观格局变化,以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4.
以实地调查和Landsat TM遥感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大连市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并分别构建了大连市水土保持安全格局、水源保护安全格局和防洪安全格局,综合三者构建了综合生态安全格局.根据主要生态问题的空间分异,划分为低、中、高三个水平,能够为大连市的开发建设提供决策支持.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指引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的有效方法,具体应用时,需根据城市的特点和发展阶段,对三个水平的生态安全格局进行取舍.最后对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的思想和构建方法进行了梳理,并对其局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地表覆被格局优化对流域土壤侵蚀影响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已有的通用土壤侵蚀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信息栅格的利用地表覆被格局进行区域土壤侵蚀调控的模型,并分析了覆被格局对区域生态安全可能影响.通过对区域内的覆被格局进行林地、灌丛、草地、耕地等情景设定,对可能的区域土壤侵蚀进行情景分析.以减少区域土壤侵蚀量为目标,从地表覆被格局的总量调控和空间优化两个方面,进行了地表覆被格局优化.试验表明,通过对地表覆被格局调控和空间布局优化,可以有效地减轻土壤侵蚀强度,是确保区域生态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北京市房山区北港沟小流域生态治理为研究案例。对该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简要分析,浅要论述了生态治理工程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河南科学》2016,(12):2063-2067
形成科学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一个区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特征的绿色发展关键之一.以濮阳市为研究对象,划分濮阳市主体功能区,分别提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的范围、功能定位和国土开发要求;构建"一核二轴四级"为特征的市域城镇化格局,明确各空间单元发展方向;提出了蓄滞洪区优质粮食生产区、沿黄有机水稻生产区、黄河故道优质果蔬生产区、沿黄绿色奶牛养殖带、沿国道106生态观光农业带组成的"三区两带"为特征的农业发展格局,明确农业发展空间各单元发展策略;提出了平原土壤沙化控制农业生态区、濮范台洪水调蓄生态功能区、沿黄生态走廊、沿金堤河生态走廊组成的"两区两带"生态空间格局,明确了生态空间各单元的保护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王坤 《科技咨询导报》2010,(20):134-134
小流域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村面源以及水土流失。在分析小流域污染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以水质为基点,以总量控制为指导原则,确保饮用水安全,确定优先控制单元,实行污染治理、污水资源化、面源控制、流域生态修复以及加强流域水污染环境管理一体化综合整治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充分考量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三生空间)的相互影响,为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提供新的思路,并为扬州市在保护生态安全前提下优化空间开发格局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以扬州市为例,基于1:5 000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综合考虑未来城镇扩张和生产空间缓冲作用对生态安全格局的影响,借助多情景基础方案冲突协调评价和环形梯度分析的方法,从三生耦合角度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进行构建并优化。【结果】 构建了“三生主体功能量化-多情景基础方案冲突协调评价-基于三生规律分析分区协调情景评价”三生耦合优化框架,扬州市生态安全格局网络优化后,生态源地与廊道面积共计2 444.63 km2,占全域面积的36.85%;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网络由底线功能用地、缓冲功能用地、连通功能用地组成,占全域的面积比例分别为23.16%、12.01%和1.68%。【结论】 本研究形成的三生耦合优化框架,可以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提供新思路,进而有效指导相关规划。  相似文献   

20.
【目的】充分考量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三生空间)的相互影响,为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提供新的思路,并为扬州市在保护生态安全前提下优化空间开发格局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以扬州市为例,基于1∶5 000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综合考虑未来城镇扩张和生产空间缓冲作用对生态安全格局的影响,借助多情景基础方案冲突协调评价和环形梯度分析的方法,从三生耦合角度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进行构建并优化。【结果】构建了"三生主体功能量化-多情景基础方案冲突协调评价-基于三生规律分析分区协调情景评价"三生耦合优化框架,扬州市生态安全格局网络优化后,生态源地与廊道面积共计2 444.63 km~2,占全域面积的36.85%;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网络由底线功能用地、缓冲功能用地、连通功能用地组成,占全域的面积比例分别为23.16%、12.01%和1.68%。【结论】本研究形成的三生耦合优化框架,可以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提供新思路,进而有效指导相关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