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常生活的文化变迁,反映着具体历史时空下人们的内心情感、心理状态和文化意识的改变.晚清上海夜花园的产生和流行,成为当时媒介文本里一个具有深刻文化隐喻功能的词语,反映了近代中国文化公共领域和西方自由资本主义文化公共领域不相同的若干特征.旧式士大夫文人为主的文化文本,尽管发挥了文学作为公共领域的文化机制的中介作用,但是无法实现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自我启蒙,所以不可能单独构成文化现代性话语.  相似文献   

2.
晚清西学的输入和大众文化的兴起促使以图像为主的画报应运而生。《点石斋画报》真实地再现了晚清民众对西学的态度,各个阶层对西学的反应不尽相同,这种表现与传统思想、民族心理、社会现实密不可分。本文以《点石斋画报》中的四个典型场景为例,分析晚清西学传播的受众表现及其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3.
一个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徘徊矛盾的人,一个处于夹缝中的人——1865年,李鸿章在说起晚清权臣李鸿章,人们总是会想到“卖国贼”、“千古罪人”这样的评价。但是,当我们平心静气、理性来思考李鸿章所处时代大厦将倾的尴尬境地的时候,我们发现,李鸿章无法也不能承担晚清对外交往失败的悲剧后果。理想与现实的两难中西冲突,是两个独立发展的文明体系的冲突。这样的冲突既是局势上的冲突,也是士大夫内在观念的冲突。因此,晚清外交的两难本质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困境。把李鸿章放到中西对比的世界环境中去评价,有助于深刻理解李鸿章和晚清的命运。处在…  相似文献   

4.
"清"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它对中国文人绘画的创作及风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清"美的推崇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一种普遍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5.
龙启瑞、龙继栋父子在晚清词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启瑞词工于小令,其词善于表达士大夫的闲雅生活,温婉蕴藉,自然清妙。继栋词秉承家学又有所变化,表现为小令与其父风格相似,慢词则将身世之感融入伤春悲秋之中,沉着苍凉;部分词更以气势胜,奇情四溢;善于用典,语言琢炼工致。龙氏父子词能独立于常州词派的牢笼之外,又与晚清临桂词派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这是在村田雄二郎教授主持的日本东京大学地域文化专业晚清历史与档案研习班的集体努力下完成的一部晚清中日关系史论文集.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晚清政治的急剧动荡,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晚清文化领域也经历一段前所未有的中西文化的抗争。尽管其中难免存在片面的、孤立的倾向,但整个过程仍然是一个向上的、发展的,日益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晚清社会思潮经历了从经世到维新再到立宪的演变进程。在这个纵向的演变进程当中,晚清的社会思想也在逐步的由传统向近代转型。也就是它的不断发展和转变影响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文化选择。晚清社会思潮对传统思想和西方思想所进行的深入研究奠定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五四"启蒙知识分子的思想基础,陈独秀的启蒙思想与晚清社会思潮有着难以割舍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藏书历史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藏书思想和图书馆学术的历史长河中,晚清(1840—1911)图书馆事业发展可以说是一段十分短暂的时期,但是它也是一段极为重要且精彩的历史。晚清社会的剧烈动荡、新旧思想的碰撞、西学东渐的文化融合,使得晚清图书馆学术思想成为中国古典藏书思想向近代图书馆学术思想转变之奠基。  相似文献   

10.
晚清来华耶稣会士的论著是研究晚清社会宗教的重要文献资料。英国传教士约翰·亨利·格雷Walks in the City of Canton:with an Itinerary一书以观赏者的视角描述了晚清广州城的历史面貌,尤其是对广州城的佛寺有浓墨重彩的描述。不仅如实记录了佛教道场的历史传承,且重点探析了变动社会中佛门的真实转向。从中可以窥探社会经济背景与宗教文化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进而藉此加深对晚清社会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湘乡派古文继桐城派而起,不仅与晚清社会的转型和文学自身的嬗变有关,还与湖湘文化息息相关。湘乡派由于汲取了晚清湖湘文化中的精粹,并因时代气运的影响,从而展示了它雄浑硬朗的风貌。  相似文献   

12.
晚清以来,庐州社会经过长时间的灾害与战争摧残,民生重困,乱象已成,传统社会秩序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伴随着晚清淮军士绅的发展壮大,他们在基层社会保障、教化乡里、儒学传承等领域的理念传播与社会实践为晚清安徽社会带来一股劲风。他们的言论和具体实践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对近代中国基层社会格局的演进与形成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林则徐是晚清“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也是向西方学习进步技术的先驱.他所组织的翻译活动为中国翻译史画出了浓重的一笔,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14.
曾经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和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的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在《花甲回忆》中评价晚清的士大夫时感慨地说道:“在文学方面他们是成人,而在科学方面,他们却仍然是孩子。”同样一个丁韪良,在与中国农民交流的时候,却认识到中国社会底层的真实想法。他在北京西山同一位满手老茧的农夫聊天时,农夫  相似文献   

15.
朱维铮论乾嘉学术时,善于总结乾嘉汉学与西学的关系,并揭示乾嘉学者在学与政之间的矛盾心理。在对晚清学术论述中,朱维铮盛赞龚自珍和魏源理论创新的勇气,指出康有为与章太炎都是晚清学术史上的关键人物。朱维铮纵论20世纪清学史研究的历程,重点比较了章太炎与刘师培清学史研究的异同和梁启超与钱穆清学史研究的不同旨趣,还总结了周予同清学史研究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溧水濮氏家族是白鹤梁题刻所见著名姓氏家族之一,它是晚清时期江苏溧水一个新崛起的家族,该家族以科举出仕、为官理民、文化创造而闻名,在晚清、中国近现代乃至当代社会均深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晚清民族主义与文学转型》是单正平教授的博士论文。他从晚清民族主义探究中国文学转型,又从晚清文学转型为中国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8.
1840年的鸦片战争,叩开了大清王朝的大门。自此以后,与其说清王朝走向了衰败,不如说从更广的意义上,中国朝着法治迈进了一大步。西方的法律文化随着晚清的媒体传入中国,与自古以来根植于人们内心的法律观念激烈碰撞、相互交融,孕育出的"新生儿"随着媒体被广为人知。晚清时代的文化浸透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媒体则透过生活展现了法律文化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9.
将苏曼殊放置在中西文化大碰撞的大背景下,从心理与文化思想等层面解析苏曼殊的社会人格。苏曼殊佛禅的价值取向是双重的,既是为了逃避苦难的人生,又是追求一种禅境;在他身上,有士大夫英雄梦的精神传承,也有士大夫理想的现代变异;苏曼殊的社会人格是分裂的,他无法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是社会的游离分子,任何既定的称谓都不能准确地界定他。  相似文献   

20.
在晚清面临国难和文化生存危机的双重打击之下,蒙古正红旗人、帝师、文华殿大学士倭仁,领导一批倔强的道学大师,以堂·吉诃德式的精神,同列强的文化入侵展开殊死决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