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栖动物是一种具有四肢的脊椎动物,它们皮肤的腺体发育,而缺少其他四足动物特征性的鳞片、羽毛和毛发等表皮结构。其实,两栖动物的名称就说明了这类动物的特点,它们的英文名称“amphib-ian”,如果直译的话,就是“有两种生活的动物”。大多数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像鱼一样  相似文献   

2.
大鲵告急     
中国大鲵,俗称娃娃鱼,是当今世上最大的两栖动物,最长可达2米。今天,大鲵物种岌岌可危,1989年被列为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中国的国宝之一。在英国伦敦动物学会公布的全球最濒危两栖动物名单中,中国大鲵排在了第一位。  相似文献   

3.
施玉樑 《科学通报》1990,35(24):1902-1902
梭状肉毒芽孢杆菌产生的毒蛋白——肉毒杆菌毒素(BoTX),是世界上已知最强的毒物,在脊椎动物BoTX干扰乙酰胆碱从运动神经末梢的释放,从而引起与呼吸有关的肌群麻痹,导致动物死亡。已有资料表明,多数脊椎动物如鱼类、两栖动物、乌龟、鸟类和哺乳动物对BoTX都有很高的感受性。来源于植物的三萜化合物——川楝素是另一类突触前阻遏剂,它  相似文献   

4.
最近,“保护国际”组织的科学考察人员在哥伦比亚深山中发现了两栖动物的10个新物种.其中9种奇特的青蛙和1种鲵。“保护国际”组织的两栖动物专家罗宾·摩尔表示,因为全球将近1/3的两栖动物正面临灭绝的危险.所以这一发现令人兴奋。  相似文献   

5.
蛙类和蟾蜍是不饮水的。两个美国研究者已进一步证实了动物专家关于蛙类和蟾蜍通过皮肤吸收液体的怀疑。在脊椎动物进化过程的某些时候,作为一种陆上生活的适应性,逐渐形成了口喝和饮水的本能。在陆地上通向水源的通道是分散的,动物第一次冒着脱水干燥濒于死亡的危险。问题是,什么时候和怎样进化的?第一批上陆的动物是两栖动物,其中某些两栖动物经常生活在十分干燥的环境中。它们饮水吗?  相似文献   

6.
两栖动物是最原始的陆生脊椎动物,既能适应陆地生活,又能适应水生生活.蝾螈是一种有尾两栖动物,体形和蜥蜴相似,但体表没有鳞.它们也是上佳的观赏动物,有些被人们当成宠物来养. 红蝾螈是一种砖红色陆栖北美蝾螈,栖息于北美东部林地.红蝾螈在水中孵化并繁殖,但是在陆地上度过其生命的幼年阶段.它们身上明亮的橙色或红色图案警告捕食者它们的皮肤有毒,这样当它们寻找食物时,会使天敌离得远远的.  相似文献   

7.
科技发现     
《科学之友》2006,(6):14-15
科学家为两栖动物绘制新家谱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生物学家达罗福洛斯特和他的同事们为两栖动物绘制了新的家谱,从而为科学界提供了有关两栖类生物多样性问题的新起点。新的生命树建立在522种两栖物种的DNA和其他资料基础上。新的分类法命名了33个新组和2个新的种族家庭,还包括  相似文献   

8.
正A我们知道,人类拥有很强的语言能力,而且明显更喜欢使用右手,这两点都是由左半脑控制的。那么,动物也分左右手吗?科学家认为,不论是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还是鸟类,它们也和人类一样,具有不对称的大脑。许多脊椎动物在获取食物或进食时都更喜欢使用右侧的肢体,或优先选择右侧的食物。当黑猩  相似文献   

9.
动物形态的多样性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脊椎动物附肢形态的发生一直以来是研究物种形态进化发育的典型例子.脊椎动物的附肢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发生了多次重大的改变,这大大提高了脊椎动物的适应性.另外,在由水生鳍向陆生足演化以及四足动物形态各异的四肢发育过程中,涉及很多与发育相关的基因和调控通路.本文结合发育生物学和遗传学的证据,综述了近年来对脊椎动物四肢发育及进化机制的相关研究,强调了基因的时空差异表达及调控是造成生物形态适应性进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正>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去年6月发布的最新《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有4529种哺乳动物(1199个)、鸟类(1373个)、两栖动物(1957个)榜上有名。事实上,过去35亿年来地球上已有超过95%的物种消失——许多物种经历了悲壮的大灭绝。随着气候变化、森林滥砍滥伐等引发的环境灾难,我们很难预测物种灭绝的速度和模式,假定以目前的灭绝速度设一常数,地球上每年将消失0.01%~0.7%的物种(每年有成千上万物种消失)。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未来数个世纪地球可能会再次经  相似文献   

11.
晨曦 《科学之友》2005,(6):47-47
根据《科学》杂志近期发表的《全球两栖动物评估》一文,全球两栖动物多达1/3已濒临绝种,地球正面临第六波的“大规模生物灭绝”。工业文明的发展,满足着人们的物质享受,却也破坏了自然环境。越来越多的学者发出警告,如果不加节制,人类将自食恶果,面临生态与气候持续恶化所带来的“自然界大反扑”。  相似文献   

12.
物种灭绝     
地球上的生命正处于又一次大灭绝的时期,在过去500年中,诸如旅鸽、海雀、袋狼和斑驴等844个物种已经灭绝,还有多达16000个物种正受到灭绝的威胁,世界上11%的鸟类已经芳影不存,非洲一些地方的类人猿减少了超过50%,亚洲40%的动物和植物将很快消失,目前一半的有袋(目)动物和三分之一的两栖动物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境地,到2025年,全球2/3的海龟也将与我们永别。这仅仅是物种灭绝的冰山一角,尽管已经有150万个物种被人类所认识,但估计自然界中物种的实际数量为500万到3000万个,科学家估计可能每20分钟就有一个物种灭绝或者说一年灭绝27000个物种,很…  相似文献   

13.
厄瓜多尔的热带雨林是研究生物多样化的宝库,近年来有不少奇特的新物种在雨林中相继被发现。最近。爬行动物及两栖动物生态国际协会的研究人员在厄瓜多尔又发现了30多种新物种。研究人员表示,这些远离人类居住区的珍稀物种看似受到的干扰很少.但是全球气候变暖对它们的生存也带来了威胁。  相似文献   

14.
朱幼安  赵文金  盖志琨  李强  乔妥  卢静  朱敏 《科学通报》2023,(17):2144-2145
<正>只有厘清“从鱼到人”的脊椎动物生命演化,才能解答人类的生物学属性从何而来.脊椎动物早期演化的一个重大飞跃是颌与有颌脊椎动物的出现.包括人类在内,地球上现存99.8%的脊椎动物都具有颌骨(包括上颌与下颌),统称为有颌脊椎动物或有颌类.人类的身体构型和很多重要器官的起源都可追溯到有颌类演化之初.颌的出现与有颌的类崛起具体发生在何地、是如何及为何而发生?已经灭绝的一些有颌类位于脊椎动物之树的什么位置?这些问题需要化石证据及古生物学研究来回答.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探索》2006,(4):6-7
2005年年底,由13个保护生物多样性组织组成的“零灭绝联盟”公布了一份“濒危物种”报告,指出,位于全球595个地点的794种动物即将绝种,其中包括中国的扬子鳄、非洲的马达加斯加狐猴和美国的象牙喙啄木鸟,而素有“生态晴雨表”之称的两栖动物占了其中的1/3。有专家指出,如果再不施以援手,我们将要与这些动物彻底说“再见”。据统计,近2000年来,地球上已有106种哺乳类动物和127种鸟类灭绝;濒临灭绝的哺乳类动物有406种,鸟类有593种,爬行动物有 209种,鱼类有242种,其他低等动物更不计其数。大熊猫、西伯利亚虎、亚洲黑熊、印尼马鲁克白鹦、亚洲猩狸、非洲黑犀牛、北美石龟、北美玳瑁等均濒临灭绝。  相似文献   

16.
何其蔚 《自然与人》2010,(2):F0003-F0003
华盛顿的国立自然史博物馆陈列了各式各样的展览.内容涵盖了海洋生命、灵长类动物、最后一次冰期时的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两栖动物以及蝴蝶等。在每一个展示区域都标有一段对某个特定物种的简要的介绍以及它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深层次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脊椎动物实证起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舒德干 《科学通报》2003,48(6):541-550
早寒武世海口鱼和海口虫的发现涉及到脊椎动物起源这一重大论题, 近年来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大量海口鱼新材料不仅证实了原先认识到的背鳍、腹鳍、“之”字形肌节等重要性状, 而且还揭示出原始脊椎和头部感官两类关键性特征; 这种仍保留无头类原始生殖器官特征的脊椎动物很可能就是有头类始祖. 在无颚纲中建立了1个新目昆明鱼目和新科昆明鱼科, 描述了一个新属种长吻钟健鱼. 新发现的1400余枚海口虫标本提供的多方位解剖学信息显示, 其皮肤、肌肉、呼吸、循环等器官系统与脊索动物明显不同, 相反, 其躯体构型与古虫类相近, 而兼有背、腹神经索的“过渡型”神经系统, 与半索动物相一致. 基于一系列最早期后口动物新发现, 本文提出的脊椎动物起源分“五步走”的假说, 在原口动物与脊椎动物之间架起了一座演化桥梁, 其中后四步与现代动物谱系分析的“四步走”假说相一致, 更增添了关键性的第一步; 于是, 华南便应该是世界上脊椎动物已知最早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18.
武高 《科学通报》1957,2(1):32-32
1957年,科学出版社將出版科学期刊90种,其中有18种是新創刊的或复刊的。在新創刊的期刊中,有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编輯的“力学学报”(季刊)、中国电子学会主编的“电子学学报”(半年刊)、中国农業机械学会主編的“农業机械学报”(半年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編輯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季刊)等。此外,中国生理学会为了介紹国內外生理科学最新的研究成就,还將创刊综合性的学术刊物“生理科学的进展”(季刊)。  相似文献   

19.
林声 《大自然探索》2014,(12):64-69
作为地球上最成功的物种,人体吸引了许多不邀自来的“食客”。我们的身体里寄居了成百上千种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节肢动物。病毒是最早的寄生物种,然后是细菌,之后随着多细胞生物的进化,更复杂的寄生“食客”纷至沓来。地球1亿物种中有一半为寄生物种。以下十种令人恐怖的小小虫子,相信一定没人愿意让它们在自己的身体里“安家落户”。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探索》2009,(2):9-11
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地球上的许多物种的身体结构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那些无法适应环境变化的物种已经灭绝。不过,仍有一些物种数亿年来它们的身体结构几乎未出现什么变化,始终处于进化的起跑线上。它们被称为“活化石”物种。,最近,美国《连线》杂志列举了全球12种具有代表性的“活化石”物种,其中一些是濒临灭绝的稀有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