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一、前言被植区划是自然区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区划的基础资料之一。因此在研究自然区划和农业区划时,必须研究植被区划,目的在为广义的农业生产服务,包括农林牧付渔的生产规划,土地合理利用以及植被资源的利用改造等提供科学依据。自1960年开始,我们即对本省的植被类型进行了初步的普查与研究工作,现根据历  相似文献   

2.
一、西昌地区植被区划的原则与依据 植被区划是从地理角度去区划,而植被类型的形式是该植物群落种类成分与自然环—境的综合因素长期适应的结果。植被类型是植被区划中的一个重要标志。某一级的植被分区单位,是以在该区广泛分布的某一植被类型(植被型、群系或群丛),或是它们的组合为特征,作为区划的重要标志。植物群落和植物区系的发展过程是统一的过程,是平行进行的。因此,在进行地植物区划时要考虑到植物区系分布界限这一特征,尤其是建群植物种类的分布。再次,同一自然区内植物的垂直分布及其垂直带谱应大致相同,因为它们的自然条件均受大气候支配,特别是垂直分布的基部植被带是植被省一级区划的重要依据之一。此外,农业植被的类型及其钝作制度,是对要求严格的经济作物或果树作为植被区划标志之一,也是很重要的。植被类型是自然环境下综合作用的产物,又是植被区划中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区划时要考虑自然条件(气候、地貌、地质、土壤)特别是原生植被与相对稳定群落。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植被区划概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被区划的目的,在于把各地区的不同植被,结合形成该地区植被类型的环境因素,如气候、土壤、地形、地理位置等,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为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规划,特别是为农、林、牧的综合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我省东南濒海,受台湾海峡暖流和季风影响很大,境内地形起伏,形成许多中、小地形和中、小气候,表现出植被分布上的差异。因此植被区划在理论上不仅反映了现状植被类型的形式、分布与环境的矛盾统一,而且反映了复原  相似文献   

4.
贵州植被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植被区划是地植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论在学科理论上还是在生产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植被区划是植被地理规律性的总结,一个地区的植被区划,就是该地区现有全部地植物学资料的概括性成果。进行植被区划,无疑地将促进地植物学研究的深入与发展。同时,通过植被区划,对不同地域的植被分布规律、植被特征、植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植被的演替变化规律等进行分析对比,将为农、林、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当前正在全国范围开展的农业资源调查与农业区划工作打下基础。为此,我们对贵州省的植被区划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将有关资料整理如下,错误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贵阳市的自然条件、植被类型及特征的基础上,对贵阳市的植被进行了区划.将全市划分为七个植被区,对各区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一些改造和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整个地球表面所复盖的植被、是由许多个植被区域个体共同组成的复杂的镶嵌体系。植被分异为许多个区域个体是遵循着一定的自然规律的,植被区划就是建立在对这种规律的认识的基础之上。对于植被区划的理论和方法论的探讨,一向都是植被科学的基本的研究内容之一。近年来,作为农业区划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植被区划的研究工作在全国许多地方都  相似文献   

7.
《易门县的植被和植物资源考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鉴定会于1985年11月27日在昆明市召开.会议由易门县人民政府和云南大学科研处共同主持.该课题承担单位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课题组代表在会上作了考察报告.参加会议24名专家教授及有关领导对《报告》作了严肃、认真的审议.会议认为,《报告》对易门县的自然环境、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规律、植被区划、资源植物种类及其分类和主要种类的利用价值、以及开发和保护措施等,应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系我省首次在一个县的范围内进行了植被区划.特别是在滇中首次发现分布的红豆树(Ormosia yunnanensis)植物种  相似文献   

8.
引言在我国的自然区划工作中,秦岭淮河一线,经常被看成是一条重要的自然区划界线。例如1959年的《中国气候区划》和1980年发表的《中国农业气候区划试论》中,它都是我国东部地区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同时也是1959年《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和1980年《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概要》中带一级的区划界线。由于我国综合自然区划的划分以生物气候为主导因素,所以它的带一级区划界线和气候区划一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且“根据生物气候划出来的地域,它的气候、土壤、植被是相当一致的”,因此,在我国的植被、土壤等区划中,秦岭淮河线基本上都是带一级的区划界线,甚至动物区划和水文区划也有类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四川常绿阔叶林属于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本区的研究对我国亚热带地区的区划工作具有一定意义。由于自然植被是自然综合作用下的产物,因此它具有对环境条件要求的指示性,所以植被区划为农林牧的布局和发展依据。 四川植物非常丰富,约一万种左右;植被类型多样可谓中国之缩影。几十年来,在这方面作了不少工作,主要是植物分类学方面的工作,如方文培等,为植被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此外,英人威尔逊(E.H.Wilson)在峨边等西部地区进行了采集分类工作。从森林角度也曾做了不少工作,如郑万钧,曲仲湘,吴中伦,程绍行等。然而在植被区划方面,特别是对本省常绿阔叶林方面区划工作做得不够。  相似文献   

10.
正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伴生着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长期的工业和农业污染、大规模的森林采伐以及将大范围的自然环境逐渐转化为农业和工业景观,产生了以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服务功能丧失为特征的各式各样的退化生态系统。面对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相似文献   

11.
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伴生着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长期的工业和农业污染、大规模的森林采伐以及将大范围的自然环境逐渐转化为农业和工业景观,产生了以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服务功能丧失为特征的各式各样的退化生态系统。面对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严峻形势,  相似文献   

12.
正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伴生着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长期的工业和农业污染、大规模的森林采伐以及将大范围的自然环境逐渐转化为农业和工业景观,产生了以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服务功能丧失为特征的各式各样的退化生态系统。面对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相似文献   

13.
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伴生着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长期的工业和农业污染、大规模的森林采伐以及将大范围的自然环境逐渐转化为农业和工业景观,产生了以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服务功能丧失为特征的各式各样的退化生态系统。面对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严峻形势,如何使退  相似文献   

14.
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伴生着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长期的工业和农业污染、大规模的森林采伐以及将大范围的自然环境逐渐转化为农业和工业景观,产生了以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服务功能丧失为特征的各式各样的退化生态系统。面对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严峻形势,  相似文献   

15.
<正>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伴生着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长期的工业和农业污染、大规模的森林采伐以及将大范围的自然环境逐渐转化为农业和工业景观,产生了以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服务功能丧失为特征的各式各样的退化生态系统。面对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相似文献   

16.
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伴生着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长期的工业和农业污染、大规模的森林采伐以及将大范围的自然环境逐渐转化为农业和工业景观,产生了以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服务功能丧失为特征的各式各样的退化生态系统。面对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严峻形势,如何使退化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重建,  相似文献   

17.
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伴生着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长期的工业和农业污染、大规模的森林采伐以及将大范围的自然环境逐渐转化为农业和工业景观,产生了以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服务功能丧失为特征的各式各样的退化生态系统。面对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严峻形势,如何使退化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重建,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地区性植被研究工作,解放后才广泛开展,但较详细的植被研究报告和地区性植被图,至今还很少见到。植被与气候、地形、母岩、土壤等有紧密联系,地区性植被研究及植被制图一方面说明了当地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另一方面也阐明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这样,才有可能充分利用自然植物资源,有根据的引种经济树种和作物,以及合理的利用土地。  相似文献   

19.
福建甜槠林的地理分布特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据闽西、闽中、闽北和闽南北部等6地区含26处样地、13260m ̄2具代表性的甜槠林调查数据,以地区间树种重要值相似性指数作地区聚类和排序分析,得到福建中亚热带中部亚地带的地区组合和北部亚地带与南亚热带的各一地区,它们依温度和降水量作有规律的分布格局,划分结果同福建植被区划基本相吻合。另据以上各地区甜槠林群落地理成分及树种多样性指数作统计,也取得和地区聚类、排序相对应的结果,这表明福建甜槠林的地理分布具较明显的纬度地带性.  相似文献   

20.
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伴生着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长期的工业和农业污染、大规模的森林采伐以及将大范围的自然环境逐渐转化为农业和工业景观,产生了以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服务功能丧失为特征的各式各样的退化生态系统.面对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严峻形势,如何使退化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重建,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