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天颖 《世界知识》2008,(11):60-60
1993年,苏丹赤地千里,饿殍载道,一头馋涎欲滴的非洲兀鹫,紧紧盯着一个骨瘦如柴的女孩,她匍匐在地,挣扎着向救济中心爬去。新闻记者凯文·卡特按下快门,赶走兀鹫,然后独自离去。他没有抱起濒死的女孩,没有把她送到救济中心,因为所有在苏丹采访的外国记者早就接到通告:为避免被传染恶疾,不要接触那些饥民。  相似文献   

2.
彭琼仙精练的语言、严密的逻辑,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告诉记者,她与直销的相会顺理成章,没有丝毫的意外。  相似文献   

3.
悄悄的变革:外国记者在华的“自由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开和 《世界知识》2008,(22):52-55
向世界说明中国,除了我们自己的努力外,各国新闻机构发挥的沟通作用至关重要,因此,“我们不仅欢迎更多的外国记者来华访问。对于常驻中国的外国记者,也将给予更多的服务”。  相似文献   

4.
“我已经在一年前就退出安旗了。”一连给几个原安旗高阶经销商去电,记者都听到这样一句话,随后记者联系上身在美国的安旗第一位经销商Annie女士,没想到,她也称一年前就退出了安旗公司,并告诉记者,在美安旗经销商起诉安旗公司的案子将于今年10月在洛杉矶开庭。[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张忠说她眼睛发炎,请记者不要拍照,因为这样看上去不是特别的漂亮。但在记者眼中,此刻的张忠洋溢着知性的美。  相似文献   

6.
国民政府的抗日对外宣传由国际宣传处负责,在1937年至1945年的八年抗战中,该处的新闻宣传及对外电审查,在中国当代新闻史上留下了特殊的痕迹;作为外国记者中的核心力量,美国记者群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隐埋于深山老林的庙宇、一口古老的炼丹炉、鹤发童颜的老者…在认识凝真道长前,这是记者对于道教的所有印象。 “贵溪市冷水鬼谷洞道观主持——凝真道长”,如果不是她递给我的那张名片,记者怎么也不能把这位NHT环球经销商与我以前的想象联系起来。看着她眼中闪烁着的睿智光芒,记者越发地想了解这位加盟NHT环球事业的道长。  相似文献   

8.
彼岸的跨越     
“我曾经做过记者,后来一直信佛,”这个坐在记者对面优雅的喝着咖啡的女子名叫秦亚玲,现在已是一家传播健康理念的公司创始人。人如其名,亲切、温柔、美丽,她的笑容让记者不太相信她今年已是45岁了。咖啡厅外是热闹的重庆解放碑,在温婉的咖啡香气中,秦亚玲向记者讲述了她如何实现从记者到健康理念传播者的跨  相似文献   

9.
“你现在俱乐部下面的会员有多少人?”记者略带好奇地问林双,理理额前的刘海.林双回答记者:“也就三百多人吧。”她的眸子清澈见底,没有一丝夸张,没有一丝炫耀。“可是……可是你才做几个月啊,而且你也不是一个直销人.”记者诧异起来.“对任何人我都艰友善.这或许是我的制胜法宝.”惧乐部的会员们都称她为“亲善大使”.她一如既往本着一颗“真心待人”的心.自然善意浓浓洋溢在她领导的团队周间.这就成了吸引众多会员前来的原动力。林双的待人哲学?是她先天的秉性所定?抑扣或是后天的学习所养?根简单.她亲口告诉笔音.那是俱乐部这个温暖的团体无形中感染着她,是俱乐部负责人戴光强先生一直在给她码头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0月17日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开始实施,与此同时1990年的旧条例宣告废止。新条例规定外国记者在华采访只需征得采访对象的同意,无须向相关单位提出申请并经同意。这一变化使外国记者在中国采访受到的限制减少,表明中国的对外开放在新闻领域进一步深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媒体如何在国内新闻报道上与国外媒体竞争?如何克服放宽国外媒体采访限制带来的不利影响,建立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1.
藏族著名学者诺章·吴坚先生精通藏传佛教教理知识,善长藏族传统诗词与藏族传统财经算术.他著有<藏传佛教念诵与仪轨经集>、<西藏割据史>、<西藏王臣记详释>、<数称词释义大全>等多部专著,还与藏族著名学者恰白·次旦平措和夏玉·平措次仁合作撰写了藏族历史巨著--<西藏简明通史·松石宝串>,他的新作<佛本生如意腾详解>也即将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文章根据诺章·吴坚先生的成长经历和主要研究方向,对有关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及西藏分裂割据时期的某些问题进行了采访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西林·帕他努泰(中国名常媛),1956年8岁时,与她12岁的哥哥常怀,由泰国当时的总理秘密送到中国读书。她的一生,有着传奇的经历,而从她的故事里,可以看到中泰两国曲折建交的过程。二哥作为披汶政府的总理私人代表来中国,我以为来玩一个礼拜,就回去跟同学们吹吹牛皮。我记得当时我们从仰光进入云南,中国政府的官员接待我们吃饭,我很不懂事地提要求说:我要喝可乐。接待人员面面相觑,他们不懂可乐是什  相似文献   

13.
西藏佛教后弘期兴起及其原因东嘎·洛桑赤列从公元978年(北宋赵光义太平兴国三年,藏历纪年前土虎年,释迦灭寂1522年)的西藏实际开始研究。卫藏十学士从青海返回卫藏的多麦后,又到桑耶地方当上了四个寺庙的住持,逐渐形成四部,当时四部虽无教派之争,但是为了各个寺院的经济财富的多寡而互相争夺,甚至互动干戈。战争给当时的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使古代修建的大昭寺、小昭寺、桑耶寺、昌珠寺遭到严重破坏。针对这种历史事实,东嘎·洛桑赤列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充分说明宗教上层人士具有不能脱离剥削他人而生活的…  相似文献   

14.
《当代地方科技》2005,(10):70-71
“我这人很平凡,想不出有什么亮点……”,周小明用这样的开场白来回应记者的采访,让记者一时措手不及。记者用惯性的思维认为周小明是在用巾国人传统的含蓄在表达着谦逊,但周小明的样子却是一本正经的。  相似文献   

15.
刘永文  德萨 《西藏大学学报》2005,20(2):15-23,31
随着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近代报纸也应运而生。与此同时清王朝在西方的坚船利炮面前不堪一击。政府的腐败必然导致强敌对主权的践踏或领土的侵占。在清王朝的衰败过程中,西藏也成了英、俄等国家觊觎的对象。晚清众多的报刊对与西藏有关的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报道,而这些报刊中《神州日报》及时报道关于西藏的重大政治事件、全面介绍政府的筹藏方略及其民间对西藏问题的关注、转译外国报纸对西藏问题的介绍。梳理研究这些报刊资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舆论导向、批驳现实中分裂西藏的错误舆论及其行为。  相似文献   

16.
在自己的译员生涯中,施燕华最难忘记的是邓小平。1977年7月30日晚的北京国际足球友好邀请赛闭幕式上.她就坐在邓小平身后。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和她一起漫谈喜剧《枫叶红了的时候》。施燕华参加了邓小平与外国政要的数十次会见,她最感有幸的是耳闻目睹邓小平与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两次极为精彩的谈话。  相似文献   

17.
1980年代以后披露的A.L斯特朗的文章、通信及其他相关文献,极大地丰富了“三S”研究的宝库。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追溯她的传奇性的中国经历,特别是她晚年的思想轨迹,从另一个侧面揭示出这位资深美国左翼记者复杂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8.
1953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中国与印度政府就举行了中印关于西藏问题的谈判。此间周总理亲自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谋求解决业已成熟、悬而未决的问题,最终取消了外国在西藏的特权,印度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在西藏地方拥有完全的主权。  相似文献   

19.
解放后我党对外国在华机关及人员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放后,如何处理外国在华机关及人员,是我党面临的新问题。当时,我党采取了区别对待,分别先后缓急的措施对外国在华的外交、经济、化机构及人员进行了妥善处理,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种种特权,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20.
春天的约会 “谢记者,三月了,别忘了我们的约定!”三月初的一个中午,和煦的春光洒满山城重庆。长久蛰居办公室的同事们正在为这样的天气却不能外出而感慨,远在千里之外的马霞薇向记者发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