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合适的信道接入技术是提升网络性能的关键.根据短波地空IP网络通信覆盖范围广、难同步、空中节点信息可能丢失的特点,设计出该网络一种新型的带预约短波令牌协议(HFTP-R),给出了区分空中节点优先级数据和常规级数据的预约算法,并利用OPNET软件进行了网络建模和不同参数配置下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能提供较高的预约成功率和较好的实时性,且优先级预约比常规级预约更快接入信道,克服了短波令牌协议(HFTP)直接应用于短波地空IP网络时可能出现的通信中断,可满足网络需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在短波Mesh网络中进行IP数据报的转发,实现与其他IP网络的互连互通,结合短波IP网络的特点,对网络中的关键设备-短波IP路由器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其内部组件的结构模型,并通过搭建试验平台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短波IP路由器可实现短波链路上的IP数据报路由转发,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在短波Mesh网络中进行IP数据报的转发,实现与其他IP网络的互连互通,结合短波IP网络的特点,对网络中的关键设备—短波IP路由器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其内部组件的结构模型,并通过搭建试验平台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短波IP路由器可实现短波链路上的IP数据报路由转发,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短波地空通信,推导出了飞机飞行位置与时间的函数关系,结合位置关系,并基于ITS区域信噪比数据,采用插值算法确立了各信道航线信噪比随时间的分布曲线,依据信噪比的分布,得出了一种依据信噪比排序的换频策略.该策略给出了飞机在整个航线上的实时频率使用计划,从而保证信道通信质量始终处于较高的水平,并把REL作为信道质量的评估标准,经仿真验证,该换频策略下的航线平均信噪比和航线通信可靠度有了较大提高,确保了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通信始终处于最佳信道上,克服了任一频率只适合一定空域通信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针对短波天波通信数据传输可靠性低的特点,在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ddress)协议基础上,时隙内部加入令牌机制,设计一种基于令牌的动态TDMA协议(TDMA protocol based on token,TP-TDMA),实现了时隙的动态利用,并克服了HFTP(high frequency token protocol)协议对令牌传递的依赖.提出了令牌发送算法(token send algorithm,TS-ALG)对各节点前一段时间内发送的数据量进行统计,并依据发送的先后顺序加权求和,以此判断节点当前业务量大小.在时隙剩余的情况下,通过TS-ALG算法选定业务较繁忙的节点,以业务繁忙节点地址为目的地址发出令牌,目的节点收到令牌后发送数据至时隙结束.利用OPNET软件建立了TP-TDMA协议仿真模型,并与TDMA协议和HFIP协议作了不同业务量条件下的性能比较.仿真结果证明,TP-TDMA相比TDMA协议和HFTP协议,在信息投递率、吞吐量和平均时延方面具有更优异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特性的单天线媒体接入控制(STNC-MAC)协议用于认知无线传感器网络.该协议能使作为次用户的无线传感器节点有效地对主用户使用信道进行机会接入.STNC-MAC充分考虑了主用户和次用户的网络特性,通过定义数据传输单元和最大信道占用时间,设计出适用于STNC-MAC的数据传输方案和可用信道列表管理机制,克服多信道隐藏终端问题和“盲”状态问题;同时,在不对主用户造成严重干扰的情况下,实现了不同主用户信道利用率的数据信道支持不同长度数据包传输的功能.NS2仿真结果表明,STNC-MAC在吞吐量和平均时延方面比STDCA MAC和原始的IEEE 802.11 MAC更好地提高了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7.
针对异构协作网络中业务突发性引起拥塞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令牌漏桶的多接入业务分配(TATB)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在城域网中加入令牌漏桶来限制和平滑业务的突发性,将令牌漏桶看作一个离散时间的马尔科夫链,得到第1跳的平均传输时延,将第2跳看作服务时间服从指数分布的队列模型,得到系统的平均时延,然后以系统平均时延最小化为目标,以队列的稳定性作为约束条件,构建了优化问题,并证明该问题为凸问题,最后通过拉格朗日对偶分解,采用牛顿投影法调整业务的分配,用梯度投影法调节分配业务的价格因子。仿真结果表明:TATB算法不仅可以获得更小的系统时延,而且需要迭代的次数少,减少了系统的信令开销,便于实现;TATB算法的时延仅分别是未考虑令牌漏斗算法、负载均衡算法和基于路径等分配算法时延的28%、27%和24%。  相似文献   

8.
在IEEE 802.16无线城域网中,基于带宽请求消息的预约协议在高IP业务负载时易导致预约冲突。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无竞争预约协议:用户站先通过每帧固定发送一个双脉冲信号来反映IP到达分组的个数和类型,并在随后的业务传输中捎带发送准确的带宽请求。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可将系统的最大吞吐量提高4%~20%,同时改善分组传输的延迟和延迟抖动性能。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簇结构的移动自组织网络(MANETs)接入控制协议(CM-MAC).该协议主要适用于大规模多跳移动自组织网络,采用分簇技术将整个大规模网络分成多个簇,每个簇拥有不同的工作频段,各个簇之间互不干扰.簇内采用了动态时分多址协议,每个节点根据自身业务强度动态地占用网络资源,簇与簇之间通过网关节点实现跨簇通信.本文采用了OPNET Modeler进行网络建模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大规模拓扑网络中,CM-MAC协议比标准USAP协议的吞吐量提升了约2.2倍,时隙复用率提升了约4倍,端到端延时降低了约3倍.  相似文献   

10.
Ad hoc网络接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d hoc网络通常是以一个独立的通信网络形式存在的,但为了满足Ad hoc网络实际应用中移动终端访问有线网络资源的需要,就必须实现Ad hoc网络与其它网络的互连。通过对当前Ad hoc网络互连的几种形式及其技术的研究,针对Ad hoc网络的特点详细对基于移动IP原理的接入技术进行了研究。该技术能够实现Ad hoc网络中移动主机的无缝切换,具有安全、稳定的特点,是一种较好的Ad hoc网络接入技术。  相似文献   

11.
访问控制是实现OSN隐私保护的有效方法之一,针对已有基于关系的访问控制中存在的控制粒度粗、不够灵活等问题,提出OSN访问控制下的关系度量机制,利用用户间关系强弱进一步区分关系(群组)中不同用户的访问权限。基于OSN用户交互特点,由交互行为分析用户关注度,利用用户关注度相对因子、交互强度、关系强度时间衰减性综合产生用户间关系强度。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关系强度度量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P2P网络资源共享中基于信誉的访问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了传统的访问控制的基础上,针对P2P网络的特点,提出了基于信誉-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在P2P网络资源共享中的应用,研究了信誉的量化机制和信誉度的计算方法,最后给出了该访问控制模型的体系结构,并分析了该模型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在无线自组织网数据链路层中,采用传统的功率控制机制会引起不同发射功率节点间的分组冲突。为了减少这种冲突和提高网络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发射功率控制的无线自组织网MAC协议。通过引入交互发射功率等级信息和目的节点发送两次CTS帧的方法来缓解隐藏终端问题。网络仿真表明,在静止网络中CTPL协议与802.11 DCF协议相比可有效提高网络吞吐率,并减少部分能量消耗。通过仿真分析可知,该协议在无线自组织网络静止场景中可提高吞吐率,降低传输时延以及延长网络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基于TCP/IP协议的电源监控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完成以太网中对电源实施控制和实时监测,以AT89C20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由C2000S-NET完成通信协议处理,研制了一种远程电源控制器,给出了基于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协议的电源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通过该控制器可组成基于TCP/IP协议的以太网监控系统,达到异地监控电源的目的.实践证明,该监控系统性能稳定可靠,完全能满足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5.
高速多DSP并行处理技术是软件无线电关键技术之一,近年来,提出了多种多DSP并行处理的设计方案.在此分析每种方案其优点和缺点,再以基于交换网络结构为分析重点,给出该结构核心模块适配器的实现及软件设计,并在该交换网络结构上实现TCP/IP协议。  相似文献   

16.
高速的多DSP并行处理技术是软件无线电关键技术之一.近年来,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多种设计方案.该文以基于交换网络结构的方案作为研究重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型的交换网络结构,研究了该种结构核心器件——适配器的设计,在该新型结构上实现TCP/IP协议.最后,分析该新型结构的性能,并与最初的交换网络结构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OAuth框架协议提出了一种数据共享方案,实现数据便捷共享,确保只能授权用户访问,并且有效防止授权后其访问方式被滥用.本文不仅介绍了方案的框架内容,还详细阐述了相关细节.在北京大学数据综合服务平台中的实践显示,本文提出的方案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