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设计既与现实生产的制造和运行相联系 ,又与美学和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相联系 ,因而成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统一的微观现实机制和中介环节。在信息时代 ,设计者为了控制硬件结构的非秩序幽灵 ,创造出了一种“非物质文化” ,即“软件形式”。设计的重心已经不再是一种有形的产品 ,而是一套抽象的“关系” ,即无形的、人与机器的语言对话。为此 ,应该更新工业社会关于技术、产品、市场的开发设计等传统观念 ,克服传统的工业设计在“满足人的无限丰富的需要”这一本质层面上的盲区 ,确立包括工业工程设计和社会工程设计相统一的广义设计观念。最后 ,文章分析了现代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展示了两者日趋融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设计既现实生产的制造与运行相联系,又与美学和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相联系,因此成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统一的微观现实机制和中介环节。在信息时代,设计者为了控制硬件结构的非秩序幽灵,创造出了一种“非物质文化”,即“软件形式”。设计的重心已经不再是一种有形的产品,而是一套抽象的“关系”,即无形的,人与机器的语言对话。为此,应该更新工业社会关于技术,产品,市场的开发设计等传统观念,克服传统的工业设计在“满足人的无限丰定的需要”这一本支面上的盲区,确立包括工业工程设计和社会工程设计相统一的广义设计观念。最后,文章分析了现代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关系,展示了两者日趋融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自1980年李泽厚提出"美学热"以来,美学论文、专著、刊物如雨后春笋;其它相邻学科也加盟其中;美学研究生报考竞争激烈;文艺美学的学科建设等无一不表现出人们对美学的热衷.这些正是在社会文化环境催动下所产生的第三次美学热潮.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实践美学范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代思维范式;论述了实践美学范式与和谐社会理论的密切关系,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的个性化、具体化、民族化理念;指出和分析了实践美学范式克服了传统的“物质生产活动实践观”的抽象性和绝对性,与马克思的实践论范式具有内在的、本质的一致性;论证了实践美学范式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在20世纪中西方文化全面碰撞、对话和整合的世界存在境遇中,以反思20世纪中国现代美学与人的关系问题的文化走向为轴心,寻求21世纪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图景。文章在人的世界性存在的文化层面,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美学学科两个方面,把反思的基本问题展现为中国人的世界性存在的面貌是怎样的。文章认为,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层面,中国现代美学展现了20世纪中国人的历史创造者的世界存在态势;在美学自身的学科层面,中国现代美学则呈现出多维阐释的文化态势,尽管二者还存在着人的世界性存在状态与人的世界性存在性质之间的内在矛盾,但是,二者的历史方向都在于建立文化美学,这正是21世纪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文化这个概念比较广泛。从广义来说,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就是整个“人化的自然”,或“第二自然”。从狭义来说,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人的能力、需求、条件、天资和才华等的发展。现代西方一些学者认为:文化是“超有机的(Superorganic)和“超体质的”Extrasomatic)现象,在分析或解释的概念建构上,它构成一种清晰的秩序或层面;文化具有自身的法则,与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实在”(Exlstence)不同。根据传统的分类法,科学、美学(艺术)和宗教等等均从属于文化。因此,科学和美学  相似文献   

7.
现代流行舞蹈作为流行文化的艺术形态之一,亟待研究。现代流行舞蹈,从文化特质看,具有大众美学价值;从研究现状看,具有学术空间价值;从社会需求看,具有实现特色文化研究的跨越,服务社会经济,开发、传承与利用非物质文化资源,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等应用价值;从学科建设看,具有完善新的舞蹈格局,以文化互融促进传统舞蹈发展的理论建设价值。  相似文献   

8.
竞技体育美学文化在我国存在忽视连续、全面发展的现象。我国竞技体育由于强调了其工具性而忽视了主体性 ,导致竞技体育美学文化表现为突出广义的人性精神美和社会价值 ,忽视了人性的物质美、形式美。当前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主流是高度的职业化和成熟的商业化 ,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在这种形式下 ,要想实现我国竞技体育产业化 ,竞技体育美学文化及中国的体育文化必需同步、全面发展。在此期间 ,吸纳和兼容现代竞技体育文化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创新闽西文化是新课题,理论探讨必须先行。要明确文化的概念和弄清引起文化变化的原因。要把握文化脉络,明确三种分类:从社会民系分客家文化与闽南支系文化;从纵向时间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从横向空间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要正确处理文化本身三种关系:两个民系文化特色发展与相互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整合、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整合。要正确处理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政治、经济是骨骼和血肉,文化是灵魂。文化构建要全方位整合,形成系统框架,其根本是在全闽西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构建科学的大众的有特色的闽西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中一支既有共性又有特色的区域文化  相似文献   

10.
现代城市广场文化建设已成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在发扬民族传统精神,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发掘民族传统体育的美学价值,发挥广场民族传统体育的美育功能,作用于广场文化建设中,将成为增进广场文化内涵,提升市民精神文明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着重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美学意蕴以及在广场文化建设中的美学教育功能,结果发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动作美、音乐美、人体美、服饰美、人文美、社会关的特性,广场文化具有直接真切的不隔之美、热烈壮观的恢弘之美、斑斓多彩的复合之美的特征,由于两者有着精神文明建设和健身娱乐的共振点,可在建设广场文化的同时融入民族传统体育,二者得以在协调相宜情况下相辅相成,共荣共存.进而提出充分利用民族传统体育的美学教育功能加强现代城市广场文化建设的合理化建议,为提高全民美学欣赏水平与现代社会文明建设水准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1.
工业技术并非文明暴力的代名词,而是人类突破自身局限的能动体现.工业技术文化与生态文明之间,也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而是可以实现共生共存、相互促进的和谐对象.从生态审美的角度来看,工业技术文化既是认知论美学的认知领域,又是存在论美学的现实场域.技术审美文化不应当成为一种脱离身体、灵肉、大地的美学异类,而应当回到自然与人共生和谐的生态审美世界中来,回到人类自身的感官存在中来,在生态文明时代确立新的美学标准.  相似文献   

12.
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高教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中国特定的国情中,高校文化自觉是一种具有高度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文化观,是一种富有深刻意蕴的文化理论。以文化自觉为理论工具和分析视角,自觉把握高校党建文化构建的导向性,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自觉彰显高校党建文化构建的时代性,积极传承并创新优秀的党建文化;自觉体现高校党建文化构建的包容性,合理吸收借鉴外国文化有益成果,把国际经验本土化,保持和发扬我国教育的优秀传统,创造我们特有的彰显民族气质与大学文化的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在20世纪中西方文化全面碰撞、对话和整合的世界存在境遇中,以反思20世纪中国现代美学与人的关系问题的文化走向为轴心,寻术21世纪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图景。文章在人的世界性存在的文化层面上,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美学学科两个方面,把反思的基本问题展现为中国人的世界性存在的面貌是怎样的。文章认为,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层面,中国现代美学展现了20世纪中国人的“历史创造者”的世界存在态势;在美学自身的学科层面,中国现代美学则呈现出多维阐释的文化态势,尽管二者还存在着人的世界性存在状态与人的世界性存在性质之间的内在矛盾,但是,二者的历史方向都在于建立文化美学,这正是21世纪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中国美学思想史上,李泽厚实践美学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我们以李泽厚实践美学的初创为研究对象,着重梳理了他这一时期关于美感、美和自然美三个基本美学问题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对李泽厚实践美学的初创及其文化内蕴进行深入反思和理性评价。由此我们认为,李泽厚实践美学的初创虽呈现出鲜明的哲学思辨性,但从深层的文化建构内蕴来看,它能在"美学大讨论"中独树一帜,并非如李所言是一种纯粹的学术现象,而是当时权力话语的一种折射,从而使得李泽厚实践美学的初创呈现出某种历史复杂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文化和谐是引领构建社会和谐的灵魂,是社会稳定的精神动力.只有造就深层次的文化和谐,才能构建出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和谐社会.本文从立足民族特色、提倡社会宽容、传承宗教文化三个方面去探寻和谐社会的文化价值构建.  相似文献   

16.
文化研究的跨学科特点决定了文化研究和美学研究有结合的必要和可能,尤其是和实践美学的结合,将会极大地促进文化研究的发展。实践美学基于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把握,通过对实践过程中“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和对“自由”的追求,来理解和阐释美学根本的命题。文化研究可以从实践美学中得到思想、观点和方法上的借鉴、吸收和融合。  相似文献   

17.
身居四十年代的上海乱世,古典文化精神与西方现代意识的双重渗透,自身独特的生活阅历,这一切赋予张爱玲作品一股强烈而独特的文化气息。作为一个现代都市文化人,她欣赏现代美所昭示的人文精神,而骨子里厚重的民族文化积淀却使她对逝去的古典美有着温馨的追忆。中西方文化的冲突是现代作家共同面临的课题,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极是传统与现代的对极,对此艰难的选择赋予了张爱玲作品的双重美学品格,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西方文化人文精神的深切把握、扬弃,使张爱玲的服饰美学思想充满了生动而绚丽的文化内涵。对人生的虔诚,对人性…  相似文献   

18.
数学文化作为一种基本的文化形态 ,始终与人类文化协调发展 ,相得益彰。然而 ,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 ,世俗文化构成对数学文化发展的最大困扰。因此 ,要借鉴数学思维、激发理性和非理性的创新火花 ;濡然数学精神 ,体味数学家“科学蒙难”的辛碌历程 ;挖掘数学美学 ,感受数学文化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玉质的自然属性入手阐述玉佩的传统文化内涵:1.玉是财富和权利的象征,2.玉在古代还抹上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3.玉又是古代伦理道德的标识。进而引申出现代人们佩玉的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木偶戏传入广西桂东南地区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在不断与当地的习俗、文化与方言相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木偶戏种。在社会生产力低下、交通条件落后、社会文化生活极其匮乏的年代,木偶戏作为一个撷取民间艺术精华、承载民族文化、传播中华传统道德的载体,通过脍炙人口的戏文、朴素的民俗美学表现与独特的乡土娱乐方式,丰富了当时的城乡文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语境文明与社会进步。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环境中,桂东南木偶戏已处于时代文明的边缘,但其在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语言学以及美学方面留给后人的研究价值都是长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