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生态伦理的森林旅游产品开发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生态伦理以及生态补偿、绿色营销的涵义,分析绿色营销与森林旅游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绿色营销理论为指导,从森林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开发技术和开发重点等三个层面上,探讨既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相一致又与旅游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森林旅游产品开发途径,提出“生态、创新、主题、本土、休闲、体验”六环节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生态伦理以及生态补偿、绿色营销的涵义,分析绿色营销与森林旅游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以绿色营销理论为指导,从森林旅游产品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开发技术和开发重点等三个层面上,探讨既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相一致又与旅游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森林旅游产品开发途径,提出"生态、创新、主题、本土、休闲、体验"六环节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的经济高速发展、政治日益民主化、法制化,受传统伦理深刻影响的我国,在现代公民伦理的建设过程中,由于传统伦理在现代表现出种种的困境,我国现代公民伦理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及时探讨现代公民伦理的路径选择是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高校环境伦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爱华 《科技信息》2010,(31):I0103-I0103,I0417
生态文明是一种积极健康的文明形态,在通往生态文明的进程中,高校环境伦理教育承担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高校环境伦理教育在观念上、教学指导思想上、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应从学校环境建设、课程改革、组建大学生环保社团、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及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实施西部大开发,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不仅要从资金、政策等物质层面上加大力度。而且要从文化层面上入手,大力弘扬各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观念。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态道德是以人与自然的伦理回归为逻辑起点,是保护生态平衡和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道德意识、规范和行为的总和,它决定人类对自然环境和一切生物应承担的道德义务,也使加强生态道德培育具有了后工业化时代的广泛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生态道德的理论基础,包括生态道德的生态价值观、生态补偿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消费观和生态公平观,然后对生态道德作为提高人类的生态觉悟、促使人类保护生态平衡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进行了分析,最后,尝试探索出生态道德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7.
壮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这种伦理思想存在于壮族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自然崇拜、民间信仰、神话中,体现了壮族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这种生态意识对解决21世纪的生态环境问题无疑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别阐述何为森林旅游与生态文明教育的同时,详细说明了珍稀植物在森林旅游与生态文明教育中的作用,以及森林旅游与生态文明教育之间的关系,并列举出几种珍稀植物,充分说明它们能够运用到森林旅游与生态文明教育中所需具备的较高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引发了诸多伦理风险。本研究基于生态伦理视角,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风险主要体现为人机交互不当引发教育系统与技术系统间的伦理失序、教育主体素养不足制约教育可持续发展、责任厘定欠缺加剧合宜化补偿困境、技术标准不完善与人才缺口制约生态利益均衡博弈。据此,本研究从设计生成式智能教育系统的伦理规约准则、促进生成式智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架构生成式智能教育体系的责任监管机制、合理构建生成式智能教育利益共同体等方面提出相应伦理风险的纾解策略,以期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和谐化推进。  相似文献   

10.
赵金霞 《科技信息》2010,(4):211-212
生态伦理教育是当前社会重要的德育教育和环境教育,对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开展生态伦理教育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高职德育与时俱进和个体良性发展的要求。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生态伦理教育需要和思想道德教育、学科教学、学术研究以及职业实践职业训练等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使其形成全面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将对我国未来的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高校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高校要明确其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途径,切实提高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效果,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能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对人格的论述并没有仅仅局限在人际关系的范畴,在涉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时候,这种对人格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适用的。儒家提倡"天人合一",企及了人文的理想境界和自然的生命世界融合无间的审美高度;道家柔弱不争的处世态度,体现了它对现实的批判与超越以及对高尚的精神生活的追求;佛教尊重生命的慈悲佛性、众生平等的生命价值伦理、追求心灵的超然物外等思想,对今天生态人格的塑造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的东北少数民族生存于森林环境,森林环境培育了各民族森林生态文化。其基本特征是各民族对其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适应,形成了与森林生态系统相协调的生计方式、社会规范、信仰体系和价值观念。提出传承森林生态文化,促进城市化发展与建立区域广大的森林自然保护区相结合,是东北各民族建设生态文明的制度途径。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传统的以人格修养为核心的伦理教育进行了阐述,对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特别是对现代人的文化选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应当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话语分析作为人文学科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跨学科研究的实践特色,也理应具备跨文化研究的理论特征。中国传统生态伦理和西方的生态伦理,都蕴含着对生态关切的伦理情怀,潜藏着跨越时空的人文对话的学术冲动。采取话语分析跨文化范式,系统全面地研究两者的对话关系,一方面,可丰富话语分析的文化视野,为文学伦理提供新的话语资源;另一方面,对话研究有益于在相互参照、辉映中发现对方的思想亮点,有利于中西生态文化的互识、互证和互补,为中西本土化生态伦理学提供广阔的跨文化、跨学科视野和可操作性经验,有利于建立富有张力的、多元文化的生态伦理学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6.
生态伦理强调人的自觉和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存共融。生态伦理教育,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本文主要从政府主导作用、普及生态伦理教育、建立生态体制的、鼓励采取生态行为五个方面论述生态城市的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安徽省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和制约因素。依据现代林业理论和系统工程的理论,以森林生态网络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安徽省森林生态网络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总体框架,以及相应的建设内容;并按照分区构建的原则,将全省划分为5个生态类型区,分别研究出各类型区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的建设思路和重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人类活动的历史回顾,逐步再现了生态问题凸现的过程,并分析了人类为解决该问题所做的努力,通过介绍人类中心主义和深层生态学,了解到其存在的问题.通过层层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只有中国的构建生态和谐社会的发展模式才是人类通向理想社会的钥匙.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育伦理本性,即是在体育教育历史发展历程中共同存在的体现体育教育本质特性的道义假设和伦理精神。其体现于文化共享和育人成才两个方面,它们是人类体育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两个道德基石。文化共享,强调把体育文化财富传递和传播给他人,让大家共同享有体育文化进步的成果;其内涵是:努力丰富体育文化共享的资源,扩大体育文化共享的人群。育人成才,强调对人发展的关爱和对人成长的促进,体现教育的基本宗旨;其内涵是:努力扩大体育教育对象,促进个体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类文明日益进步和经济飞速增长,而生态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制约越来越大,作为社会财富创造主体的现代企业,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并相应调整自己的经营哲学,让企业生态伦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