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面沉降是指地面水准点和海拔高程持续下降的地质灾害现象,一般发生于平原地区工业发达的城市周围,对其成因,目前公认是由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过度开采地下水引发地下水下降漏斗所致.通过对廊坊市地面沉降发展演化过程与逐年降水的相关分析,揭示了二者之间复杂微妙的相互关系,即气象干旱促使人类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从而进一步加剧水文干旱、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及地面沉降灾害.在时间序列上,气象干旱呈现为波浪起伏状特征,而地面沉降则表现为缓变性、积累性、不可逆性,气象干旱的阶段性终止并不能阻止地面沉降的继续发展与蔓延.当然,这一机制发挥作用的背景则是现代科技条件下,机井抽水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地面沉降是在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由于地壳表层土体压缩而导致区域性地面标高降低的一种环境地质现象,是一种不可补偿的永久性环境和资源损失,是地质环境系统破坏所致的结果。地面沉降具有生成缓慢,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成因机制复杂和防治难度大等特点,是一种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构成威胁的地质灾害。国内外大多数地面沉降主要是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资源所造成的。但也有构造沉降、加荷沉降以及多种因素复合型沉降。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地面沉降,较严重的国家为日本、美国、墨西哥、意大利、泰国及我国。我国已有96个城市和地区发生不同危害程度的地面沉降,较严重的地区有上海、天津、台北、宁波以及华北平原。由于地面沉降造成地面高程失真,影响防洪、危害交通(铁路、公路、水运)建筑物倾斜甚至倒塌、水管断裂、地面积水、农业减产等重大不良现象,致使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古城西安,古称长安,意即长久平安。 而现在,这座海内外知名的文化古城,却开始遭遇局部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困扰。由此已引起了西安市政府有关部门及国内外地学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11条地裂缝 西安地裂缝是一种很独特的城市地质灾害。50年代末期,当地人在市南郊发现了第一条地裂缝。1976年我国唐山发生大地震后,西安地区的地裂缝活动开始明显加强。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城市缺水,当地人到处开挖深水井,过量抽汲深层承压水,导致出现不均匀地面沉降,由此又拉动了地裂缝的活动加剧。陕西省地质环  相似文献   

4.
姚瑶  段静  石小蒙 《科技促进发展》2010,(1):I0060-I0060,I0059
近年来,由于工业用水量的不断加大,造成过度开采地下水引发了很多地区出现地面沉降,严重者出现地面塌陷并伴有地裂缝,造成城市基础设施受到严重威胁。本文分析了地下水开采引起地面沉降的机理,基于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出了相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祁县地裂缝发育特征、活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地震、地质构造、地下水超采和地层等方面,探讨了地裂缝的形成机制,并提出了避让、加固、回灌和特殊处理等对地裂缝地质灾害的防治对策。研究结果对地裂缝成因的深入研究及当地政府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我国很多城市出现地面下沉、地面塌陷、地裂缝、海水倒灌、泉水断流等环境地质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地下水的过量开采,造成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超过了补给量。针对我国的水资源不容乐观的时空分布不合理,供需矛盾突出,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污染严重等现状。为了防止上述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有必要对地下水补给及水资源的优化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孙颖  褚婷雯 《大自然》2021,(4):46-51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京津冀地区的核心城市.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地下水资源严重超采、泉水枯竭、水资源匮乏,同时造成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2014年南水北调进京后,北京市采取地下水限制开采、控制开采、减少开采和调整开采布局等措施,区域水资源短缺形势得到缓解,地下水资源涵养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8.
天津多年来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大面积的平原地区产生了地面沉降,给城市的规划建设、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影响,成为天津市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天津市地矿局开发的“天津市地面沉降地理信息系统”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为控制天津地面沉降的科学管理服务,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监督管理提供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9.
郭晨 《科技咨询导报》2009,(19):131-131
地面沉降是危害十分严重的缓变型地质灾害,也一直是困扰我国中、东部许多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三角洲和滨海平原、冲洪积平原和内陆盆地等。本文从我国地面沉降灾害的现状和严峻形势入手分析,指出积极防治的重要性,并分析了我国目前的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地面沉降的防治战略,旨在进一步促进我国地面沉降防治工作,有效缓解这一人为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0.
地面沉降是一个复杂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现象,其诱发因素多种多样,地面沉降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地下水不合理的开发是我国平原区,特别是东部地区重要城市及周边地面沉降的主要诱因。为控制地面沉降,预防灾害和减少损失,根本措施是防止地下水超采。地下水的超采,还加剧了用水矛盾、湿地萎缩、生态和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日趋频繁,随之带来的地质灾害现象也日趋严重.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已成为国内外城市面临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科技文献能够反映科学研究的发展动态,本文利用Thomson Data Analyzer(TDA)分析软件对SCIE文献数据库中收录的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研究论文进行了数据挖掘和分析,结果表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地下水、全球定位系统、开采沉陷,监测、数值模型、地质构造等天该领域的主要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西北部大面积地裂缝分布、类型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佑德 《贵州科学》2001,19(3):34-38
本文介绍了贵州省西北部大面积的地裂缝的分布状况、特征 ,地质背景和成因 ,应该说存在多种成因类型的地裂缝 ,进一步研究这些地裂缝的规律性 ,能更好预防地裂缝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3.
盛祝东 《科技咨询导报》2012,(14):222-222,224
地面沉降涉及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影响城市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21世纪国内外城市主要地质灾害,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与水文地质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两者关系的调查,对城市地面沉降问题提出一些预防及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辽宁抚顺是一个以燃料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城市,素有煤都之称,由于长期的煤矿开采,滑坡、地面沉陷、塌陷、地裂缝、矿震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其中地裂缝对市区已建城区建构筑物的直接破坏比较严重,地裂缝是指与地震无直接关系的地面或房屋等建筑物开裂现象。在市区内,典型的地段有抚顺西露天采场北帮和市区东部的东林-榆林地区,位于其上的居民区和工厂企业大部分被搬迁。由于浑河断裂在抚顺市区通过,规模较大的地裂缝均位于主干断裂及次级断裂之上,因此对浑河断裂活动性的讨论尤为重要,本文重点论述了在煤田开采引发地质灾害的基础上,断裂本身的活动性对地裂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地面沉降、地裂缝地质灾害是河北平原地区多发的地质灾害类型,由于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在不同地区灾害发生的严重程度亦各不相同,进而导致对区城内的建构筑物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对建设项目在建设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十分必要的.该项目是在查明场地内的地质、构造、环境、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地质环境条件的前提下,对建设项目拟建场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进而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力宏 《科技资讯》2024,(2):178-181
随着我国国内采用水溶法开采盐矿的普及,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屡屡发生。因盐矿地面沉降一般具有持续周期长、影响规模大、破坏性大、突发性强、反复发生、发生前后通常伴随地面冒卤等特点,总结后发现采空区造成溶腔顶板失稳、岩石节理裂隙或断层发育、溶腔顶板岩体承载力低是水溶开采诱发盐矿地面沉降的3种主要因素。主要从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以及事后补救这3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地面沉降治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衡水地区自1983年以来出现的地裂缝进行了研究,根据其分布特征和发生、演化活动规律,分析地裂缝成因,认为主要是以构造为基础,非构造因素如地下水汲取过量、降雨等诱发而成。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主要地质灾害发育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陕西省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其中最为发育的是滑坡、崩塌、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通过对陕西省环境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点及危害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对策,以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和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天津塘沽区是我国目前年沉降量最大的地区。本文在对本区地面沉降剖析的基础上,对沉降量进行了理论估算,并通过对开采地下水的力学效应以及地下蓄水空间的分析,提出了控制地面沉降的施措。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贵州省织金县城关发生的地裂缝,着重论述了织金城关地裂缝的分布状况、特征、地质背景和成因,探讨地裂缝的规律性,预防可能的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