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因其象征着权力、地位、财富;代表着美好、吉祥和高尚的品德,受到了中国人的崇拜,它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多层面的文化蕴含使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玉文化。玉文化与汉语词汇也有密切的关系,形成了大量与玉有关的美称词语、象征词语和敬称词语,从而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系统,提高了汉语的表达效果,并且从中可以窥视出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每个汉字都是形音义的集合,汉字符号的表现体与意义关系密切,能指和所指具有趋同的特点。人们可通过联想直接把握文化信息的部分内涵,汉字在驾驭语言和表达意义方面具有象征──表象的双重价值,汉字涵盖文化信息是在表层和深层这两个层面进行的,我们可以通过其表象符号静态结构的研究,架通时代造成的断层,进入动态的文化意识圈内.探索中国文化的奥秘。  相似文献   

3.
独山玉作为中国历史上四大名玉之一,为传承、弘扬中华玉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她为中华玉文化的萌芽提供物质基础,为史前中原文化交流提供信息载体,为中华玉文化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她以独处中原的便利位置和和田玉、岫岩玉及其它地方玉种一起,共同促成了中华玉文化的繁荣,在中华玉文化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向阳湖文化是“干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伴随五七干校的形成而形成的。它在文化内涵上呈现出复杂性的特点。我们从中既可以品读历史、审视历史,以史鉴今;也可以探寻中国知识分子那段特殊的心路历程,体验文化人在苦难中的无奈、坚守和从容;还可以从向阳湖文化名人当时的作品,特别是潜在写作中发现中国文学精魂的踪迹,而这些问题的开掘自然是向阳湖文化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裴磊 《科技资讯》2006,(7):142-143
中国文化向来有别于西方文化,最具有东方的特色,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使得中国的文化底蕴异常深厚,它反映到中国的艺术设计上,也就必然决定了中国自己的特点。中国人的思维方法不同于西方,西方人注重直观的发现而后是解决它们,遵循的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简练思维方式,而中国人的思维注重的是个人的理解,讲究的是哲理性。西方人有自己的油画,它是具体的表现,把物体真实、直观的表现出来;而中国有国画,它讲求的是意境,给人更多的是联想,可以说中国人更注重抽象的理解,而西方人注重的是具象的思维方式,这是它们最本质的区别,也是中国文化内涵的最深刻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阐释《史记·项羽本纪》“举所佩玉玦”中“玉玦”的隐含义──决绝、断绝,进而通过词族的系连从词源角度揭示出部分“玉器语词”的象征含义。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综合分析词义的方法──坐标法:即利用汉字谐声系统和汉字形符表义功能综合分析词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青海昆仑玉资源较为丰富,经过多年开发,取得了较好成就。北京奥运会选定昆仑玉作为奖牌镶玉,给昆仑玉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但由于昆仑玉与昆仑文化结合不够,影响了昆仑玉产业发展水平。因此,要积极推动昆仑玉产业与昆仑文化产业耦合发展,开发与诠释昆仑玉产品的昆仑文化内涵,以期推进昆仑玉产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蛇在古老的日本神话中是能为百姓带来雨水、远离干旱的水神,但进入平安时代以后,由于佛教盛行的关系,蛇开始多了一重身份,它转为痴念执着的男僧人、深陷情关的女子化身;另外,由于蛇的头部形状与男根相似,故蛇被认为是男根的象征,又因其欲与女子结婚,故又被看成男性;除此之外,蛇坚韧且让人毛骨悚然的生命力赋予了它不死且有咒力的邪恶形象。  相似文献   

9.
高校企业文化建设着力点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百年校庆上的讲话,标志着中国对文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高校产业应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以人为核心,创造“以人为人”的企业文化氛围,努力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企业文化基础;结合高校企业文化特点着力建设贴近经营管理实际、贴近职工精神追求,注重文化内涵、国际视野的高校企业文化,从而促进中国科技企业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张昭 《长沙大学学报》2007,21(4):116-118
汉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是中国汉字有别于其他任何文字的特质所在.从《说文》"水部"的文化母题出发,可以显现出水与中华文化的渊源,由此还可以揭示上古文化重视沐浴、崇尚阴柔美、强调道德伦理上的清洁等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11.
人鸟合一图像是商代礼玉中重要的装饰纹样,它展现了商文化与东夷史前文化的渊源关系,孕含着先商图腾神向人格神转化的史实,这种君权神授的艺术象征也偶合古埃及人相类的宗教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玉质的自然属性入手阐述玉佩的传统文化内涵:1.玉是财富和权利的象征,2.玉在古代还抹上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3.玉又是古代伦理道德的标识。进而引申出现代人们佩玉的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科技潮》1999,(1)
汉字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的象征,作为一种象形文字,它字量大、字体多、结构复杂。汉字不仅仅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符号,优美的汉字书法更成为艺术中的瑰宝。但是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上自动化办公以电脑代替纸笔的时候,汉字输入却给我们带来了不大不小的难题。对于许多人来说在计算机里通过各种输入法录入汉字远没有手写方块字来得方便快捷。于是很多人称汉字录入问题直接成为中国人自如应用电脑的阻力,汉字录入是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的瓶颈。人们一直盼望能够轻轻松松实现  相似文献   

14.
汉字是记录汉语语音的书写符号,它笔画繁多,结构复杂,数量庞大,学习和书写十分艰难。因而,近百年来我国的字改革运动非常活跃,解放后,国家更把汉字改革列为社会主义化建设的重大项目之一。但人们对汉字改革的认识历来没有统一过,不少人曾极力主张汉字必须是拉音方向;有的人反对汉字改革,更反对汉字拼音化,提出了种种理由。电脑技术成功地用于处理中信息,给反对汉字改革论提供了有力的根据。汉字编码的研制突破了电脑输入汉字的难关,我国目前上机使用的汉字编码软件已有百余种,其中以“五笔字型”码影响最大。本认为汉字编码中的一种,可望被认可成为老幼皆宜用于电脑写作的“第二字”。人们还看到古老汉字的辉煌前景,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表明,未来国际信息高速公路需要一种作为中介语的世界字,那就是类似汉字性质的图形字。  相似文献   

15.
宋本《玉篇》与《说文解字》新附字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本《玉篇》重修时与《说文解字》新附字有着密切的相互参照关系。大徐本《说文解字》所增新附字虽然不是与《说文解字》为同时代所出,但作为传世文字资料的一种,反映了唐宋时期汉字通行与使用情况。故我们将宋本《玉篇》收字及新增字部分与《说文解字》新附字进行多方面的穷尽比较,对宋本《玉篇》新增字与《说文解字》新附字的相互关系做出梳理,从而对新增字与新附字的性质、时间层次及在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16.
在中原青铜时代伊始的二里头时代,青铜礼兵器渗入并局部替代既有的玉礼器器种,形成“金玉共振”的局面。大型、片状、有刃,构成了二里头玉石质礼兵器的主旋律,这是对史前玉器的重大扬弃。当烈火铸就的贵金属——青铜被塑成温文尔雅的礼容器,温润可人的玉却隐隐地呈现出某种杀伐之气。“祀与戎”这两件“国之大事”,就这样被和谐地融入早期王朝的礼仪制度中。以有内钺、直内和曲内戈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青铜兵器,奠定了中国古代兵器的基本格局。其中,戈的出现意义尤其重大,啄击兼勾杀的威力使其极利于近战,成为日后中国冷兵器中的主宰器种。二里头都城中出土的玉石钺,和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钺,应是已出现的王权的一个重要象征。  相似文献   

17.
从人类学角度解读传统叙事文本“桐叶封弟”和“司马牛致邑与珪”,可以还原珪玉在叙事结构中的中心地位,它反映了古代文化大传统——玉文化传统对文字文本的影响.珪是玉的一种,既是祭祀礼器,又是神性表征,同时起着沟通鬼神、权利通神的作用.玉是帝王权力表征中不可或缺之物.王权在现实中的凸显和强调,权力从抽象变的具体,都需要借助玉这个媒介.诉诸N级编码理论,实物“玉”从内容到形式恰当反映了原始先民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它传达了超越文字文本的原始编码意义.由此形成的玉文化传统正是隐藏在文化表象后的古代文化大传统,即先于文字的大传统,也称一级编码.  相似文献   

18.
李忠雯 《科技信息》2003,(3M):62-63
青铜器是中国古文化的象征,是商周时代的国之重器,社稷的象征,因此它凝结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薛发伟先生所以致力于仿古青铜器,就是因为它的这一文化的深厚内涵。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汉字,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认为汉字不仅是汉语的书写符号,更是汉民族思想的载体,它蕴藏着汉民族的审美意识,伦理思想,哲学思想……而且还由此发展出独特的书法艺术,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坚实根基。  相似文献   

20.
木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呈现,很多时候这种艺术被普遍应用在室内空间设计领域。将我国木雕艺术与当代居室布局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象征着我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流行文化的有机结合,这样可以让大家深刻记忆我国传统文化,同时还可以增强室内空间的艺术内涵,所以它得到了大家的普遍喜爱。该文全面概述木雕文化的内容,通过多个层面实施剖析,同时探讨怎样把木雕文化与居室空间的布局有机联系起来,继而探讨中国木雕艺术在当代室内空间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