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棋类游戏是幼儿与客体交互的主要动作,能够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同时促进幼儿抗挫折能力、延迟满足与合作等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各种棋类游戏对于幼儿心理及社会功能会产生积极影响,应明确棋类游戏对幼儿人格、智力、自我控制、合作能力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影响机制,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开展循序渐进的棋类游戏教育。  相似文献   

2.
樗蒲作为一种博戏活动,发轫于秦汉的占卜术,继而由魏晋之际的末技小道之术,演变为南北朝的博戏官赌,盛行于一时。唐末至宋衰微,明时演变成樗蒲锦。本文通过有关樗蒲博戏记载的考述与出土文物的拾遗补阙,一则对樗蒲的型制、特征、发展、演变等进行探索,另一则借助樗蒲博戏在历史变迁中的形态特质,进而窥探其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3.
汉画像石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同时,它也是反映汉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中所体现的古代休闲娱乐体育方式更是种类繁多,雅俗共赏。汉代以蹴鞠、射箭、角抵、博戏、投壶等门类为主的休闲娱乐体育,不仅使汉代祖先求得身心的调节与放松,达到了生命保健、体能恢复、身心愉悦的目的,而且其技术和方法以及要领规范,对我们当代休闲娱乐体育活动项目的发展仍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扑掩和摊钱——古代用钱币作赌具的博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以钱币作赌具的博戏有诸多名称,根据其赌法不同分为意钱、摊钱、骰钱三类。分别研究了其名称来源、特征及其文化内涵,对其博戏规则进行了复原。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访谈和向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新疆民间方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索,结果表明新疆方棋作为传统体育棋类文化活动,并未受到人们的关注,新疆民间方棋是一项内涵丰富、棋理深奥的民间传统体育棋类项目,是一种类似于围棋的智力运动;新疆民间方棋具有良好的素质教育功能,它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性、条理性、记忆力、判断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产生潜意识的超越意识和竞争意识,能很好地陶冶情操,培养人的平静、耐心、自律、细心及敢打敢拼的精神。提出在校园中传播和弘扬新疆民间传统体育方棋活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棋类教育的育人作用,为探索棋类教育新途径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左权小花戏是一种载歌载舞、歌舞并重的地方小戏,最晚于清代已经形成成熟的二小戏、三小戏形式。其之所以形成并获得长足的发展是与古辽州地处偏僻、迎神赛社活动较多、百姓深厚的音乐素养、民间乐班的长期存在有关,同时也与中路梆子、黎城落子等剧种的影响以及党的文艺政策、指导思想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黄梅戏以带有浓重的生活气息而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近年来,国家为了加大黄梅戏的宣传力度,提出了新的方案,把黄梅戏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发展。文章探讨了黄梅戏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必要性,黄梅戏旅游开发及发展的优缺点、针对黄梅戏旅游开发及发展提出的相对措施和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8.
棋类比赛监视系统的实时性和数字化相结合会给棋类比赛带来极大便利.本文针对常用的两类棋类比赛监视系统中的不足.设计了基于RFID的棋类比赛监视系统.首先对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行分析与设计,再以中国象棋为例,建立了一个棋类比赛监视系统的应用模式.通过实际测试,本系统设计方案可行,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黄梅 《皖西学院学报》2012,28(4):129-132
黄梅戏《徽州女人》以其鲜明的特色占据了戏曲舞台的一方天地,它在沿袭黄梅戏基本美学特征的同时,又将其进行了变化与拓展,即“柔”中带“刚”、“俗”中见“雅”、“嗲”而不“腻”、“杂”而可“融”,这种美学上的创新使该戏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即传统唱段较少、过于依赖舞关等非音乐因素等。该戏的成功与不足为中国戏曲音乐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梅戏《贵妇还乡》改编自瑞士著名剧作家迪伦马特的同名作品,是以吴琼为首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群体倾力创演的一部具有音乐剧色彩的当代黄梅戏。该剧大胆地走出了一条将西方的音乐剧与中国本土黄梅戏相结合的路径,从编剧到音乐,从导演到编舞,从舞美到服装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革新,同时也从当代戏曲的身份认同与价值取向等方面彰显了拓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蓝桥会》是黄梅戏七十二小戏之一,演绎了蓝玉莲与魏魁元追求自由爱情的故事。这一故事缘起于尾生事迹,后结合了唐代裴铏的小说《裴航》,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但黄梅戏《蓝桥会》的主题却由最初的赞美尾生重信义变成了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封建婚姻制度。《蓝桥会》也凭借着黄梅戏独特的魅力及演员的精彩演出,突出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2.
朱纲 《甘肃科技》2003,19(10):15-16
对物流的概念和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关系及发展物流的重要博做了简单的介绍,同时分析了发展现代物流的六个必要条件,阐述了如何对这六个基础条件进行调整、加强、完善,从而使现代物流能在我国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柳琴戏形式生动活泼,剧目繁多,深受当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是流行地区人民群众对戏剧艺术的一大贡献。本文对柳琴戏从产生发展到濒临失传的过程和原因、柳琴戏申遗成功后的保护和发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只有创新和发展,才能有效地保护和传承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信息化乃至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引发了黄梅戏生存的巨大危机,也引发了围绕黄梅戏生存发展的诸多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近年来最为普遍的实践模式莫过于黄梅戏与旅游联姻求发展的模式.为此,探讨黄梅戏与旅游联姻求发展的必要性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5.
黄梅戏在以安庆为中心而流布的过程中不断地与周边城市的文化发生联系。西邻安庆,有"中国古铜都"之称的铜陵在黄梅戏发展中也产生了广泛的艺术影响,铜陵地区独特的矿山文化和青铜文化与黄梅戏有机融合,为黄梅戏在铜陵地区的成长与传播提供了艺术土壤,在艺术特征方面塑造了黄梅戏文化审美的铜陵风貌。基于铜陵地区黄梅戏的发展现状,应从人才培养、剧目创编以及传播渠道等角度提出发展措施来推动铜陵地区黄梅戏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6.
“绿染世博”,在上海世博园区,所有场馆建筑都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宗旨,当各种绿色节能技术在国家馆、企业馆、配套设施等各方面都被运用到极致的同时,绿色建筑也成为媒体关注的行业焦点:这些超前的技术和理念能否被引入到现实生活中?城市的规划者该如何去设计和演绎?而这又将带来怎样的产业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7.
海城喇叭戏是一种曾经广泛流传于辽宁海城、大石桥一带的民间小戏,2005年被列为辽宁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喇叭戏直接起源于辽南地秧歌。清初至民国,作为高跷秧歌演出的一部分,喇叭戏在各大庙会中红极一时,1945年后随着海城牛庄港口地位的丧失而开始衰落。作为一种成熟的地方小戏,海城喇叭戏负载了众多历史文化因子,如善加保护和利用,在当代社会的民众娱乐生活中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下棋是最古老,也是拥有最广泛的爱好者的游戏,其形式也多种多样。据考证,我国的围棋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一种棋类。能和围棋相媲美的国际象棋则起源于印度人在7世纪左右所发明的游戏“恰多兰加”(Chaturanga),最初是由4个人分坐4个方向对弈。  相似文献   

19.
时间质地尺寸题识印鉴:壬寅(1962年)春二月稿纸本,朱刷方格26.6cm×38.1cm《题长洲章氏藏先曾祖手书纨扇面及遗像二绝旬(并叙)》……。容翁我兄教正。平伯弟衡录初稿。尚有余幅,日前有《戏题(思凡·下山)》七律一首,并录博一笑。平伯(朱),平伯之章(白):大为心赏  相似文献   

20.
蔡世玉  郭姝 《科技信息》2009,(24):197-197,199
黑白棋作为一款经典的棋类博弈游戏,经久不衰,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深受广大游戏爱好者和编程人员的喜爱。本文对其主要技术的实现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