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大和民族有关“太阳崇拜”的神话进行考察,从“太阳女神”、“太阳的隐匿与复出”、“天孙降临”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和民族太阳崇拜所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初步探讨了其文化内涵给后世的社会文化所带来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满族神话传说中,女性通常是以爱与美,善与真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本文试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萨满教中的女神崇拜、生殖崇拜以及满族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等三方面对满族神话中这一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诠释,从而在某一方面揭示出满族文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古人膜拜天体自然,并演绎了不少神话传说,对月亮的崇拜也是如此。古代月神话与月崇拜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古人月神观念产生的原因,认为月神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与早期农牧业生产和农牧业社会是分不开的;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几种月神形象:月母常羲,月神西王母,嫦娥奔月等;月神话的寓意。  相似文献   

4.
以日本的古典小说经典《源氏物语》为蓝本,通过分析源氏光君的形象而推论出对源氏的描写具有日本民族的太阳崇拜特征,并把日本民族的太阳女神与东方和西方的太阳神相比较,从比较神话学的角度分析日本民族独特的自然特征、风俗人情和审美趋向等文化、历史成因。  相似文献   

5.
先秦文献中,描述西域昆仑的人物中出现频率最高,事迹陈述最详者应属西王母。古代典籍里最能够帮助我们认识神话西王母的首推《山海经》,该文通过分析《山海经》等古籍,从西王母的形象,居处及神职三方面浅析西王母的原型。  相似文献   

6.
《古事记》、《日本书纪》中记载的神话历史可追溯到绳文时代的远古源头,当时的女神崇拜展示出日本独特的恋母文化之根。文章从考古资料中的女神土偶入手,结合日本从母系社会向父权社会过渡的史实,探讨日本神话中的母神原型,以及神话历史叙事中普遍呈现的女性中心世界,为日本文明特有的文化恋母现象找到源头和生成依据。  相似文献   

7.
卵生神话的产生与太阳崇拜思想、鸟崇拜思想、稻作文化有关,但是,笔者认为它更与鸟崇拜思想有着直接的联系。朝鲜古代鸟崇拜思想与卵生神话是独自发生、发展的,并非。南方流入”。朝鲜古代卵生神话是原始狩猎历史时期的文化产物,可分为南北方卵生神话。稻作文化的传入推动了朝蚌卵生神话的演化,丰富了朝鲜神话元素和象征体系,并促使南北方神话在原型结构上进一步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8.
邢天殊  李昊洋 《科技信息》2010,(28):I0177-I0177
在纷繁的文艺理论中,神话批评的地位越显重要。神话批评也是解读中、西方文学的有效的理论武器。随着女性权力、女性话语时代的到来,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中的女性形象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为了更清晰的认识中、希神话中的女神神话对后世女性主义文学或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产生的影响,本文将比较中希神话女神的形象,并分析中希女神形象差别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先秦文献中,描述西域昆仑的人物中出现频率最高,事迹陈述最详者应属西王母.古代典籍里最能够帮助我们认识神话西王母的首推<山海经>,该文通过分析<山海经>等古籍,从西王母的形象,居处及神职三方面浅析西王母的原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文献与古遗迹角度论证了大禹出生于四川省北川县石纽刳儿坪,大禹的出生和娶妻皆与巴蜀人的大石崇拜有密切的关系,而伴随大禹治水把这种“石生人”的大石崇拜又带到了中原、楚越之地。禹在其父鲧被帝杀死之后,他便承担了父亲留下的治水重任,由岷江东别为沱,“卒布土以定九州”。巫山神女神话虽产生于战国时代,却与大禹治水直接相关,大禹治水足跡遍于大半个中国,《山海经·山经》中所记山水应是他的亲身经历。因此,大禹神话的表现形式就是英雄神话与大石崇的拜结合体,其与远古巴蜀历史文化表现为一种同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文章探讨了王夫之的中庸解析,通过与朱子解析的比较,研究了王夫之解析的特征。王夫之首先探讨了中庸是什么。朱子在《中庸章句》中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王夫之认同朱子对中的解释,但对朱子"不偏不倚"是未发之体,"无过不及"是已发的作用的说法表示反对。王夫之在未发或已发时,中都是本体。另外朱子说中和之中是本体,时中之中是作用;王夫之则认为中和之中、时中之中都是本体。总之,王夫之主张中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是本体。王夫之对朱子"庸是平常"的说法进行了反驳。他说在朱子之前没有"庸是平常"这一说法,而且古文献的庸字都是指作用,所以王夫之认为庸是作用的意思,在其理解上,中庸是中的作用。此外,对于《中庸》首章首三句的解析,王夫之的主张如下:1.命不是命令,是法度。2.性和道是人性与人道,不包含物性与物道。1)物性是以人为中心规定的物性。2)物道是以人为中心规定的物道。3)尽物性是尽人所赋予的物性。4)尽人物之性是在"志可动气、气可动志"限度之内的。3.教是中庸的核心,教的具体内容是礼。  相似文献   

12.
“牛眼夫人”是荷马史诗对女神赫拉最主要的描述词之一,作为农业时代的母神,赫拉最初的形象塑造与祈愿母牛丰产的仪式密切相关。古希腊文的第一个字母α(alpha),来自闪米特的象形文字A——表现为一只向左倾斜的牛角。这一模拟牛角的象形字产生于远古图腾崇拜时代,那时造型艺术中的动物(尤其是母牛)往往是代表神圣的符号。随着文明史的推进,α的原型意象蕴含逐渐失传,女神的地位也屈居于男神之下。史诗世界里的赫拉虽然缺少A时代(animal/agriculture/alpha)女神的风姿,不过从她执掌婚姻的神格功能上看,依然透露着远古女神信仰时代的信息。解释赫拉神话发生的多元因素,阐明从独立的大女神到男神配偶和婚姻守护神的转化历程。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为中国社科院和上海交大联合考察小组"玉石之路"系列考察报告之一。笔者作为小组成员,负责进行古代州(今山西代县—雁门关周边地区)的玉石信仰民俗调研。笔者考察了代县—雁门关地区的用玉民俗和崇玉心理,从葬俗、婚俗、趋吉避凶习俗、宗教习俗等方面进行考察,以第三重证据的形式论证古代州地区玉文化遗存,从而为玉石之路山西道的路线提供旁证。  相似文献   

14.
甲骨文金文作为二重证据,提示着汉字“圜”的造字本义指由武器戈守护城池。史前大传统提供的四重证据表明:龙山文化时代古城与玉戈同在的唯一遗址是神木县石峁遗址。在距今4000年之际的华夏国家形成期,怎样利用新的考古发现和多学科知识求证夏代国家的存在?参照新问世的“夏代中国文明展:玉器·玉文化”(良渚博物院,2013-2014),用文学人类学派的四重证据法做出玉器符号物的系统证明之尝试,兼及玉琮的方形与龙山时代古城多为方形的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文学人类学的核心问题是文学文本与文化文本的复杂关系。本文提出的N级编码理论,兼顾无文字时代的文化大传统与有文字时代的小传统,从文化表述的讨论,引入文化编码的讨论,以鹗女神和蛙女神崇拜的图像叙事为例,将史前期的文物和图像视为一级编码,汉字为二级编码,汉字书写的早期经典为三级编码,此后的相关主题写作,直到莫言的《蛙》,统称N级编码。提示N级编码理论对于打通古今中外文学研究的可操作性,尤其是如何通过新发现的大传统知识,重解小传统的文本。  相似文献   

16.
善恶问题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问题。以孟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认为,人之"性"是善的。那么,人的"恶"是从哪里来的?关于这个问题,有的哲学家认为,"才"是恶的起源(如程颐);有的哲学家认为,"气"是恶的起源(如程颐、朱熹);有的哲学家认为,"物欲"是恶的起源(如朱熹)。对于这些观点,王船山均不同意。他在《读四书大全说》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辨析,并提出了自己关于这个问题的独特见解:"以罪归情"。  相似文献   

17.
《全宋诗》第69册《林景熙·三》据清戴第元《唐宋诗本》卷六二辑录佚诗一首,题《知宗柑诗用韵颇险,予既知之,复取所未用之韵,续赋一首三十韵》,实误。此为宋王十朋诗,见《梅溪集》后集卷十九,应加订正。  相似文献   

18.
浙江湖州素有丝绸之乡的称誉,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时期就开始养蚕。民间蚕神故事及蚕神信仰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尤以明清两代为最盛,上至皇宫官府,下至普通百姓,牵涉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风民俗等各层面。本文通过田野调查,着重论述以下三个方面:一,通过对湖州地区丝织业发展的考察,揭示民间蚕神信仰兴盛的重要原因。二,透视民间蚕神故事及蚕神信仰从嫘祖到马头娘的历史演变,揭示蚕神信仰在地域上的差异性及其包容性。三,纵观蚕神信仰的广泛影响,探讨蚕神信仰对社会所产生的体现以农为本的思想,求得心理安慰,传播蚕业知识,产生新的人生礼仪习俗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受群山限制,局促在一种"马刺型"(冂)地理区间的南流江水域,历经"腹地(桂东南)——港口(北部湾)"间的长期互动,在岭南旧有的"腹地(西江)——港口(广州)"文化发展模式之外,营造了独具一格的南流江本土文化。特别是,在南方稻作文化、佛教来华、妈祖入桂、移民实边与民族融合等多方面,南流江流域文明发展史并没有做成"西江文明史"的一个附属分支;相反,南流江流域文明史恰好就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在岭南地区的深度演绎。目前,它又是构建"北部湾文化"必不可缺的有机部件,更是推进广西现代化进程赖以探寻的"区域文化力"。  相似文献   

20.
“之一、以一”类双音节方位后置词结构的产生时期较早,先秦时期已经有这种用法;“一面、一边、一头”和“之一、以一”类双音节方位名词的出现时期较晚,从魏晋南北朝以后逐渐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