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的动物模型,观察大鼠海马CA1,CA3区和齿状回(DG)的乙酰胆碱(ACh)能纤维密度和含量的变化以及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及其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从形态学上探讨中枢ACh和星形胶质细胞与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的关系.方法建立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的动物模型,采用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组织化学染色及GFAP标记星形胶质细胞.并用显微镜方格目测系统和图像分析仪对大鼠海马CA1,CA3区及DG的GFAP免疫阳性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及其GFAP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各观察部位的AChE阳性纤维的密度和含量均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空白组和游水组相比大鼠各观察部位的AChE阳性纤维的密度和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内各组间两两比较大鼠各观察部位的AChE阳性纤维的密度和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各观察部位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及其GFAP的表达均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空白组和游水组相比大鼠各观察部位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及其GFAP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内各组间两两比较大鼠各观察部位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及其GFAP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过程中,大鼠各观察部位的AChE阳性纤维的密度和含量增高,说明中枢ACh参与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过程;在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过程中,大鼠各观察部位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及其GFAP表达的增加,说明星形胶质细胞参与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过程.  相似文献   

2.
观察不同月龄APP(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转基因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以及中药有效部位淫羊藿黄酮对10月龄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和脑内APP、BACE的表达及β-淀粉样肽(β-amyloid,Aβ)生成及含量的影响.用药组小鼠自4月龄开始灌胃给予淫羊藿黄酮小(0.03 g·kg-1/d)、大剂量(0.1 g·kg-1/d)6个月至10月龄,正常对照组、转基因阴性对照组及模型组以同样方式灌胃给予蒸馏水.应用Morris水迷宫和物体识别方法测试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应用免疫组化学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海马CA1区及皮层中APP、BACE的表达,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试剂盒测定海马中不溶性Aβ1-42含量.研究结果表明,APP转基因小鼠在4月龄即出现学习记忆能力障碍,在水迷宫实验中,比转基因阴性对照组小鼠潜伏期延长28%(p<0.05).增龄至10月龄,APP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水迷宫潜伏期及游泳距离与转基因阴性对照组的差异分别加大为40%(p<0.01)和35%(p<0.05),物体识别实验中分辨指数的差异为61%(p<0.05).与正常对照组及转基因阴性对照组相比,10月龄转基因模型小鼠海马CA1区及皮层中APP和BACE的表达明显增加,海马中Aβ1-42的含量明显升高.淫羊藿黄酮大剂量可明显改善10月龄APP转基因小鼠Morris水迷宫作业成绩,提高模型鼠物体识别能力,明显减少APP转基因模型小鼠海马和皮层APP及BACE的表达,降低海马Aβ1-42的含量.提示淫羊藿黄酮能改善APP转基因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减少Aβ经由淀粉源途径生成及含量,对防治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采用多因素慢性应激动物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测试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海马和前额叶皮层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应激组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1);应激组小鼠海马CA1区、齿状回和前额叶皮层BDNF表达明显下降(P〈0.01);停止应激后一周,应激组小鼠BDNF在各脑区的表达有一定恢复,但与对照组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果表明,慢性应激导致小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损伤可能与BDNF表达的下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亚急性脑缺血老龄鼠认知障碍改善及大脑海马胶质细胞可塑性的影响,并分析认知改善与胶质细胞可塑性的相关性.方法:14月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2VO/NS组、Sham/NS组、2VO/G-CSF组,每组10只.利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利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海马CA1区的胶质细胞数目及其胞质突起长度.结果:水迷宫实验:2VO/NS组大鼠逃逸时间长于Sham/NS组(P<0.01)和2VO/G-CSF组(P<0.05);2VO/NS组大鼠停留于平台所在象限的时间少于Sham/NS(P<0.01)和2VO/G-CSF组(P<0.05);2VO/NS组大鼠跨过平台区域的次数少于Sham/NS和2VO/G-CSF组(P<0.01).免疫组化染色:2VO/NS组海马CA1区GFAP阳性细胞较Sham/NS组和2VO/G-CSF组减少(P<0.05).2VO/NS组大鼠GFAP阳性细胞胞质突起长度低于Sham/NS组和2VO/G-CSF组(P<0.05).认知功能与胶质细胞可塑性的相关性分析:2VO/NS组、Sham/NS及2VO/G-CSF组海马CA1区胶质细胞的数量、胞质突起长度的变化与空间记忆功能改善均呈正相关.结论:G-CSF可有效改善亚急性脑缺血老龄鼠的认知障碍,而其认知障碍与G-CSF干预诱导的可塑性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枳菊解郁汤对抑郁模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方法建立小鼠抑郁模型,用高、中和低剂量枳菊解郁汤处理小鼠。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小鼠海马区和前脑皮层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P<0.01),海马CA1、CA3和DG区以及前脑皮层GDNF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枳菊解郁汤组中高剂量组小鼠能明显改善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P<0.05,P<0.01),海马、前脑皮层中GDNF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枳菊解郁汤具有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和前脑皮层GDN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CREB在姜黄素改善gp120所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在姜黄素改善gp120所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姜黄素低、中和高剂量治疗组;除对照组、假手术组外其余4组侧脑室缓慢注射5μL的gp120,连续3 d.第4天开始,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分别每天给予50、100、200 mg/kg的姜黄素灌胃,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用双蒸水灌胃,连续灌胃14 d.各组大鼠进行水迷宫测试,并分组进行海马磷酸化的CREB(pCREB)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①Morris水迷宫空间探索实验显示模型组大鼠反应迟钝,寻找目标象限所需的时间较长,在目标象限停留的时间及穿越次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姜黄素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大鼠寻找目标象限所需时间缩短,在目标象限停留的时间及穿越次数明显长于模型组(P<0.05),其中姜黄素低剂量组效果更好(P<0.05).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内pCREB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所降低(P<0.01),姜黄素各剂量治疗组pCREB的表达有所上调.结论:姜黄素具有改善gp120所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海马CREB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应激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足底电击的方法建立急性应激模型小鼠,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并且测定小鼠海马和前脑皮层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在水迷宫实验中,急性应激组小鼠空间学习记忆显著提高(P〈0.05);脑内海马CA1区、CA3区、齿状回和前脑皮层GDNF的表达明显增强(P〈0.01)。结论:急性应激使小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的提高可能与GDNF表达的上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样大鼠海马区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的改变及其意义。采用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的方法:空白对照组、PTSD 1 d组、PTSD 4 d组、PTSD 7 d组,每组各8只。PTSD组建立SPS模型,采用旷场实验、Morris水迷宫等方法检验各组大鼠造模前后的行为学指标变化并评估造模效果,采用逆转录酶-多聚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38MAPK的水平变化。结果显示:应激后大鼠海马区p38MAPK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海马区p38MAPK升高,可能与学习及记忆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9.
褪黑素对铝致痴呆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铝致痴呆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探讨褪黑素改善铝致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用腹腔注射三氯化铝的方法建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并用褪黑素进行实验性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测试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结果:大鼠经多次训练后,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呈缩短趋势,此现象表明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随训练次数增加而有所增强.但是大鼠在染铝后40、45、50、55、60 d逃避潜伏期明显大于生理盐水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用褪黑素治疗组在染铝后40、45、50、55、60d逃避潜伏期明显小于模型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40、50、60 d的时间段中,褪黑素治疗组穿环系数明显大于痴呆模型组(P<0.01).结论:褪黑素对铝致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拟人类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方法:(1)采用改良的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法,建立VD样学习记忆障碍的大鼠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成3组:VD模型组、假造模实验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2)采用水迷宫行为学试验,观测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结果:VD模型大鼠发生了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与两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本研究制成的VD样学习记忆障碍的动物模型具有较好的仿真脑性痴呆的特点.(2)水迷宫试验能较真实地反映动物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1.
Morris水迷宫训练诱导大鼠海马轴突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Morris水迷宫训练后大鼠海马苔藓纤维分布的变化,探讨海马神经元轴突的可塑性.方法:2月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水迷宫训练模型组20只,游水对照组20只.用Neo-Timm染色观察海马苔藓纤维的分布;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微管相关蛋白tau-1的定位;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tau-1表达.结果:SD大鼠经6 d学习训练,其逃避潜伏期逐日缩短.与对照组大鼠相比,Neo-Timm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苔藓纤维延伸至锥体细胞层和起始层,tau-1免疫表达阳性产物除分布在透明层以外,锥体细胞层或起始层内有明显颗粒分布.Western blotting显示tau-1表达量增加.结论:结果表明Morris水迷宫训练可以诱导大鼠海马CA3区轴突的重塑,提示苔藓纤维系统可作为一个研究轴突重塑和认知关系的理想区域.  相似文献   

12.
Pullinsin-4血管烧灼阻断法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2):91-93
采用永久双侧椎动脉热凝烧灼术,次日行双侧暂时夹闭阻断颈总动脉20 min再灌48 h法制备pullinsin-4vo大鼠模型.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用组织化学技术显示模型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造模前模型组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的逃避潜伏期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差别无显著性;再灌48 h后模型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及游泳路径长度显著长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值均小于0.05;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显示模型大鼠海马组织存在明显的缺血坏死病灶,海马各区神经细胞结构排列紊乱、稀疏,细胞数明显较少.研究表明经改良后的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是进行血管性痴呆病理机制及其药物疗效评价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针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A1-40注入大鼠双侧Meynert核建立AD模型,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治疗一个月后用水迷宫试验测定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然后处死大鼠检测海马及皮质的神经元凋亡百分比.结果:模型组出现学习记忆障碍,呈渐进性加重,4周时更为显著,而且在海马区和皮质区神经元有较高的凋亡比例,电针组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Meynert核注射A可使大鼠发生较持久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及胆碱能神经元凋亡,电针治疗可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抑制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4.
张敏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2):91-93
采用永久双侧椎动脉热凝烧灼术,次日行双侧暂时夹闭阻断颈总动脉20 min再灌48 h法制备pullinsin-4vo大鼠模型.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用组织化学技术显示模型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造模前模型组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的逃避潜伏期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差别无显著性;再灌48 h后模型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及游泳路径长度显著长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值均小于0.05;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显示模型大鼠海马组织存在明显的缺血坏死病灶,海马各区神经细胞结构排列紊乱、稀疏,细胞数明显较少.研究表明经改良后的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是进行血管性痴呆病理机制及其药物疗效评价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慢性氟中毒致学习记忆损伤的脑内机制.选用初断乳雄性SD大鼠192只,随机分为4组:1个对照组,饮用自来水;3个分别饮用15,30和60 mg/L Na F溶液的染氟组.染氟期为18月.每3月用开场行为和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行为;分别在染氟中期(9月)和染氟结束后(18月)分2批断头处死大鼠,进行脑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和海马CA3区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表达水平等检测.结果表明:慢性氟中毒致大鼠自发活动和探究行为显著或极显著抑制,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脑海马突触膜流动性、PSD-95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提示慢性氟中毒致脑海马突触体膜流动性和突触后致密蛋白-95表达水平的改变可能是慢性氟中毒致学习记忆损伤的脑内突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SD大鼠海马、额叶局部脑血流(rCBF)降低对学习记忆功能及γ-氨基丁酸(GABA)、乙酰胆碱酯酶(AchE)含量生化指标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和假手术组。对2组大鼠进行学习记忆能力、右侧海马与额叶的rCBF、右侧海马与额叶的GABA、AchE含量的测定。结果:手术组大鼠的学习指标EN、达标所需日数、TRT(s)分别为52.09±8.43、0.56±0.12、14.42±0.51,明显大于假手术组(29.46±5.31、0.34±0.05、12.23±0.39),而主动回避率(%)63.57±6.13,明显低于假手术组(84.32±4.87),两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手术组大鼠右侧额叶、海马区术后4h、8h、24h、3d时的rCBF明显低于假手术组相应脑区同一时点的rCBF(P<0.05)。手术组大鼠手术后不同时间额叶、海马区AchE、GABA含量则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大鼠右侧额叶、右侧海马的rCBF rCBF的降低可能是导致其学习记忆能力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大鼠额叶、海马rCBF的降低所致该脑区GABA、AchE含量的变化,可能是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降低的生化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云南和山东蜂胶醇提物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研究采用被动回避、Morris水迷宫任务和焦油紫染色法,测量小鼠被动回避的潜伏期、穿越水迷宫平台区域的次数和大脑海马区神经元数量。结果显示:两种蜂胶醇提物的高剂量组被动回避的潜伏期均大于对照组(P<0.05),其穿越水迷宫目标平台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蜂胶醇提物对海马区神经元数量均无影响。结论:蜂胶醇提物能提高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但可能与海马神经元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慢性疲劳大鼠睡眠剥夺后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海马、前脑皮质NG含量的影响,采用负重力竭游泳法制备CFS大鼠模型,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剥夺睡眠12 h,连续应激21 d后,Morris水迷宫测量大鼠学习记忆能力,ELISA检测血清TGF-β1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前脑皮质NG含量,LDH释放法检测脾脏NK细胞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睡眠剥夺组,Morris水迷空间搜索实验,总路程、平均速度显著提高(P0.05),经过平台次数降低(P0.05);血清TGF-β1和海马NG含量升高(P0.05);前脑皮质NG含量降低(P0.05);脾脏NK细胞活性降低(P0.05)。说明TGF-β1抑制NK细胞活性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是CFS发生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为动物模型,研究半夏泻心汤(BXT)对衰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及大脑海马区Ach、NE、DA、5-HT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探究BXT对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结合Y型水迷宫测试的大鼠逃避潜伏时间,通过注射D-半乳糖建立老龄大鼠模型;随后将动物分为老龄对照组、石杉碱甲组、壮年对照组、BXT低剂量组、BXT中剂量组、BXT高剂量组,按组别不同进行灌胃给药。连续给药6周后,再次通过Y型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情况,检测Ach、NE、DA、5-TH受体mRNA及抗体的表达,观察海马区病理学变化,由此探究BXT对衰老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改善的分子机制。结果与老龄对照组比较,在训练后24 h、48 h和96 h,各剂量BXT给药组均能明显缩短老龄大鼠逃避潜伏期。大鼠海马区组织HE染色显示,与老龄对照组相比,BXT高剂量组海马神经元损伤有所改善,但BXT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未见明显改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XT高剂量组与老龄对照组相比,其椎体细胞染色数量多,排列紧密度好,细胞颜色较深。结论本研究发现BXT能改善老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尤其是高剂量BXT改善效果最为明显,可能与增加老龄模型大鼠海马CHRM1、DRD2、HTR1a、ADRA2a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许多证据表明,正常衰老过程伴随着记忆力的衰退.但有些动物却不表现出这种年龄相关的记忆障碍.为了检测其中的分子机制,将24个月的老年大鼠按在水迷宫中的行为表现分成记忆损伤组和记忆未损伤组,分别取海马和内嗅皮层进行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显示,在海马和内嗅皮层中分别有47和37个基因的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两个脑区的基因表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