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琳  张秀莲 《科技信息》2009,(18):341-342
阜阳市颍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内存在大量的村庄,它们对于风景区发展与风景区资源环境保护产生了影响。科学地做好该区域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对于村庄建设与风景区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阜阳市颍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白行村为实证,分析了白行新村建设模式,以期为风景区内村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石海洞乡风景名胜区于1992年完成了首轮总体规划,风景区级别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5月,石海洞乡风景名胜区被正式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原有规划已不适应当前风景区发展的需要,需重新进行规划编制.该文通过对石海洞乡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过程进行分析,指出了规划的重点和难点,使得石海洞乡风景名胜区得以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公路是线型的开发项目,尤其在风景区内修建公路,对景区内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都会造成相当严重的破坏。以泰山风景名胜区登山西路为例,探讨风景名胜区公路景观生态恢复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1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自然风貌与五大连地风景名胜区建筑的地方风格保护自然风貌是保护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自然风景城市和五大连地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五大连他自然风景名胜区建筑地方风格与五大连地名胜区自然风貌特色有着密切的关系和一脉相承的联系。五大连地风景区自然风貌的主要方面是通过具有五大连池风景区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体现出来的。所以,建筑风格是构成城市风貌的主要因素和组成内容。下面浅析五大连地风景名胜区建筑地方风格主要特征与五大连油自然风景区风貌的关系:1.1五大连地自然风景区建筑地方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镇江三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根据该风景区开发利用的现状、优势条件和存在问题,对三山风景区深度开发规划的原则、发展目标、旅游业的协调发展、管理体制改革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三山风景区深度开发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镇江高专学报》1994,(2):74-76
茅山老区以茅山风景区著名,它是江苏省八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茅山风景区的绝大多数景点集中在句容,只有个别景点在金坛县境内。本规划范围仅限于句容境内的茅山风景区。  相似文献   

7.
作者从介绍青龙瀑布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入手,分析了风景区的现状,并对风景区旅游结构和综合价值进行了评价,得出风景区的旅游资源价值达一级水平的结论;进而提出对青龙瀑布风景名胜区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风景区内的水资源可能遭到污染,本文通过以庐山风景名胜区为代表的风景旅游区水资源环境开发利用的基本情况,探讨了风景旅游区水资源的利用,配置,水资源规划,管理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面对贵州省省级风景名胜区所面临的问题,以下司省级风景名胜区为例,详细的剖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根据目前风景区管理的具体情况,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办法,处理好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开发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信息化、数字化浪潮的推进,风景区的数字化建设已显得日趋重要和紧迫。通过对当代的地理信息和空间表达技术即"3S"技术的简介,提出利用"3S"技术在大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进行数字建设与监管的一些构想。对利用"3S"技术对大理风景名胜区数字建设与监管做一些理论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新余高专学报》2005,10(1):F004-F004
新余高等专科学校位于拥有“浙赣线上的明珠”、“仙女湖的故乡”之称的江西省新余市城区内,距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仙女湖风景区仅二十分钟的路程,处于仰天岗风景区和北湖风景区的环抱之中,校园依山傍水,山青水秀,环境优雅,景色宜人。  相似文献   

12.
【目的】长三角地区以其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形成了众多的风景名胜区,在长三角生态保护格局构建和区域绿色一体化发展中担任重要角色。定量分析长三角风景名胜区的分布与可达性特征,构建区域尺度下的风景区空间分布和可达性的研究框架,整体分析长三角区域风景区体系的空间结构,有助于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方法】 以长三角地区123处风景名胜区为对象,在综合考虑多种服务半径及风景区级别与类型属性的前提下,利用ArcGIS平台和数学模型分析其空间分布与可达性。【结果】 ①长三角风景名胜区整体上具有“南密北疏、一片多点式”、随机趋向于离散的分布特征。②长三角风景名胜区可达性分布差异化显著,3种搜索半径下呈现不同程度的空间极化现象,可达性等级随半径阈值增加整体呈提升趋势;3种搜索半径下县域可达性聚集程度均较高,热点区主要分布在黄山、宣城、丽水、杭州、金华、苏州、无锡等地,冷点区出现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③不同等级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可达性优于省级风景名胜区;不同类型中,独立型风景名胜区可达性优于城景结合型风景名胜区。④可达性受不同客观因素影响,相关程度从强到弱依次为:风景名胜区分布密度>人口分布>路网密度。【结论】 长三角地区风景名胜区分布与可达性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本研究可为长三角风景名胜区资源整合梳理、系统化管理以及区域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风景名胜区景观设计探析——以厦门鼓浪屿建设改造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喆 《科技信息》2007,(35):96-96,35
具有很高观赏和文化价值的风景名胜区景观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景区的整体形象与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素有"海上花园"之美誉的风景名胜区厦门鼓浪屿以其风景旖旎的自然风光、异域风格的西式建筑及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背景而闻名于世,其规划及改造直接影响到厦门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竞争力,在城市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艺术着手,在详细分析鼓浪屿现有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对鼓浪屿的景观设计提出了大胆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风景名胜区城市化现象所带来的危害:导致风景名胜资源过度开发;破坏视觉美感,降低景区形象;引起景区生态环境恶化;缩短景区生命周期;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探讨了风景名胜区产生城市化现象的原因即管理体制未理顺;政府财力支持不够;对风景区的认识存在严重偏差;风景区的土地、权益未明确定位;未处理好国家与地方,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传统经济体系不健全.提出了防止风景名胜区城市化的对策即创新管理体制,健全经济体系;加大政府投入,提倡社会捐助;合理布局旅游接待设施,提高规划设计水平;改善风景名胜区内外交通联系,妥善安置居民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15.
构建生态园林--风景名胜区环境优化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生态园林的概念、科学内涵、生态园林主要功能与生态学原理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以及构建生态园林将为风景名胜区带来景观、生态、社会、经济等诸多效益,并为风景区内环境优化创造新途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风景名胜区的开发与旅游的开发紧密相关。当前,风情旅游已成为国际旅游的热点,这源于人们回归自然、回归历史的思源心理。文中介绍了风情文化在风景名胜区开发中的意义,并结合贵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湃阳河风景区总体规划中的自然风景资源与风情资源优势,综合提出了湃阳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的风情构思和规划体系,提出了风土村、田园村、旅游村、风情中心及民俗博物馆五类风情旅游开发项目;同时结合风景名胜区的开发与保护,提出了控制景区人口密度、防止环境恶化的一些具体建议、措施与保护规划。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防止单纯经济利益驱动下的掠夺式开发对中国众多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直接破坏。方法针对青海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这一特殊的多重复合型区域,在定性分析其特殊性及其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冲突基础上,运用集中系数法对青海湖风景名胜区的产业结构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可知在青海湖风景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大,特别是畜牧业和旅游业;而第二产业则发展空间不大。结论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整合经济空间秩序、协调“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和加强区域整治与宏观调控4条途径来实现对青海湖风景名胜区的经济引导,以解决青海湖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促进其经济发展,最终实现青海湖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林超利  张兆干  张建新  李小明  刘娜 《河南科学》2009,27(11):1473-1478
以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孔明山景区为例,在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前提下,探讨在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中如何从游客行为角度出发,通过对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涵和游客行为及其特征的剖析,引导控制性规划中的土地使用、道路交通、景观、环境控制等重要任务的完成,为同时做到风景区保护和游客旅游体验质量的提高找到良好的解决途径,丰富和完善控制性规划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文文 《镇江高专学报》2010,23(3):18-19,25
镇江南山风景区是我国唯一位于城市中心的国家森林公园,2003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南山风景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却少受旅游者青睐,如果能从客源市场定位角度对景区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开发,镇江南山定能改变现状,成为主题鲜明、吸引力强的风景名胜区。  相似文献   

20.
泸沽湖风景区的规划,对泸沽湖的保护和旅游开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通过泸沽湖风景名胜区(四川片区)总体规划,从规划原则、风景区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功能分区与结构布局、风景区保护和游览设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旅游开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