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约瑟夫·海勒运用非线性的和碎片式(fragmentation)的叙事方法,使得小说的结构貌似松散、零乱,造成了叙事信息的延宕与压制,但正是由于这种看似混乱、无序的叙述却与小说主人公约塞连世界里不断增加的混乱和非逻辑性事件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更折射出整个社会的无序与支离破碎。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用张新军的可能世界叙事学理论模型,分析了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的叙事特征。《宠儿》以真实故事为基础,是对现实世界(玛格丽特弑女事件)之外的可能世界(包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与女主人公相关人物和奴隶制造成的生理和心理创伤)的描绘。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和精妙的叙事方法设置了一系列谜团,为读者解开了故事谜团,同时留下了一些未解之谜。别具匠心的人称使用和情节发展进一步彰显了作者娴熟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3.
"灶神"故事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在谭恩美的小说<灶神之妻>中, "灶神"故事与小说中雯妮与文福的故事的完美契合不仅说明了谭恩美对中国神话故事的独特阐释,也体现了"灶神"故事对建构整部小说的作用.其新颖的立意、二元性叙事结构和对小说的情节预设功能都充分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4.
叙事(narrative)又称“叙述”,就是作者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真实或虚拟的人生经验本质意义传示与人。小说是叙事的艺术。叙事是小说文体中一个最基本的手段。小说之所以为小说在于它的故事及其讲述。有时,一部小说的优劣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叙述了怎样的故事,以及怎样叙述了这个故事。捷克流亡作家米兰·昆德拉(Minan kundra)的小说新奇诡谲,风格迷人,吸引了世界各地不同的读者。其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殊异的叙事风格,给广大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文拟就米氏小说叙事方法与技巧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小说区别于古代小说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叙事方式的改变。其中,反讽叙事,就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在反讽叙事文本中,作者运用设置超叙述层、启用不可信叙述者、以及隐含作者与叙述者演双簧等表现手法,使故事表层叙述与深层内涵构成强烈的反讽,有效地扩张了文本的意蕴,增强了作品的艺术张力。这是一般叙事方式所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叙事的功能之一就是把故事时间兑现为文本时间。对文本时间刻度的把握是作者传达故事也是读者获取信息的一个显在媒介。在中国浓郁的“崇史”文化背景下,《聊斋志异》人文化的叙事时间刻度首先自觉地实现了对史家“补正史之缺”、“实录”之小说观的突破,使文言小说在小说文体上真正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7.
《老残游记》的叙事模式是以空间维度为核心的地理叙事,其形成与作者刘鹗的经历有着内在关联。小说中的地理环境描写与人物、事件相统一,具有一定的叙事功能。按照地名标示的范围大小,《老残游记》可以分为宏观地理空间和微观地理空间。地理空间的呈现与转换,与故事的发生和情节发展以及叙事的真实合理等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贯穿全文的地理叙事脉络。  相似文献   

8.
弗.司.菲兹杰拉德的《大人物盖茨比》是形式导演成的一场“美国梦”幻灭的戏。小说的叙述者尼克被置于故事当中,且有他自己的故事。尼克的故事与盖茨比的故事的交叉与并列,构成了一个青年“美国梦”的梦幻世界。作者运用了各种叙事策略,如叙述时间,叙事情境及其转换,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中的经验自我视角与叙述自我视角交替使用。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突现一个美丽绝伦的“美国梦”的幻灭。  相似文献   

9.
先秦两汉是介子推故事演变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内,记录者不断在介子推故事中加入新的元素,逐渐完成介子推的隐士形象塑造.这一时期又是介子推故事与民间传说相互结合的发端期,介子推故事从史官叙事范畴进入民间叙事视野.民间叙事的介入使故事产生了鲜活的生命力和再造空间.  相似文献   

10.
党史故事具有鲜明的政治引领性、价值导向性和思想教育性,运用党史故事赋能高校思政课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当前,党史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课在“叙什么”“谁来叙”“如何叙”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境与难点。思政课教师应通过激发叙事主体、优化叙事内容、创新叙事方式与拓宽叙事场域等方面重构党史故事教学叙事体系,不断增强党史故事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力度与效果。  相似文献   

11.
赵树理小说的叙事是故事体的,这完全出于他的理性自觉,早在他的成名作《小二黑结婚》发表时,他就曾特别标明是“通俗故事”。赵树理在小说中之所以采用故事体的叙述方式,是由他试图通过写作解决现实问题的创作动机决定的。赵树理故事体小说的叙事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讲说为方式,二是以忠告为目的。文章通过对赵树理《邪不压正》和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叙事方式的比较,揭示赵树理小说故事体叙事所存在的艺术缺失。  相似文献   

12.
王远明 《西藏大学学报》2013,(6):146-151,166
康区民间故事中作为配角出现的神灵,不仅是主人公的外部境遇,成为情节活动的参与者,推动着故事的整体叙事,而且是主人公命运、成败、结局和故事走向、结局的决定者;从主人公的内部心理而言,神灵的出现则是对主人公内在品质的考验。这种由主人公与神灵共同演绎的人间故事,高扬着康区人民的普适性价值。因此,神灵参与的人间故事,可视为一种观念系统的形象表达,神灵属于康区人民的特殊观念,它不仅是角色或情节的参与者,而且是故事讲述人的叙事观念时间。当故事讲述人的观念时间、神灵超自然时间、主人公的自然时间三者出现在故事的叙事q-,它们实现的是叙事时间的聚变。叙事时间的聚变是康区民间故事叙事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由此展现了康区民间故事叙事的发生逻辑。  相似文献   

13.
教育叙事研究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有效路径。教师具备从事教育叙事研究的主客观条件。教师可以让叙事伴随成长,让研究促进成长。走进教育叙事研究,教师应该具有叙说意识,养成撰写故事的习惯;要善于捕捉故事,锻炼描述故事的能力;要在故事背后停留思考;要在叙事之中追问探寻。教师应该冷静思考、深入认识,把握方法,让教育叙事研究成为自己专业成长的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4.
电视访谈的叙事话语在具有日常会话的话轮规则、叙事结构的同时,还受电视访谈的大众传播语境的制约。它是预先为观众准备的、借助声音、动作、字幕、图像等多媒体语境、在主持人与嘉宾的互动过程中展开的叙事,是主持人引导、嘉宾讲述,主持人与嘉宾共同完成的叙事话语。叙事开始时故事的引入及结束时对故事的评价部分在电视访谈的叙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故事结束之后,评价部分占有较突出的位置,以突现叙事在访谈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引入叙事的必要性,强调叙事部分对突出该阶段访谈主题的重要性,同时结束叙事,回到访谈现场。  相似文献   

15.
《列女传》中的女性劝诫故事既从属于刘向对女性社会角色的设定,又是早已形成的"帮助人"叙事模式的延续。这些故事中的女性富有高超的说服论辩技巧,同时也是作者现实遭遇的文本折射。  相似文献   

16.
作为海明威短篇小说经典的《白象似的群山》情节虽然简单,却充分体现了作者“冰山”文风的特点,在简单的情节之下蕴涵了丰富的意义空间。但评论界对这篇小说的理解普遍带有道德主义的倾向,认为它是一个可怕的故事。本文从小说的叙事方式、人物的叙事话语以及叙事视角等叙述技巧出发,挖掘了小说文本所创造的多义空间,对以往批评界对小说的纯道德评价进行了反驳。  相似文献   

17.
信息霸权是指信息技术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优势(如制网权)妨碍、限制或压制他国对信息的自主动用.以谋求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利益。信息霸权巩固了信息技术发达国家在国际政治领域的主导地位,而数字鸿沟则对发展中国家维护信息主权形成强烈冲击。构建信息时代的信息主权和国家安全屏障要有战略眼光,既要及时维护国家利益,又要有长期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8.
延宕与死亡是《哈姆雷特》与《喧哗与骚动》两部悲剧共有的故事主线。一方面,二者之间在各自主人公个体的悲剧意义阐发中呈现一定的因果关系;另一方面,二者作为整体在与哈姆雷特和昆丁两个不同的生命个体结合时,因为各自的色彩不同,呈现出了对立的价值取向和悲剧基调。  相似文献   

19.
西方叙事理论把叙事作品分为两种基本模式:叙述和摹仿。所谓叙述是指作者公开以自己的名义叙述;摹仿则指作者竭力造成不是他本人在说话,而是某一个人物在说话的假象。借用这种理论来看中国古代小说,则可看出,在宋元说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白话小说,是典型的“叙述”体文学。作者从不隐瞒自己的真实身分,不断以“看官听说”的形式介入作品,进行公斤的理性说教或对人物、情节阐释、评论、说明,故事中的一切都是经过作者之口转述,而非自动的展现。《三国》、《水浒》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这种叙述体小说的基本特征。《金瓶梅》虽然并未完全…  相似文献   

20.
田晶京 《科技信息》2010,(6):229-229
作者通过对新形势下信息服务的研究,提出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发展以网站为平台的智能信息服务;开发物联网;信息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是发展信息服务产业的三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