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回指是某些词或短语在同一语篇中被用来回指另外一个词或短语的语言现象。间接回指是回指现象的一种,也是近年来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本文旨在对汉语语篇中的间接回指现象从语义上重新分类。本文认为,间接回指之所以难于理解,关键在于在不同句子当中,回指项与先行项之间的关系各不相同。因此,我们从语义角度出发,借鉴徐(1999)对名词回指的分类,在语料库实证研究基础上,将汉语中间接回指现象重新分类为六种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2.
从认知的角度对间接回指现象进行了探讨,通过详细的论证与分析,提出了基于对比与对照的英汉间接回指现象的翻译方法。如还原回指项,增添衔接词或衔接方式,省略衔接词或衔接方式和逻辑分析法等。  相似文献   

3.
东兰壮语指示词的语义特征是距离定位,分为近指、中指、远指;句法特征为:指示词有指示代名词、指示形容词、指示副词;语用特征为情景指、认同指、回指、篇章指、下指、助指以及概念关联.语法化的目标为:第三人称代词、标句词的词内成分、定语标记的词内成分、后置定语的边界标记、不定标记以及数词“一”、表“直陈式”的句末语气词、句子连接词/话语标记.  相似文献   

4.
通过语音实验和统计分析,从语音角度对汉语朗读语篇中代词回指与名词回指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第三人称代词回指形式"ta"的音高与时长表现与句法位置密切相关,且"ta"位于句首或分句首位置时,其语音表现与篇章层级有关;位于分句首的先行词比名词回指形式要重读,且之前的停顿时长更长。该研究属于语音层面与句法及以上层面的接口研究,可从语音角度丰富汉语篇章回指领域的研究、加深对汉语篇章回指现象的理解,所得结果在语音合成领域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22部现代汉语戏剧中找到了322个间接回指的实例,并对其中先行词(AT)和间接回指(IA)的形态关系进行了穷尽式分析和归类,并与相关英语语言研究成果作了对比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更为翔实的佐证和参照。  相似文献   

6.
采用ERP技术,通过2个实验来探究文本阅读中时间信息加工的内在机制. 实验一通过控制文本阅读中事件场景持续时间,以时间词和回指词的N400波幅为指标,探讨时间信息转换后关键句阅读时间延长的原因;为了消除加工时间词本身对回指词加工的影响,实验二将重名回指词放在事件句句尾,进一步验证二阶段模型. 2个实验的结果表明:文本中时间转换信息引起关键句阅读时间延长的原因包括加工时间词与更新情境模型、通达先前信息与整合;文本阅读中时间信息加工符合二阶段模型,加工时间词和情境模型的更新为第一阶段,通达与整合先前信息为第二阶段. 研究结果为文本阅读中时间加工的二阶段模型进一步提供了神经生理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从篇章回指角度分析《孟子》中近指代词"此"和"是",比较两者各自的功能特征和相互间的差异,并从另一个角度为"是"由指示代词发展为系词提供理据。《孟子》中,"此"的小句性显性回指占整个回指总数的28.3%,"是"占34.2%。小句性显性回指类型中,指称距离为零的情况占整个类型的百分比,"此"为33.3%,"是"为75.5%;"是"指称距离为零的比例远远超过"此"。这为后代"是"转化为系词,而"此"未转化为系词提供了又一佐证。  相似文献   

8.
名词回指、代词回指和零形回指并列称为三大回指形式.名词回指主要通过同形、部分同形、同义、上下义等形式表现出来,而各种形式的使用则受到语境、语法、修辞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俄语与汉语在许多回指方式和运用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通过对大量语料的对比,介绍了俄汉双语回指的类别和特征.  相似文献   

9.
王芳 《咸宁学院学报》2013,(10):132-133
文化负载词是指某一民族文化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语,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给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带来诸多问题。关联理论认为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译的,因为它所寻求的是最佳关联和足够的语境效果。以莫言小说《丰乳肥臀》英译本为出发点,通过对译本中五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解析,进一步说明关联理论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译者在翻译作品时既要传递原文作者的意图,又要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实现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
韩语词汇从来源上可分为自源词和外来词两大部分。严格意义上的自源词是指那些由自源词素构成的词,是韩民族语言符号的直接体现。外来词主要包括汉源词、日源词和西源词三类。汉源词不等同于韩语中的汉字词。汉字词内部包含了汉源词、日源词和汉源自造词三种类型。其中韩民族利用汉源词素自造的词,应该看作是区别于自源词和汉源词的一种中间状态。从结构上看,韩语词包括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单纯词和合成词均可由自源词素、汉源词素、西语词素构成,特另q是合成词,其词素的组合形式更是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中韩词;C比较研究中蕴含许多语言学理论和实践问题,应加强对该领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自"是中古时期最常用的副词词尾之一。在上古汉语中"自"最常用的用法是作己称代词,还可以作介词和副词。我们认为副词词尾的"自"是由其己称代词的用法发展而来的。"自"最初位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回指主语或表示动作行为由主语发出,随着语言的发展,"自"与主语之间的距离扩大,"自"的回指、强调功能减弱、消失,"自"成为一个悬空成分,受双音化趋势的影响,"自"依附于其前的副词性成分,降格为仅起凑足音节作用的词尾。在类推作用下,"自"的构词功能进一步增强,呈现出类化趋势,从而产生了一大批双音节副词。  相似文献   

12.
李旭新 《科技信息》2012,(5):333-333
转类词(词类转换)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法现象一直备受关注。转类词是指不改变词的形态把一个词从一个词类直接转化为另一种词类,从而使该词具有新的意义和作用。而名动转类词作为转类词中频率最高的互转词类对其研究更是多角度化。许多学者多从语义,语用角度对转类词现象进行研究,本文从概念转喻理论角度出发对名动转类词进行分析,并阐述名动转类词与词汇教学的关系,进而阐述其对词汇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运用简单的集合原理研究了纺织物指别词汇的语义场,发现其中的上下义关系的类属指别词和多项分类对立关系的种属指别词可以用9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加以翻译,其中的部分语义重叠特征的同义聚合关系可以构成纺织物指别词翻译的一词多译维度.另外,归纳了9类与纺织物指别词相关的修饰性范畴词,共同构建了纺织物指别词翻译的能产性网络,用于翻译纺织物的基本指别词汇.  相似文献   

14.
金元之时,曲体迎来兴盛,词曲间的文体互动突出表现为词之曲化、以词为曲两个层面,前者指的是高位文体受到新兴文体影响而发生的变异,后者则指的是新兴文体吸纳高位文体的某些特质以实现尊体目的。专就以词为曲来说,刘祁、周德清、陶宗仪等金元时人已对此文体现象有所关注和阐述。本文择选元好问、白朴、胡祗遹、王恽、张可久、薛昂夫六家,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分析金元两朝以词为曲现象在创作上的具体表现。明清以迄于近代,不少词论者在论述词曲关系时,多有对金元之时以词为曲现象的阐抉。相关理论阐述及创作呈现,共同推进了对以词为曲这一古代文学中极为重要的文体互动现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词的兼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多年来争论而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试图从兼类词的判定来探讨词的兼类问题,指出词的同一性,兼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词的语法特点、少数原则、词的经常性与稳定性等的基本判定原则,并提出另外一种判定可能:自指和转指。  相似文献   

16.
在俄语军事领域文本的自动处理中,对武器装备名称进行共指消解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模式匹配的方法,从维基百科的Infobox结构中同时提取共指词和模式,之后将二者结合成为新模式,再返回词条内容中迭代寻找共指词。实验结果以共指词表形式体现。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式匹配方法能够准确有效地找出俄语维基百科中武器装备名称的共指词。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无条件句引导词"不管"有其独特的句法功能,后面可以接体词或体词性短语、疑问代词还有分句形式等。"不管"引导的分句与前面分句存在陈述或被陈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管"引导的分句与后面分句存在回指的关系。通过考察,引导词"不管"所在分句只有在与前面分句存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时不能隐去,其余都可隐去,不影响整个句子的意思,这主要与表达者的主要表达思想有关,引导词后面的小分句在整个篇章中只起到一个衔接的作用。文章试图从篇章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引导词"不管"的隐现机制,最后结合语言的主观性分析出"不管"引导句子所具有篇章功能的动因是词本身的作用和说话者交际的需要,对语境意义的吸收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探讨性地分析了现代英美俚语中缩写词、缩略词和简化词的构词规律。缩写词是由一个短语中每个单词的首字母组成,缩略词是指由某个单词的前几个字母、中间几个字母或首尾字母组成的词,简化词指的是那些取字母的形状,字母在字母表中的位置及发音特点而形成的简化字。这些规律表明了英语将在词、句子和语法方面不断简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唐纳南曾经提出摹状词的指称性使用以补罗素摹状词理论之阙,他认为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完全忽略了摹状词的指称性使用,这是罗素理论的主要缺陷。其实,由于理论的出发点不同,唐纳南对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的批评并不能成立;罗素的摹状词理论是自足的,它完全可以经受住唐纳南的批评,从而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基于实际的语料分析,对英语中的指示代词It和汉语中相对应的它在回指方面作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it和它在两种语言中的回指用法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it可以回指人而它不可以,it回指事情的情况相对较多而它的这种用法极少.此外,it不能单独作限定成分来回指,而它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