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本文通过具体实例说明射影变换在几何问题的证明、作图、作图的可能性、以及高观点指导几何教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助几何作图给出了直线上射影变换的几何结构,并就如何教学提出了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在射影平面场上,平面三次代数曲线的射影构成,射影分类,归纳出平面三次代数曲线在射影平面场上的五个基本形状以及有关的几何作图方法,使平面三次代数曲线几何化,因而比较直观,简明,可应用于计算机图形学和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射影几何的亲似对应原理研究了用截平面截切几何体获得与预先规定图形相似的截面形状的作图方法  相似文献   

5.
阐述射影几何学有关定理和结论,探讨了射影几何中仿射变换、交比、调和分割在解决平面几何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利用透视对应完成几何作图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以射影几何中熟知的一些知识:德萨格定理、完全四点形与完全四线形的调和性质、帕普斯定理、帕斯卡定理、极与极线理论等为依据,介绍仅用一根直尺就能解决的若干作图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空间配极、透射和位似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了一般非退变二阶曲面投影轮廓线上点与点之间的几何关系,得出曲面投影轮廓线的射影规律及其作图方法。利用这一规律和作图方法,可以解决任意位置的非退变二阶曲面的投影轮廓线的作图问题。在绘制曲面的平行轴测投影轮廓线、中心轴测投影轮廓线以及曲面的阴影的实践中证明,其方法简捷、准确、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通过交比给出各种射影概念,阐明了交比在射影几何中的重要地位,并得出了利用交比求二次曲线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一维射影对应点列,提出了一维射影对应点列的反演性及其一系列结论,更加形象地揭示出射影对应的内在规律,并由此可用简便的反演作图法解决射影交换问题。  相似文献   

10.
尺规作图是欧氏几何作图中最重要而又最复杂的一部分,都是采用直尺和圆规完成的,甚至按这个原则将欧氏几何从整个几何学中区分出来。即认为,欧氏几何是指能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的那部份。但是,这两个工具又不是完全必需的,许多作图只需要用这一个或那一个工具就可解决。本文主要就这两大作图问题展开讨论,用以指导欧氏几何作图。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将射影平面叠加到AUTO CAD绘图板上并进行电子非欧几何作图的思想和方法;编制了相关的实用程序;通过对一复杂刀具的工作角度解析结果表明,用该软件分析刀具角度,开发新型刀具可达到即快又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对目前国内两种不同的高等几何教材体系的优点和存在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论证了按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编写的《高等几何》体系的可行性,并用射影坐标把交比的一系列计算公式级一了起来。  相似文献   

13.
从初等几何教学的实际出发,以实例探讨了初等几何中基本作图题的作图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等几何是师范院校必修的基础课,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将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学员学好高等几何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谈四个问题,供学员学习时参考。1 用“变动”的观点来观察、分析问题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所开设的高等几何主要教授一维和二维射影几何。射影几何研究的性  相似文献   

15.
在射影平面的扩大平面模型上的已知射影坐标系下,本文解决了已知射影坐标,几何地作出它所对应的点;已知一射影点,几何地求出这个点的射影坐标三数组这两类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6.
第四条特殊光线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几何作图法物像公式证明了几何光学中第四条特殊光线的存在及其位置,举例了说明该条光线在几何光学作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给出了二次曲线间的射影对应,二次曲线上的射影变换及其简单性质,并由此得出了一维射影变换的自对应点(自对应直线)的作图方法。  相似文献   

18.
定义了域上的射影几何,证明了:它满足Hilbert几何公里体系中的结合公理,如果是有序域上的射影几何,则更满足顺序公理。  相似文献   

19.
定义了域上的射影几何,证明了;它满足Hilbert几何公里体系中的结合公理;如果是有序域上的射影几何,则更满足顺序公理.  相似文献   

20.
无尺作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几何作图体系中直尺的作用。结论是:在欧氏几何作图问题(包括纯作图命题与其他命题的作图部分)中,凡是用圆规和直尺能完成的作图问题,都能只用圆规完成(无尺作图)。首先给出无尺作图中直线、线段、射线等的作图约定。其次给出一个无尺作图的基础作图体系,为论证结论提供手段。再次给出直尺在几何作图中的6个基本操作,以及无尺作图时相应的6个替代操作;使用替代操作就能把任何有解的几何作图问题和它的求解,一同“翻译”成相应的无尺作图问题及其求解,从而导出结论;最后指出简化此“翻译”的方法,并以此方法创立一门“无尺几何”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