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北极地区的气候变暖将怎样影响生活在那里的动物呢?科学家将目光对准了生活在北极的典型动物——北极熊。那么,北极熊的未来会怎样呢?①冰上的北极熊它们注定灭绝还是存续下去?少有动物能够像北极熊那样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和意见分歧。②努力求生的北极熊气候变暖,海冰融化,海豹减少,北极熊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2.
休闲时光     
珍奇国宝——笔猴人们都知道我国最珍贵的动物是号称"国宝"的大熊猫。然而,对于另一种小动物一笔猴,却鲜为人知。不久前,有人在福建武夷山区发现了早已失踪多年的珍稀动物:中国笔猴。笔猴重200克左右,它具有猴子的全部体型特征和灵长目动物的智慧。笔猴是猴类家族中最古老最原始的分支,也是这个家族里的"侏儒"。  相似文献   

3.
借仔学做保姆的猴 在动物社会,有血缘关系的同种动物叫“真亲”,无血缘关系的同种动物叫做“假亲”。动物学者经常观察到,猿猴在失去母亲之后,就由无血缘关系的母猴照看。死了母亲的黑猩猩幼仔,常常由其它猩猩抚养,或由它们的哥哥姐姐照看。日本猴当母猴走失后,其幼仔就由猴群中地位较高的雄猴照顾,这类事例不胜枚举。动物世界的假亲有时表现得比真亲还要亲。  相似文献   

4.
正指猴,是生活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森林中的一种世界上最小的猴子。比起纯天然的蜜露,指猴似乎更喜欢含有高酒精浓度的伪造蜜露。这很奇怪吗?非也。来自东南亚的一种小型灵长类动物懒猴,也是如此。这两种动物在野外都有可能遇到发酵的棕榈花蜜。此前,黑猩猩就曾被发现在野外饮用发酵的树汁,但灵长类动物对酒精是否容忍,以及是否会主动寻求它,以前人们对此并不清楚。但这次是首次显示它们对高酒精浓度有所偏好的研究——尽管研究对象是圈养灵  相似文献   

5.
尚玉昌 《自然杂志》2016,38(2):116-119
所有的灵长动物都是社会性动物,其社会群体的组成成分依物种不同而有很大不同。它们在群体中进行取食、漫游、休息和睡眠等各种活动。对灵长动物的社会组织进行归纳分类有助于对各个物种进行比较研究,其最终目的是便于研究能够影响社会组织多样性的各种因素。灵长动物的社会分群是多种选择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每一种因素都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猴群的大小、组成成分和数量动态。虽然大多数灵长动物生活在本物种所特有的社会单位中,但它们并不是终生都生活在同一个社群中。有些种类是雌猴留在自己的出生群,而雄猴外迁到另一个社群中;还有一些种类是雄猴留在自己的出生群中而雌猴外迁;吼猴和小狷猴等是雌雄两性都外迁。从个体的视角看,灵长动物的社群并不是一个稳定持久的单位,而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随着个体的出生、成熟、外迁、迁入、迁出、配对、生殖和死亡而不断发生变化。最早关于灵长动物社会行为的知识来自于持续1~2年的短期观察,但现在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长期野外观察资料,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有很多创新。这些资料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生物学视角并开辟了新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6.
蛙类和蟾蜍是不饮水的。两个美国研究者已进一步证实了动物专家关于蛙类和蟾蜍通过皮肤吸收液体的怀疑。在脊椎动物进化过程的某些时候,作为一种陆上生活的适应性,逐渐形成了口喝和饮水的本能。在陆地上通向水源的通道是分散的,动物第一次冒着脱水干燥濒于死亡的危险。问题是,什么时候和怎样进化的?第一批上陆的动物是两栖动物,其中某些两栖动物经常生活在十分干燥的环境中。它们饮水吗?  相似文献   

7.
科学家最近发现,从古新世到始新世曾经出现全球升温,促使最早的灵长类动物开始了长途迁徙。动物们只花了不到两万年时间就从亚洲来到北美,几乎扩散到整个北半球。科学家分别在中国、比利时和美国发现德氏猴(见题图)的化石。德氏猴是一种个头与花栗鼠差不多大的远古灵长类动物,活跃在树丛中。考古证明,生活在中国的德氏猴比生活在欧洲的更原始,而生活在欧洲的又比生活在美国的更原始。科学家由此推测,当时德氏猴的扩散过程是由中国到欧洲再到北美。在这两万年里,全球气温大约上升了5℃,如今的北极地区在当时的温暖条件下很可能存在陆桥,因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动物学家发现,很多动物对死亡的同类,怀着深厚的“悼念之情”。在动物世界中,同时存在着葬礼的仪式。 在这方面,猴子表现突出。老猴刚死,其他活着的猴子就会围着它凄然泪下,然后一齐动手挖坑掩埋。它们把死猴尾巴留在外边,群猴注意观察动静。如果来一阵风,风一吹,尾巴一动,群猴就高兴地把死猴挖出来,百般抚摸,盼望复活。当见到死猴毫无反应,又重新掩埋。往往反复十多次。 在亚马逊河流域的森林里,有一种体态娇小的文鸟。当同类鸟死亡时,其他鸟便把绿叶或五颜六色的花瓣覆盖在死鸟的尸体上,以示“哀悼”。 热带森林里,老象断气后,为首的雄象用象牙掘松地面泥土,用鼻  相似文献   

9.
在匈牙利巴拉德的石灰岩洞里,栖息的动物有300多种。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肯塔基及澳大利亚卡凌契省的一些地下礁岩洞穴里也栖息着鼠、蛙、虾和昆虫等100多种动物。这些在黑暗世界中生活的动物,几乎全部是没长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怎样失去的?它们又是怎样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和生存延续呢?原来,这些动物原先都是长有眼睛的,后来眼睛逐渐退化,甚至完全消失了。生活在山洞水潭里的墨西哥穴居鱼,最早也有一对真正的眼睛,有瞳孔、水晶体和视网膜,但不能感觉到运动中的物体。由于其长期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下,在成长过程中眼睛根本不起应有的作用而逐…  相似文献   

10.
长鼻猴新探     
长鼻猴(Nasalis larvatus)又名大鼻猴、天狗猴,属灵长目(Primates)疣猴科(Colobidae),是婆罗洲的特产动物,也是世界著名的珍贵、稀有猴种。为了保护这种濒于绝灭的猴子,在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林业部的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办公室,纽约动物学会国际野生动物保护  相似文献   

11.
陈淳 《自然与人》2010,(1):13-15
轰动的发现1983年,德国梅塞尔化石遗址出土了一件化石标本。是一只雌性类似狐猴的灵长类动物,身高3英尺,年龄约为9个月,被叫做“艾达(Ida)”,学名为达尔文梅塞尔猴(Darwinius masillae)。达尔文梅塞尔猴属于一类已经灭绝的原始灵长动物——免猴下目,它的近亲有狐猴、蜂猴及婴猴。它生活的年代为距今4700万年前的始新世,虽然它离人类的出现至少要早4000万年,但是古生物学家认为,这件化石标本表明这种灵长类动物很可能是人类的远祖。  相似文献   

12.
在“衣、食、住、行”四大基本生活要素的排列中,“食”居第二位,真是民以食为天呀!吃饭是人最重要的事情,欧洲人用刀、叉和勺吃西餐,中国人用筷子吃中餐。其实,不仅用餐的工具不同,吃的内容和方式也大不一样,其中蕴藏着各自不同的、丰富的饮食文化。动物也和人类一样,在“吃什么?怎样吃?与谁一起吃?先吃什么?后吃什么?”等方面也都有其自己的规矩,下面就让我们看一看动物在“餐桌”旁是怎样表现的。  相似文献   

13.
当今,爱滋病是一种令人谈虎色变的不治之症。关于这种病毒的起因,人们已经知道得相当多了。它几乎肯定是在七十年代早期的某个时候由中非的猴子而传给人类的。这种病毒与传染给非洲绿猴病毒的相似性,以及爱滋病似乎在非洲传播比在美洲或欧洲更广、更早的这一事实仅是这一理论占上风许多要点中的二点。但是,这种病毒是怎样传给人类的呢?爱滋病并不是一种容易感染的病毒,它需要通过血液或性行为来传播。吃受感染的猴应该是安全的;遭猴子的咬也只能使你得狂犬病。认为人们的血液中有猴血的成份或与猴子有过性行为,这是最令  相似文献   

14.
一凡 《科学之友》2002,(9):24-24
人们一向把黑猩猩看成是温顺的素食者,但这些捕食高手对肉的情有独钟最近几年经常被媒体渲染。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人类学家斯坦福博士曾记录过黑猩猩成功猎杀动物而食的过程。在坦桑尼亚的贡布国家公园里,每年在黑猩猩的活动区域,有1/5的红毛疣猴遭到黑猩猩的捕杀。红毛疣猴长着长长的尾巴,头上顶着红毛,是黑猩猩最喜欢的猎物。斯坦福博士说,生活在贡布低矮丛林中的卡萨克拉黑猩猩,每45只为一群体,平均每年每群食肉一吨。1992年的一季度,仅68天内黑猩猩就杀死了71只红毛疣猴。  相似文献   

15.
《科学之友》2003,(10):21-21
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这么冷的地方有生物吗?这儿没有一棵树,没有一丛灌木,但这儿有苔藓、地衣、菌类,还有开着黄花的南极发草和开着红花的厚叶石竹等。然而,使这块大陆显得生气勃勃的则是这儿的动物世界。早在18世纪,西方探险家就已经发现浩瀚的南极海面上生活着一种小虾,后经生物学家鉴定,命名为南极磷虾。磷虾是南极动物的食物,是南极海洋生物链中  相似文献   

16.
假如让你变成一种动物,你愿意自己变成一种怎样的动物呢?在我们收到的来信中,小冕读者给了一个大胆而富有想象力的设想:他愿意变成长命百岁的单细胞。在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不尽如人意的事情相继发生,压得人透不过气来。生活的艰辛、人情的冷漠,还有其他许多的事情……虽然许多人都感觉生活是美好的、丰富多彩的,但是有多少人对自己的现状是满意的呢?我们每个人的思想是很复杂的,每每遇到困难,总是想这想那,不像单细胞生物,只要让自己生活下去,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足够了,不会有太多的奢望,多好呀!小冕读者的想象的确很大胆,颇具创造性。相信你…  相似文献   

17.
当一个孩子结束了幼儿园的生活以后,所面临的是一个新的转折——学习将成为他生活的主旋律。那么,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该怎样帮助孩子适应这一新的变化呢?美国拉德福特大学一位教育学专家维吉·D·林克丝建议:每个孩子的父母都应寻找一些创造性的方法去鼓励自己的孩子,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从一开始起就应该让孩子懂得学习是件非常重  相似文献   

18.
神秘的动物王国是一个美妙动人的音乐世界,那么,动物"音乐家"怎样发出种种动听多变的声音呢?  相似文献   

19.
聪明的动物     
<正>1动物能有多聪明?笨拙动物的认知缺陷与聪明动物的"天才"能力,同样会给我们带来某些启迪……2动物是如何学习的?动物的学习能力和我们人类相比有什么相同之处?长期以来,这些问题令科学家们困惑不解。3动物是如何表达情绪的?在参观动物园动物时,你也许会想,它们此刻心情如何,它们在想些什么?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北极地区的气候变暖将怎样影响生活在那里的动物呢?科学家将目光对准了生活在北极的典型动物——北极熊。那么,北极熊的未来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