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昭 《科技咨询导报》2007,(17):156-156
本文通过国内外农村城市化道路的对比研究,提出了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村城市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并结合甘肃省定西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这一实例说明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以马铃薯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定西市,更需要相应的马铃薯农业合作组织去推动。基于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定西市马铃薯农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完善马铃薯农业合作组织结构及职能、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等方面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水保淤地坝工程是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程措施。定西市安定区从1986年被黄河上中游局列为淤地坝建设试点以来,通过多年的由单坝到坝系连续建设,已形成较为完整的6条坝系工程,为当地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基础条件,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为生态环境文明建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4.
定西市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性发掘梯田的生态功能、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选择大力建设高标准梯田,努力开发梯田产业,打造旱区农村产业新的增长极,培育出梯田马铃薯、中药材、蔬菜、草产业等多个成功的农业发展项目,取得了突出的成效。目前,定西市的梯田产业已经形成梯田基础牢靠、产业结构合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提高的发展格局。定西市在梯田建设和梯田产业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做法和经验,这些经验对于中国黄土高原地区,特别是干旱和半干旱黄土高原区,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文章通过收集大量数据资料和实地调研,对定西市促进高标准梯田建设与梯田产业协调发展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5.
刘玲 《科技信息》2010,(4):265-265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农村大国,显然农村体育消费占据着基础性和根本性地位。农村体育消费是基础性、根本性消费,能活跃体育消费市场,促进相关体育产业发展。本文提出了现代农村体育消费思路的新思路,为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定西科技》2010,(2):43-43
在全省召开的科技奖励大会上,有162项科技成果获2009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4项,二等奖66项,三等奖82项。在本次科技奖励大会上,定西市有5项科技成果(参与二项)获奖,其中由定西市农村能源站参与于甘肃省生态学会主持完成的《甘肃中东部地区生态型能源农业经济模式试验示范项目》、定西市岷县草原站参与于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主持完成的《甘肃当地主要牧草生产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项目》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7.
从实际出发,研究农村和农业,挖掘有优势的产业和产品,谋求发展壮大,造就农民的金饭碗、乡镇的摇钱树,是定西市乡镇财源建设的主题。 一、立足“农”字做文章,增强乡镇财政收入基数  相似文献   

8.
近日,定西市科技局组织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会议,对2008年申报的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评审。根据专家委员会的审定意见,经市科技局局务会议研究决定,同意批复:依托定西市鑫地农业新技术示范开发中心组建成立“定西市菊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甘肃陇原中天生物工程公司组建成立“定西市牛羊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9.
分析山西省1980年至2010年的农村人均消费和收入数据,可以看出在这三十年中两者不存在协整关系.要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为此,国家应加大农业扶持力度,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调整产业结构,理顺农业流通体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应着力营造适合农民消费的社会环境,构建促进农村消费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我国农村发展的宏观环境日渐宽松 ,市场供应也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 ,农村居民收入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 ,购买力进一步增强 ,农民现代消费意识日益浓厚 ,消费需求不断上升。然而 ,农村市场存在的制度性制约因素、农业剩余索取权多元化、城市化滞后等诸多矛盾阻碍了我国农业向更深层次的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更进一步的提高。因而改革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税费制度以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市化 ,是增加农民收入 ,开拓农村市场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我国人民温饱问题的解决,我国农村社区和农业生产发生巨大变化.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大城市周边农村地区,农村生产功能逐渐减弱,而农村的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等消费功能逐渐增强,形成了将乡村性特征商品化的消费农村模式.消费农村产生于生产主义向后生产主义演变的背景下,通过商品化将具有乡村性表征的农业生产要素及农村其它自然、人文要素扩展为消费的对象.基于农村空间商品化理论,结合各种文献对消费农村的概念、形式的综述,本文对北京郊区消费农村实际状况进行了检验,以期为我国农村地区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实践证明,通过消费农村的活动不仅使农户经济收入来源增多,有利于农村资源的保护和地方文化和遗产的传承,还有益于建立密切的城乡要素互动.为推进消费农村的开展,政府应加强对消费农村的引导,给予农户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以及培养农户挖掘地方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旱作农业生产技术,定西市引智办组织实施了“旱作农业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技术培训”项目。该项目经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立项,定西市引智办组织了12个单位的工作人员15人.于2007年8月24日至9月13日在澳大利亚进行了为期21天的培训学习。在培训期间,我作为随行翻译,对澳大利亚的农业有了初步的了解,特别是水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13.
肖雄 《科技信息》2009,(22):85-85,87
湖北是我国中部的农业大省,素有“鱼米之乡”的称号。可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和大部分地方一样都出现了“三农”问题,农业和经济发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由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农业结构的变革和调整的不适应;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以及农村制度创新的滞后等问题都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关注农村居民消费,尤其是正确分析与科学评价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情况,并进而引导和促进农村居民不断提高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对于地方政府制定农村消费政策、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保证宏观经济的安全运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及全面建设新农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种子作为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加强管理势在必行。笔者根据定西市种子市场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强化贯彻落实《种子法》,依法加大种子市场监管和种子信系建设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促进定西市种子市场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贵万 定西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高级农艺师。1978年参加工作,西北师大生物专业大专毕业。二十多年来,先后在定西市植保植检站、定西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参与、主搞、主持、协作完成了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研究课题、项目10多项,其中10项通过了省、地级成果鉴定验收,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亿多元。获全国农牧渔、  相似文献   

16.
《定西科技》2009,(3):50-50
近日,国家科技部农村司副司长贾敬敦一行刚刚结柬省部会商会议有关工作,在省科技厅副厅长赵旭东、政策处相关人员的陪同下,专程赴临洮县考察科技富民强县工程和科技特派员工作。定西市副市长王向机和定西市、临洮县的领导参加了考察。  相似文献   

17.
闫凤 《定西科技》2004,(4):30-30
在近二十年来的改革与发展中,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东西部差距在逐渐拉大,缩小东西差距,要求整个西部经济增长。定西市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地区,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从定西市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有效载体和组织形式。近几年,定西市各类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大量涌入,对新农村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定西市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做了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就其产生发展、运行机制及其他相关方面做了详尽分析,基于实证与理论研究,笔者提出了定西市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新发展的相关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苏璐琳 《甘肃科技》2013,29(14):100-10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定西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迅速,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对促进农村发展、实现农民富裕、保持社会稳定、加快现代化进程,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乡村集体经济体制和集体资产管理方式上,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日益成为当前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了推进定西市农村集体资产及财务管理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逐步理顺和完善农村集体资产及财务管理体制,切实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流转是中国农村和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村改革发展的持续深入,农村资金、土地、劳动力等基本生产要素流动的速度越来越快,集中度越来越高。从当前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的深层矛盾和问题来看,最多的焦点之一就是农村土地流转。目前甘肃神定西市安定区已经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体系,该区农村土地流转可以依托这个平台进行,但是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土地流转市场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