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对B2结构Fe-Al合金的内耗特征进行了研究。对于900℃空冷并在400℃时效24h的Fe47Al53和Fe57Al43合金,分别在410℃和390℃左右观察到一个弛豫型内耗峰。根据该内耗峰的激活能,认为该峰产生于“碳-空位”对中间隙碳原子的扩散。  相似文献   

3.
用倒扭摆和DSC研究了非晶态合金Pd_77.5Ag6.0Si16.5的玻璃转变和晶化过程.在玻璃转变Tg附近出现1个内耗峰,具有可逆性和重复性的特征.在晶化过程中发现3个内耗峰,峰温附近切变模量发生软化.DSC分析发现3个放热峰分别与3个内耗峰对应,晶化激活能E_1=3.94eV,E_2=2.89eV,E_3=3.43eV,表示晶化有3个结构转变阶段.a—Pd77.5Ag_(6.0)St_(16.5)中由于Ag的掺入,提高了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用Arrhenius公式和Kissinger方程对非晶态Fe-B-Si合金的退火转变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在低温结构弛豫阶段,Fe-B-Si合金的结构弛豫激活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单调增大;在晶化初期,非晶态Fe-B-Si合金的表观晶化激活能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DSC曲线上α-Fe转变最大速率处出现转折,温度高于转折点后,晶化激活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单调增大。  相似文献   

5.
位错管道纵向和横向扩散所引起的非线性内耗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若干年以来,我们对于出现在Al-Cu和Al-Mg系中的表现正常和反常振幅效应的坐落在室温附近的温度内耗峰进行了系统研究。测得的激活能接近于溶质原子在位错管道中扩散的激活能,从而认为内耗峰的基本过程是溶质原子在位错芯内的扩散,并且提出了位错弯结模型,在70年代,Schilpf等根据弦模型对于位错芯内的扩散进行了理论计算,推导出有可能出现两种类型的内耗峰(纵向和横向扩散)还描述了它们的非线性表观以及内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非晶态Fe90-XCrxZr10(X=0,4,7)合金的掺氢效应,掺氢使这些合金的电阻率增加,采用体积膨胀和相干交换散射模型解释了实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动电位沉积法在p型单晶硅(p-Si)上制备了NiP薄膜,利用循环伏安法对沉积和阳极溶出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iP合金中存在富镍和富磷的两种组分,具有不同的电化学活性;所获NiP合金的含P量为16.28wt%,具有非晶态结构,在富P合金表面上进一步沉积时需要较高的过电位,说明P的加入不利于晶粒的继续长大而有利于非晶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系统地测量了400℃氯化的Fe-0.64Ti合金系统不同热处理制度下异常内耗峰的行为.提出了230℃峰的Ti-N_2仨缺陷模型,指出了100—150℃峰与高温时效过程中在{100}_α面上形成富钛、氮的预沉淀相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
用弯曲振动法观测到BaTiO3陶瓷中用扭转振动法观测不到的氧缺位导致的弛豫内耗峰及二级相变时的内耗峰和模量极小.这说明振动模式的不同将导致内耗结果的差异,因此,应重新审视以往的内耗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0.
11.
用微机控制的倒扭摆内耗仪,对分级淬火后的Cn-22.5at%Zn-9.3at%Al—1at%Mn合金进行了内耗测量。结果表明:在160℃附近停止升温,并进行恒温内耗测量,发现内耗(Q~(-1))随保温时间而上升,模量变硬。结合电镜观察证实这一过程与溶质偏聚和沉淀有关。随着恒温时间的延长,出现Q~(-1)峰和模量极小。并伴有零点漂移。这是β母相→正交9R的切变型贝氏体转变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用声频共振棒法测试了3J_33弹性合金固溶态和时效态在0—800℃的杨氏模量和内耗。正规时效处理后的内耗约为0.25 X10~(-4),在400℃以下内耗几乎不随温度变化。杨氏模量温度系数约为—301 X10~(-6)/℃。固溶态和时效态在升温中于600℃附近出现一个内耗峰。固溶态降温中于100℃附近出现一个内耗峰。初步判明100℃附近的峰为正马氏体相变内耗峰,600℃附近的峰为反马氏体相变内耗峰。讨论了内耗低和稳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金属玻璃Fe_(75)Mo_3Si_5B_(17)由室温至500℃范围内的微蠕变和内耗.发现在结构弛豫过程中在较低温度的微蠕变回复能达到零,反映滞弹性性质;在较高温度则不能达到零,反映粘弹性性质.微蠕变的平均激活能为1.73eV.整个内耗曲线随频率增加向高温移动,具有弛豫型特征,激活能有一较宽分布.讨论了微蠕变和内耗的微观机制.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计(DSC)和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Ni_(82.5)Cr_7Si_(4.5)B_3Fe_3多元非晶态合金钎料在加热时的晶化特性.实验指出:随加热速率的增大,其晶化特征温度逐渐提高,晶化前所需孕育时间延长,并且晶化后的二次相变过程消失;探讨了该钎料的真空钎焊工艺性能和钎焊接头力学性能,以及预晶化处理对它们的影响,并与相同成分的粉状和粘带状晶态钎料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指出:非晶态钎料在工艺性能方面与晶态钎料相当;在接头力学性能方面则表现为在较大和较小的钎焊间隙下非晶态钎料的钎焊接头性能明显高于晶态钎料.  相似文献   

18.
19.
The mean hyperfine field at the Fe nuclei in amorphous alloys Fe_(■0-x)T_xB_(20)(T=Co,Ni, Mn, V, Ti) by fitting the Mossbauer spectra is displayed. The behaviors of both the hyperfine field and the atomic magnetic moment in these amorphous alloys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both the properti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