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称代词在自传中的人际功能英汉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韩礼德的语言纯理功能理论,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自传《我的生活》为语料,对其英汉版本中人称代词的绝对使用量和使用率进行对比,发现英语原文各类人称代词的绝对使用量均高于汉语译文对应的人称代词绝对使用量;而在英语原文中,第一人称单数代词和复数代词以及第三人称单数代词的使用率却低于汉语译文对应的人称代词使用率,说明英汉两种语言在使用人称代词表达人际功能方面存在习惯上的差异。但是,第一人称单数代词和第二人称复数代词的位次在英汉语中是一致的,说明英汉语言系统在这两种人称代词的使用习惯上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2.
运用韩礼德的语言纯理功能理论,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自传《我的生活》为语料,对其英汉版本中人称代词的绝对使用量和使用率进行对比,发现英语原文各类人称代词的绝对使用量均高于汉语译文对应的人称代词绝对使用量;而在英语原文中,第一人称单数代词和复数代词以及第三人称单数代词的使用率却低于汉语译文对应的人称代词使用率,说明英汉两种语言在使用人称代词表达人际功能方面存在习惯上的差异。但是,第一人称单数代词和第二人称复数代词的位次在英汉语中是一致的,说明英汉语言系统在这两种人称代词的使用习惯上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3.
卢海燕 《科技信息》2007,(17):150-151
中国集体主义文化与西方个人主义文化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个主要方面。集体主义文化与个人主义文化的差异造成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主语人称代词使用的差异。集体主义文化影响下的中国学生多用复数主语人称代词;而个人主义文化影响下的本族语学习者多用单数主语人称代词。文章最后讨论了基于本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吉县方言的人称代词使用情况的调查,探究其表义特征、语法特点和语法功能。吉县方言人称代词存在原称和变称,部分单数人称代词可用为复数。  相似文献   

5.
在杭州方言中有“我们老公、我们老婆”的特殊说法。将视野扩大,进一步发现杭州方言中存在大量复数人称代词表示单数含义的现象。此现象同样存在于吴语区其他方言中,在韩国语中也有类似的用法。  相似文献   

6.
李怡 《科技资讯》2010,(3):201-202
文章通过对美国知名医学杂志中各种人称代词使用频率的统计分析,探讨了医学文体中人称代词使用的特点。并对人称代词使用频率减少的现象作了分析,发现其原因主要是医学英语日益向着客观性,科学性和经济性方向不断迈进而发展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对关中方言人称代词的研究成果之一就是人称代词通过变调来区别单、复数意义,永寿方言的人称代词也符合这一规律.但是,永寿方言人称代词还有以下特征:变调后加“[ti]”仍表示复数意义,“[ti]”可以省略而不影响其复数意义的表达;作定语时有一种特殊情况:变调后既可以表示复数意义又可以表示单数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金荣 《科技资讯》2007,(10):227-228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女权运动在西方蓬勃发展,西方世界对于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歧视现象开展了大规模的文字改革运动。其核心内容之一在于如何消除三身代词泛指而引起的性别歧视问题。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英语中性别歧视现象已得到很大改观。本文试从三身代词泛指引起的性别歧视现象、认知发展障碍及其根源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指出性别歧视现象的根源在于社会,只有消除语言使用者心理中的歧视女性观念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语言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9.
语言具有社会性的特点,是人们思想行为和意识的表现形式。在英语中,从词汇的标记性、从属性、内涵意义以及人称代词的运用等方面充分反映了语言中有歧视女性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广西灌阳县地处桂北山区,灌阳话的语法有不少特殊现象。首先介绍灌阳话的词缀,找出其语法特点。其次介绍灌阳话的代词,比较了上下乡话人称代词的差异;指示代词"这"、"那"的不同读音表示不同的词汇意义和语法功能。再次介绍灌阳话否定词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构词、名字的使用、语义和代词he/man的使用等方面讨论英语语汇中性别歧视的表现,并从历史、宗教和社会角度探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夏蓉 《科技信息》2009,(30):I0010-I0011
男尊女卑,尊男轻女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因此许多语言中都存在着重男性,轻女性的倾向。英语也不例外。本文从不同角度介绍了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的表现形式,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并总结了在英语语言运用过程中有意识地避免使用性别歧视语言的方法以及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使用无性别歧视语言。  相似文献   

13.
英语是从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演变而来的,它的许多词汇不可避免的带有排斥或贬低妇女的倾向。文章分析了英语词汇中性别歧视现象。它是特定的社会传统价值观念和民族的思维方式在语言中的反映,而社会现实中男女真正的平等是消除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戴宁熙 《科技信息》2008,(3):454-455
性别歧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不仅反映在社会文化心理、价值取向,而且也反映在语言上.本人从英语构词、语义、排序方面对英语中的性别歧视进行分析,并为了避免语言中出现性别歧视词汇而提出了几种有效可行的非性别歧视语的运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性别歧视一直是英语语言中及其他许多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从词汇、语义、语法、俗语4个角度来讨论性别歧视在英语语言中的体现,使读者懂得该语言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从而尽量避免使用对女性有歧视的语言。  相似文献   

16.
杨映春 《长沙大学学报》2007,21(3):98-99,113
英语语言中存在着性别歧视现象,尤其在词汇层面上有更明显的表现。词的意义有多个层面,如概念意义、内涵意义、联想意义、情感意义及搭配意义。性别歧视在词的各个层面都有不同的体现。要消除词汇上的性别歧视只能寄希望于在社会现实中男女的真正平等。  相似文献   

17.
人称代词的性别歧视表现在:在泛指时往往使用具有男性特征的“他”来指称。对不明性别或无必要指出其性别的一群人,用具有男性特征的“他们”去称代。对性别明确的一群人,也用具有男性特征的“他们”去称代。“他”是老字号,“她”是分店。人称代词的性别差异表现在:用“你”代替“我”。用“她”或“他”代替“我”。用“人家”代替“我”或“他”。在艺术语言中常用“她”而不用“他”。  相似文献   

18.
浅谈商业广告的词汇魅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告的功能需要广告语言来体现,而广告语言的美则在于词汇的选择上。形容词、特殊疑问词、人称代词、杜撰词和复合词在商业广告中的大量使用,给商业广告带来了劝诱力、亲和力和吸引力,显示出其词汇魅力。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主要表现在对女性语言的歧视上,反映在词法、句法及语义等方面。这些现象是由社会、权力、文化意识及人们的传统观念等因素造成。女权主义者对英语中性别歧视语言特别是在词汇上进行了诸多改革。但是只有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提高,才能彻底地消除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避免人们的性别偏见,实现男女真正平等。  相似文献   

20.
汉语方言人称代词声调的相互感染致使我、你、他等同调,这是河南、关中以至于许多南方方言比较普遍的现象,如河南等地第三人称单数他字,受我、你两个上声字的感染作用也读作上声。汉语方言的指示代词应当是近指和远指二分,而不应当有所谓近指、中指、远指的三分或其他多分。学术界应当加强对疑问代词等的研究。客家话等南方方言的本字应当是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